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外周血p53基因突变表达情况,评价p53基因作为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判定、转移监测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和银染技术检测3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正常组织、癌组织中p53基因外显子5、6、7、8位点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p53基因的突变情况,并比较不同组织类型、不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p53基因的突变率。结果:32例胃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未检出p53基因突变;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p53基因突变率为37.5%(12/32),与癌旁正常组织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胃癌组织p53基因突变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p53基因突变率为15.6%(5/32),外周血中p53基因突变阳性者其相应癌组织p53基因突变均为阳性,经过3个月随访,其中有1例确诊为肝转移。不同组织类型不同分期胃癌患者p53基因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对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判定、转移监测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仁术健胃颗粒逆转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仁术健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胃癌前期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仁术健胃颗粒治疗组80例和胃复春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①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75.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组胃镜及对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疗效分别为71.25%、77.50%、79.49%、88.46%,对照组为52.50%、6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胃消胀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应用健胃消胀颗粒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的变化.方法: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健胃消胀颗粒,对照组采用吗丁啉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钡条排空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排空率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胃消胀颗粒能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优于西药吗叮淋治疗.健胃消胀颗粒能明显提高FD患者的钡条排空率,促进胃动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健胃抑癌散治疗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抑癌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77.1%)高于对照组(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中药健脾抑癌散治疗晚期胃癌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中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Southern杂交技术分析了42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癌基因c-Ha-ras、K-ras、N-ras、c-myc、N-myc、hst、EGFR、c-erbB-2和抑癌基因p53和Rb的变化;使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p53基因第248和249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有多种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但多集中在c-Ha-ras、c-erbB-2、hst、EGFR和p53基因。这些结果表明,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p53基因甲基化状态和p53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选择p53基因第5外显子,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paII和MspI酶切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DNA,经PCR扩增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对10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有71%的患者p53蛋白表达阳性,54%的患者具有p53蛋白基因的高甲基化,50%同时有p53蛋白表达阳性和p53基因的高甲基化。结论提示p53基因高甲基化状态引起的突变或失活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Southern杂交方法分析了胃癌组织中p53基因和Rb基因的缺失和重排;使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p53基因第248位、249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研究结果显示:30例胃癌组织中9例有p53基因的缺失或重排;42例胃癌组织中两例有p53基因第248位密码子的点突变;15例胃癌组织中两例有Rb基因的缺失和重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门静脉血及癌组织标本p53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SSCP法检测73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p53基因的突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异常表达。结果73例胃癌患者中有7例检测到外周静脉血p53基因突变,有29例检测到门静脉血p53基因突变,有51例检测到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异常表达;胃癌组织中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69.86%)和门静脉血中p53基因突变检出率(39.73%)均显著高于外周血的检出率(9.59%)。经中位24个月随访,其中有16例出现术后异时性肝转移,这些患者外周静脉血、门静脉血以及胃癌组织中的p53基因突变检出率或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肝转移者,而且7例外周静脉血、门静脉血及胃癌组织中同时检测出p53基因突变或p53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均发生肝转移。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p53基因突变者术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外周静脉血联合门静脉血以及胃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判定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健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疏肝健胃汤和胃力康颗粒,各治疗1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3.3%,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痊愈率33.25%,有效率85.0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较为理想的中药汤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并比较胃癌患者外周血浆、肿瘤组织以及癌旁正常黏膜中p53基因突变状况.方法: 从96名胃癌患者的术前血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提取DNA,采用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及测序技术,检测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选择20例健康人的血浆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96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基因杂合性突变的检出率为19.8%(19/96),在其相应的外周血浆中,p53基因杂合性突变的检出率为5.2%(5/96),在p53基因突变阳性的外周血浆中,其对应的肿瘤组织均发现有同样的p53基因突变,在对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及2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中均未检出p53基因突变.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浆中p53基因突变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出p53基因突变,胃癌患者血浆中p53基因突变的分析有可能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疾病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四逆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患者76例,并设健康对照组36例;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又随机分为两组.四逆散治疗组(40例)给予四逆散治疗,胃复春对照组(36例)给予胃复春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三组临床疗效、胃镜下变化、病理改变、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及安全性指标。结果①四逆散治疗组的临床、胃镜、病理疗效显著优于胃复春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四逆散治疗组及胃复春对照组血清TG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TG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四逆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α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胃化裁方汤剂与免煎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1组19例采用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口服,治疗2组18例采用益胃化裁方汤剂口服,对照组21例采用胃复春片口服,疗程均3个月。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83.33%和85.71%;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3.16%、55.56%和61.90%;病理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42.11%、38.89%和42.86%,三组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汤剂及胃复春片对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相当,以免煎颗粒剂组略优。免煎颗粒剂型不影响中药传统功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平行对照方法,将103例CAG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清热化瘀方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证候疗效、主要症状疗效和病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1);两组主要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胃黏膜腺体萎缩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CAG可改善其证候、主要症状和胃黏膜腺体萎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高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为我国汉族人群CAG发病机制的探寻及高危人群的筛选提供有意义的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110例CAG患者的家族史和基因测序方法,观察p53 5~8外显子内的第62位、72位和92位内含子多态性改变,并进行单纯病例研究和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检出p53基因内含子多态性82例,检出率74.55%(P<0.05,ORI=4.740)。结论:p53基因内含子多态性改变伴家族史者患CAG的危险度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探讨胃痞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胃痞消组和胃复春组,每组各29例。胃痞消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胃痞消治疗,胃复春组采用口服中成药胃复春片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病理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主症和次症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胃痞消组的下降作用均明显优于胃复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方面:胃痞消组和胃复春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93.10%,胃痞消组的疗效优于胃复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黏膜病理学改变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胃痞消组治疗后不典型增生积分下降(P0.05),而胃复春组治疗后不典型增生积分下降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胃痞消组在降低胃黏膜萎缩积分方面优于胃复春组(P0.05)。【结论】胃痞消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疗效,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和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梅毒螺旋体TP17蛋白B细胞表位,并验证TP17表位多肽与梅毒阳性临床血清的反应性。方法:用SOPMA、DNASTAR、SWISS-MODEL及IEDB数据库BepiPred-2.0等软件预测脂蛋白TP17的结构及B细胞表位。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10份梅毒螺旋体阳性患者血清样本,与脂蛋白TP17及6段重叠多肽的反应性。结果:TP17蛋白6个线性B细胞表位为Thr27~Glu38、Leu53~Asp62、Thr66~Gln74、Lys75~Pro88、Leu107~Lys119以及Tyr132~Met145,预测的构象表位涉及的氨基酸为:Lys34-Ala35、Ala55、Pro88、Glu99、Pro136~Pro147、Thr154,这些抗原表位分散于TP17蛋白分段表达的6段重叠多肽(Tp17-1 Tp17-6)中的不同区域,ELISA结果显示这6段多肽均与梅毒患者阳性血清样本发生特异反应,OD450值在0.59~1.45之间,S/N>2.1。结论:鉴定了TP17蛋白6个线性B细胞表位,该表位均与梅毒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口服酮替芬片,治疗组60例口服酮替芬片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两组咳嗽症状消失后均停用酮替芬片,治疗组继续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总疗程2个月。停药后随访1年,观察咳嗽复发、哮喘转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咳嗽症状复发数、典型哮喘转化率和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抑酸痛风颗粒治疗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13例,口服抑酸痛风颗粒6g/袋,每日3次;对照组114例,口服安慰剂颗粒6g,袋,每日3次。分别在治疗后7d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疾病疗效临床控制率为23.01%,显效率30.09%,有效率53.10%;安慰剂组临床控制率为14.04%,显效率14.91%,有效率28.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抑酸痛风颗粒治疗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服毒自杀抑郁症患者及健康人群5-羟色胺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探讨服毒自杀行为可能的生物学标记,为早期发现和干预抑郁症患者服毒自杀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41例服毒自杀行为患者为研究组,6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全血标本,提取DNA,聚合酶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5-羟色胺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结果:服毒自杀组C等位基因频率(0.6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P=0.001);基因型分布也有差异,其中突变纯合子CC基因型服毒自杀组明显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P=0.003)。结论:5-羟色胺2A受体基因T102C与抑郁症患者服毒自杀行为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0.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Xilixin Granule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on Malignant TumorsRENHua-yi(Hu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