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肾盂造影(RGP)、核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诊断7例,6例通过输尿管镜检查发现并诊断,3例手术探查发现。结果16例患者中,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手术行输尿管瓣膜切除4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除瓣膜10例;手术均1次成功,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普通肾图或利尿性肾图提示输尿管梗阻解除。患侧肾积水好转,肾功能改善。结论尿路造影为诊断本症的主要方法。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除输尿管瓣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腔内泌尿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输尿管瓣膜症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方法:3例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并且由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其中1例行瓣膜单纯切除,2例行病变段输尿管切除加对端整形吻合。结果: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输尿管通畅,肾积水改善。结论: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的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无论采用那种术式,术后均需留置尿管支架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输尿管瓣膜症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方法:3例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并且由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其中1例行瓣膜单纯切除,2例行病变段输尿管切除加对端整形吻合。结果: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输尿管通畅,肾积水改善。结论: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的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无论采用那种术式,术后均需留置尿管支架管。  相似文献   

4.
    
董晓程  宣强  苏红  肖峻 《安徽医学》2012,33(7):816-817
目的探讨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报告25例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患者,其中双侧肾积水7例,左侧积水13,右侧5例;2例患者行肾切除手术,其余23例行有经膀胱外输尿管移植术。结果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静脉肾盂造影示,23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肾积水均见好转,2例有输尿管反流到输尿管中段。结论静脉肾盂造影、CT尿路成像和MRU检查是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首选检查方法。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保留肾功能。手术方式经膀胱外输尿管移植术。  相似文献   

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分析经本院静脉肾盂造影、逆行造影及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输尿管瓣膜症的2例病例,结合患者随访情况及文献复习。结果1例患者行输尿管下段瓣膜切除、双J管置入术,另1例行输尿管下段瓣膜段输尿管局部切除、扩张输尿管裁剪后整形、输尿管端端吻合、双J管置入术,随访9个月~3年,肾积水程度均明显减轻,临床症状缓解。结论本病缺乏特有的临床表现,尿路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病理为确诊依据,治疗原则是及时解除梗阻,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治疗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31例为左侧,19例为右侧,10例为双侧。所有病人均通过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而确诊。手术治疗56例65侧,其中输尿管裁剪联合输尿管膀胱吻合术46例55侧,肾输尿管切除术4例4侧,重复肾上位肾输尿管切除加下位输尿管膀胱吻合术3例3侧,输尿管球囊扩张术3例3侧。结果:52例病人术后获得随访4~60个月,49例58侧患侧肾输尿管积水减轻,其中3例切除肾输尿管后对侧肾代偿性增大;3例3侧无明显变化,但症状明显减轻。56例65侧术后病理:59侧为输尿管黏膜上皮增生(其中4侧伴局部黏膜脱落,3侧伴局部乳头状增生,3侧伴息肉样增生,2侧伴局部鳞状上皮化生,余47侧伴有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侧黏膜脱落,6侧肌间神经丛减少,52侧有管壁纤维平滑肌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症(65侧中仅有4侧肌纤维增生,3侧腺性增生,4侧不伴肌组织肌纤维增生),其中46侧还伴有结构不良。结论:B超和IVU检查是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重要检查方法。输尿管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是治疗该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病理特点为输尿管的黏膜上皮增生伴有轻中度非典型增生,大多管壁纤维肌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症及结构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于先天性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关键在于仔细寻找异位输尿管开品,行瘘孔插管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及膀胱镜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治疗上根据输尿管异位开口的来源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11例先天性佃尿管异位开口的患均明确诊断,哟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经过仔细寻找输尿管异位开口的部位及相关检查。先天性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并无困难。手术是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输尿管乳头、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应用于10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治疗体会。方法: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10例(11侧)中单侧9例,双侧1例,均行输尿管末端外翻成1.5~2 cm乳头后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果:随访3个月至10年,10例(11侧)术后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输尿管外形明显改观或恢复正常。结论: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根据输尿管不同扩张程度行裁剪,在输尿管末端做1.5~2 cm外翻乳头及输尿管膀胱吻合,可以起到有效抗反流和防止吻合口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0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获得10个月~12年随访,均行B超及静脉泌尿系统造影(IVU)复查,其中22例患肾积水明显改善,5例患肾切除后恢复良好。结论 B超是该症的首选检查方法,IVU、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有利于明确诊断;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肾功能良好无肾盂积水者,亦可行间断输尿管扩张,双"J"管置入随访。  相似文献   

10.
18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斌  张厚彬  黄世泉  李可  万滨  刘宁  陈雪松 《重庆医学》2008,37(13):1418-1419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7例,右侧9例,左侧5例,双侧4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16例行排尿膀胱造影,均无输尿管反流。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至9年。行肾输尿管切除术4例,术后对侧肾代偿良好。12例行输尿管下段裁剪整形、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其中11例肾积水减轻。2例置入双J管引流随访观察,肾积水减轻。结论IVU、逆行造影、排尿膀胱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解除梗阻、改善引流、尽量保留和恢复肾功能。输尿管裁剪或折叠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突向膀胱内的下段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膀胱内可见的原发性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男7例,女4例;年龄31~72岁;右侧5例,左侧6例。手术方式是患侧输尿管下段及膀胱袖状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5例随访2年无瘤存活;3例随访5年无瘤存活;1例2年内发生膀胱癌;1例2年后并发膀胱癌;1例不明原因血尿。结论:输尿管下段及膀胱袖状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是治疗膀胱内可见的输尿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输尿管原发性息肉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例输尿管原发性息肉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1例行肾与输尿管大部切除,3例行输尿管病变段切除肾孟成形术,1例病变段切除输尿管再吻合术,4例行息肉切除加基底电灼,2例输尿管镜下基底部钳除。全部病例均获病理证实。术后10例获3-24个月随访未发现息肉复发与恶变,1例失访。结论线造影是其常用的重要诊断方法,术前确诊则需输尿管镜活检。治疗以病灶局部切除为主,应依据息肉的数量、累及输尿管的长度和周径、肾功能情况来决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7例中2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电灼术,5例行病变段输尿管节段性切除加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术后6例获3—24个月随访,未见息肉复发及恶变。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术前确诊需依靠输尿管镜检及组织活检。根据病变数量、累及范围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肾盂微导丝贯通逆行输尿管支架置入在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因恶性输尿管梗阻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患者6例,共7条梗阻输尿管,采用经皮穿刺肾盂,利用微导丝建立体外?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贯通道,然后利用交换导管导丝技术,逆行置入输尿管支架。结果:6例患者7条梗阻输尿管均成功置入输尿管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肉眼血尿;术后尿内红细胞计数较术前无升高;术后第7天患者肌酐平均值较术前降低,4例术前肌酐异常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术后第7天所有患者肾盂输尿管扩张较术前明显好转,3例无明显扩张。结论:对于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经皮穿刺肾盂微导丝贯通逆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效果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镜种联合技术处理复杂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用该技术治疗的16例复杂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为医源性狭窄。术前患侧肾脏重度积水4例,中度积水7例,轻度积水5例。根据输尿管狭窄的具体位置及长度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和脏器损伤。术后随访患者8~18个月,患者患侧肾积水均不同程度减轻,未发生输尿管再狭窄。结论:双镜种联合技术在术中能精准定位狭窄段、检验吻合效果、扩张炎性狭窄、提高远端输尿管狭窄行端-端吻合术的可能性,是一种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疗效确切且安全可行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输尿管癌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检查方法,总结诊治经验.结果术前经B超、IVP、膀胱镜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尿脱落细胞、CT,MRI、输尿管镜检等检查确诊22例.全组均行手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细胞癌.结论联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术前确诊率,膀胱镜 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最基本的检查手段.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分级,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治水平及术后严密随诊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尿路手术后内置双J管致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上尿路手术后内置双J管致发热病例。结果双J管被凝血块、粘液、纤维素及尿盐结晶、结石堵塞致发热19例,异物反应致发热3例,双1管位置不当致发热2例,尿液返流致发热1例。结论双J管的使用对防止上尿路手术后漏尿和狭窄及术后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但使用不当可引起发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3年间收治的28例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患者。男∶女为18∶10,平均年龄61岁。左侧20例,右侧5例,双侧2例,单侧多中心1例。肉眼血尿占64.3%,镜下血尿占35.7%。超声提示肾盂积水23例、输尿管低回声占位15例。IVU提示肾盂积水16例、输尿管充盈缺损6例。成功逆行肾盂造影检查26例,输尿管充盈缺损23例。螺旋CT扫描阳性率为78.6%(22/28)。IVU显示不清8例患者MRU检查均显示患侧肾积水并见充盈缺损。结果28例均行手术治疗,11例行肿瘤局部输尿管切除术,8例行肾切除加输尿管部分切除,5例行输尿管下段切除膀胱移植术,4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袖状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理报告移行细胞癌26例,腺癌1例,鳞癌1例。前7年的13例中,失访2例,存活2,3,5,6,8年者分别为1,3,4,1,2例,〉5年生存率为63.6%。后6年的15例中,失访1例,术后存活1,3,5,7,10年者分别为2,3,5,3,1例,〉5年生存率为64.2%。结论超声是发现肾积水的敏感方法,尤其在体检中能早期发现,肾积水成为早期诊断输尿管肿瘤的重要线索。IVU、螺旋CT是追查肾积水的基本检查,逆行肾盂造影是诊断输尿管癌不可缺少的有创深入检查,MRU可弥补IVU和逆行肾盂造影检查的缺陷。本组患者由于发现较早,肿瘤分期分级低,5年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8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8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PUJO)静脉肾盂造影(IVU)结果,为早期诊断PUJO提出确切依据。方法:88例病人均进行IVU或逆行造影,手术治疗83例共98侧,58例术后病理切片。结果;88例术前后诊断均完全符合。提出了早、中期PUJO在IVU上独特的影像学表现是以肾盂饱满或扩张为主,而肾盏扩张多不明显为特点,与肾结石所致肾积水有明显区别。结论:治疗仍以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