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8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47例)和减重步行训练组(51例).常规康复治疗组仅接受常规步态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尽早开始接受减重步行训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AC量表、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康复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减重步行训练组FAC、FMA积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FAC、FMA积分比较P<0.01,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大程度地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六分钟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6钟分步行运动训练在CHF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CHF的患者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在采用同样药物治疗方案的同时,对训练组进行六分钟步行运动训练.结果训练组在经过2个月的训练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日较对照组缩短,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果6min步行运动训练对CHF患者是安全的,可改善CHF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罗艳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1,25(3):271-271,273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cl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218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进行重点训练.结果:观察组116例中基本治愈29例(25.00%),显效59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配合节律性听觉刺激及视觉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 60例帕金森病患者参与该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减重步行训练,综合治疗组在减重步行训练组的基础上以节拍器释放的节律性声音作为节律性听觉刺激,并且按照地面上固定彩带的节律性视觉刺激下步行训练。监测3组受试者训练前后的步行参数(步频、步长、步速),同时均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评分及冻结步态问卷评分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分评价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10 m步行能力测试及6 min步行测试来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结果减重步行训练组与综合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步长、步频、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II部分评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III部分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步长、步频、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II部分评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III部分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配合节律性听觉刺激及视觉刺激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方法(BWSI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步行训练(CGT).30 d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进评估.结果 治疗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提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减重步态治疗训练有利于较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结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作用.方法 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为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观察组加BWSTT及中药熏蒸,对照组加电动站立斜床训练,疗程前后各行一次康复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肌力改善无差异(均为40%,P>0.05),观察组BARTHEL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显著改善(P<0.01).结论 中药熏蒸结合减重步行训练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但对肌力的改善与单纯下肢功能训练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结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42例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训练组和对照组各71例,有氧训练组在接受以甲氨蝶呤为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每周4次的有氧运动训练,每次30 min,共12周.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运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在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有氧训练组训练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12%~28%),优于对照组.结论:有氧运动训练结合甲氨蝶呤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红英  李茜  尚晓娜 《吉林医学》2010,31(10):1399-1399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训练(PBWST)对偏瘫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偏瘫患者,下肢肌力(2级以上),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运动疗法、站立训练及局部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肌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经过减重支持系统训练治疗下肢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运动耐力及步行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肌力恢复有确切疗效,不但能提高患者康复预后,而且能减少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偏瘫患者,下肢肌力达到2级或以上者,应尽早进行减重支持系统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康复治疗受减重活动平板步态训练和传统步态训练的影响。方法:使用对比分析法和医学测量仪检测法进行分组比较实验,研究不同分组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接受训练前后,所表现出的步行能力和平衡功能等数据的变化。结果:减重活动平板步态训练和传统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测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训练方法 2周后:减重步态组健侧单支撑期时间前后差值大于传统步态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步行指标两者均无较大差异;膝关节过伸展偏瘫患者的患侧单支撑期时间大于膝关节屈曲的偏瘫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过伸展偏瘫患者与膝关节屈曲的偏瘫患者训练前后健侧步长和患侧步长的变化,各有规律性。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训练的康复治疗关键在于康复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运动模式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步态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以全部体重负荷下训练和减重训练,经过8周的训练分别给予躯干平衡评定-Sheikh、运动指数评定-RMI评定、痉挛的Ashworth评定。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积分明显升高。说明减重训练提高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减轻痉挛。结论减重训练配合康复治疗比传统单一不连续的康复训练有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泌尿外科门诊经检查确诊为BPH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行为干预。进行干预前、后前列腺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价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干预前、后问卷调查结果经统计学数据分析,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行为干预可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柳忠  梁天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680-2685
背景 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何尽早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尤为重要,而临床鲜见通过镜像疗法(MT)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MT联合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减重组(n=40)和联合组(n=40)。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联合组患者在减重组基础上增加MT;每周训练6 d,共持续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的下肢部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6 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均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优于减重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和6MWT结果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MT联合BWSTT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胆囊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胆囊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予以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莱特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5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在改善胆囊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设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和西药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用相同抗生素基础上,加用舒肝理气补肾活血中药,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卵磷脂小体、EPS-WB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0%(P<0.05);在提高生活质量,卵磷脂小体恢复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服务模式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预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时应用家庭跟进服务模式实施干预,2组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2组病人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病人吞咽功能锻炼依从性、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各组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适应性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适应性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跟进式护理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6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0,胰腺癌根治术后采用卡培他滨治疗)和观察组(n=30,胰腺癌根治术后采用卡培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近期效果、3年累积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缓解率为46.67%,高于对照组的20.00%;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3年累积生存率为56.67%,高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可提高近期缓解率、生命质量评分和3年累积生存率,优于单纯卡培他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68)。两组均采用索拉非尼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QLQ-C30)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EORTC-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3/72),低于对照组的14.71%(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索拉非尼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力尔凡联合化疗对中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4 7例中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力尔凡加化疗组 (力尔凡组 ) 2 6例及单纯化疗组 (化疗组 ) 2 1例 ,就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力尔凡组与化疗组比较 ,疼痛缓解率、KPS评分、体重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有明显提高 ,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力尔凡能明显控制癌痛 ,增加患者体重 ,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9)给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试验组(n=51)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8周为1疗程。8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心理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SF-36总评分及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精神健康(MH)、社会职能(SF)、躯体疼痛(BP)和活力(V)的平均评分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