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12例患者,对其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年龄、教育水平、家族史、吸烟、饮酒、超重、饮食、运动等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重视疾病危险因素,戒烟戒酒,合理饮食,积极运动,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由深圳市卫生局组织、市慢性病防治院,实施的全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调查结束,对该市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基本有“谱”,最新统计结果不容乐观。 结果显示,深圳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较全国水平并不低,尤其是高血压,糖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状况,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7-2008年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状况。结果:2007-2008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占首位,其次为恶性肿瘤;市区高于农村;70-79岁年龄组最高,和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逐年增多,需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以健康促进为手段,提高全社会的防病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12例患者,对其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年龄、教育水平、家族史、吸烟、饮酒、超重、饮食、运动等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疾病危险因素,戒烟戒酒,合理饮食,积极运动,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阐述我国近几十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谱演变以及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构成情况,分析和总结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我国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情况,探讨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工作。方法:选择1 200份居民健康档案,并针对1 200位居民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干预。同时与进行干预的1 200位居民进行对照。结果:干预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危险因素显著降低,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应该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以保证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抽取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为这些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分析控制方法。选择另外120例患者未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预防效果。结果采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干预前,患者存在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例数较多;采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干预后,患者患病几率、危险因素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合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患病几率,因此医务工作者需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余立 《求医问药》2014,(15):73-74
目的:探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随访,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健康随访(方法与对照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健康管理。在进行6个月的随访和健康管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控制病情的几率、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病因素的人数和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人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控制病情的几率、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病因素的人数和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人数分别为92%、95例和92例。对照组患者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病因素的人数和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人数分别为40%、45例和43例。观察组患者有效控制病情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病因素的人数和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有效地提高其病情的控制率和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病因素及防治知识的掌握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盐田区4个社区的居民采取随机抽样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调查问卷,对资料做描述性分析与研究;结果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显著下降,高血压患者管理率升高,同时了解到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结论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如何在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展开更精准有效的管理关乎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本研究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背景与发展,系统阐述其内涵、原则及方法,总结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并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和相关改进措施,探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模式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与医养结合模式。相比之下,国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理念起步更早,创立了诸如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慢性病预防管理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等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上述管理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包括:系统高效地整合资源;根据社区人群的特点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注重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体系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和低效率、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未来仍需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沟通机制,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