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系统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对广州市站前社区6个居委会中参与社区高血压系统管理的435例高血压患者,采取饮食、用药、生活行为、运动、心理健康指导以及健康宣传等措施进行健康干预,比较社区健康系统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治疗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实验室指标控制情况。结果健康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治疗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系统管理满意率均有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室指标及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变化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控制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社区健康系统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身防治切实有效,此方法在社区中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曾润颜  莫瑞豪 《医学综述》2014,(6):1138-1140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档案管理治疗的效果,以寻求高血压防治的合理有效方法方法将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53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规范管理组(234例)进行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常规管理组(219例)给予常规的门诊高血压治疗管理,分析两组患者1年后血压、危险度分层、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等变化情况结果规范管理组经过规范化档案管理后,血压达标率高于治疗前(P<0.01),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比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规范管理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规范管理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由治疗前的41.88%,52.99%上升至96.58%,98.72%,均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规范管理组心血管事件、靶器官损害和相关危险因素发生率分别由治疗前的8.97%,16.67%,72.22%下降至1.28%,8.97%,48.29%,均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高血压的规范化健康档案系统管理可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其危险因素的发生,是综合防治高血压的有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社区内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就诊之日起采取综合防治三级管理的模式,分别记录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知识知晓率等,并比较上述指标.结果:管理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管理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前本组80例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8.8%,管理后为100%(80/8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4.7815,P=0.0000).结论:社区采取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在降低血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项目管理模式的效果,为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对广州市站前社区6个居委会435例高血压及高危患者,以户为单位建立健康档案.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新的18岁以上者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将纳入管理的患者按现存的危险因素和血压水平以低、中、高危人群分成3组,对应采用一、二、三级管理,2年后对管理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及效果评价.结果 项目实施后,高血压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治疗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率、系统管理满意率均有明显提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室指标及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变化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控制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社区高血压规范化项目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身防治切实有效,此方法在社区中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田莉梅  邓瑞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3):127-128
目的分层干预社区高血压人群,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水平,探索综合防治高血压管理模式的可行方案。方法将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干预,干预组签订保健合约。实施合约式入户分层干预措施。结果2组患者1年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健康行为模式的建立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合约式分层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督促其定期复查,较常规社区干预更全面、系统,对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血压控制率有显著成效。是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有效、可行的综合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将符合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的205例患者确定为研究样本,签订为期1年的高血压健康保健合约,实施社区分层干预措施。结果: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遵医率显著改善(P〈0.05);干预前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显著(P〈0.01);TS双位记分法评价患者血压控制率达44.7%,与全国老年高血压平均控制率相比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分层干预模式对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遵医率和血压控制率有显著成效,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有效的、可行的综合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7.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8 996例,使用建档管理、血压分层管理、个体化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高血压综合防治手段进行管理3年.管理后患者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以及血压控制率均有明显提高,分别由68.30%、55.40%以及38.60%升高至98.90%、86.70%以及77.80%;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等高血压相关指标明显改善;超重肥胖、吸烟、饮酒者减少,规律运动者明显增多,均P<0.05.提示以社区为基础的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8.
毛文娟  胡昌亮 《吉林医学》2013,(28):5928-5929
目的:分析对老年高血压开展综合干预的效果,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对内科门诊60岁以上136例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干预活动,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及治疗指导,分析患者在接受综合干预后的血压变化及高血压知晓率变化。结果:干预前136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为43.4%,干预后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7.5%,干预前后血压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136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50.7%,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知识宣传,高血压知晓率为89.7%,干预前后高血压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治疗效果,使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较理想的控制,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高血压防治中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在该社区医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共90例,选取时间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研究组予以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均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予以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提升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护理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晓勤  吴丽萍  尹俊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57-2558,2563
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4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高血压综合防治三级管理的干预;对照组给予原高血压社区防治模式进行管理。随访1年后,比较管理前后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社区医生业务水平、医学生临床技能成绩,调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结果管理后试验组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医生业务水平、医学生临床技能成绩较前提高;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总体评价的满意度达85.3%。结论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在高血压社区防治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社区中心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常规随访,观察组给予健康管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流行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除高血脂外,缺乏体育锻炼、心理压力、肥胖、咸食、吸烟以及酗酒等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流行率有明显降低(P〈0.05),健康知识知晓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改善(P〈0.05)。结论健康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减少危险因素流行率,提高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联合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管理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石家庄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来源,选取高血压患者5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为对照组(250例)和干预组(250例)。对照组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常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定期血压监测、用药指导和常规健康教育等。干预组实施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综合干预模式,2组管理时间均为6个月。所有入组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相关问卷,对2组干预前后的防治知识、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分。 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防治知识、自我管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防治知识、自我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血压较对照组更早达到平稳水平。 结论 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联合社区综合干预高血压管理的模式有利于改善社区高血压人群防治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家庭医生对签约高血压对象实施包括人体正常血压值上下限知识、每日摄盐上下限量知识、血压控制达标后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物知识、血压是否控制越低越好知识高血压四项最关键防治知识指导对其认知的影响。 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以接受上海市天目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监测管理一年以上,病程在2年以内,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签约家庭医生高血压患者405名为研究组,继续维持原公共卫生人员电话或上门随访管理高血压患者276名为对照组。2组均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要求,根据研究对象血压分级、危险因素分层进行分组管理,分别对其实施血压监测和高血压知识指导。通过答卷方法测评2组患者高血压四项关键防治知识水平。 结果 681名研究对象的社会年龄构成、性别构成、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分组构成,经t检验,研究与对照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2组研究对象其背景情况基本平衡。但研究组对象对四项最关键防治知识正确认知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2组人数比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结论 家庭医生高血压关键防治知识指导有助于签约对象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对促进自身血压控制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对推动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深入发展具有正面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高血压的常规诊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最新实施的家庭医生责任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采用家庭医生责任制前后对于高血压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社区的家庭医生责任制的相关健康教育干预管理后,高血压患者规律用药情况、饮食食盐控制、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加运动情况以及进行常规血压监测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基于慢病管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郑州市2个辖区内高血压患者160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各80名,分别接受为期1年的基于慢病管理路径的管理和社区常规管理,1年后评估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体重指数、高血压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药物依从性以及患者对管理方案的接受度。  结果  最终共入组患者154例,其中管理组78例,对照组76例。管理1年后,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均P<0.05),血压达标率均得到了显著提升,管理组优于对照组(60.2% vs. 42.1%,P<0.05)。管理组患者在危险因素和预警症状2个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管理后药物依从性均有明显改善(t=4.463,P<0.001;t=3.525,P=0.001)。问卷调查显示,88.5%(69/78)的入组患者表示该管理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94.9%(74/78)的入组患者希望继续使用此方案进行慢病的管理。  结论  基于慢病管理路径的综合管理可以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达标率,提高其依从性,且有助于高血压患者掌握相关的预防知识。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综合的干扰措施,控制人群血压水平,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提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易于接受且行之有效的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方案。方法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分别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社区对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高危干预,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与管理。结果干预社区人群血压水平曲线均出现了平行下移的现象,尤以城市社区更为明显。高危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干预社区低于对照社区,高危人群的知识、态度、行为发生改善。系统管理有利于控制血压水平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社区综合防制,从经济学的角度符合效益原则。结论本研究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张立恒 《医学综述》2014,20(18):3397-3399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患者高血压控制的干预效果,以期为建立高血压有效控制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于2012年12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就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473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医院常规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87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立档案采用综合规范化治疗,定期到社区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医院门诊治疗,即时健康教育、自行锻炼和饮食控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经过社区医院综合管理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经过社区医院综合管理后,观察组血压控制率、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分别由28.54%、38.48%、50.95%上升至57.93%、92.39%、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管理后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明显改善,危险行为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的社区医院综合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方式,是综合防治高血压的有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并观察、评价干预后的效果,以期探索一套适合在社区人群中开展的控制血压的健康教育服务模式。方法随机抽取113名某社区高血压建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干预前后作为对照,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结果采用统计描述、t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13名研究对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相关危险行为,且对高血压与心血管病的防治知识不足。干预后,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相关行为的落实情况以及血压控制情况都有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干预前。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血压控制是有效和可行的。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干预需要组织动员家庭、社会等力量共同参与,同时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服务。  相似文献   

19.
林细明  邹容 《中国医药导报》2014,(17):128-130,138
目的对荔城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干预,对综合防御措施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收集荔城社区364例高血压患者。结合血压水平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临床采用综合防治策略进行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定期随访等。对干预前后患者血压、胆固醇指标、高血压知识水平和行为改变,以及危险分层人数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经18个月干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性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7.93±13.76)、(70.24±9.67)mmHg,显著低于干预前的(157.54±18.34)、(85.54±12.0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1.49±0.29)、(4.83±0.69)mmol/L,显著低于干预前的(2.43±0.29)、(6.33±0.6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高血压知识水平、相关行为改变都明显好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极高危险层和高危险层患者比例显著降低,低危险层和中危险层患者比例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社区综合防治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胆固醇水平以及提升患者高血压知识和改善患者行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出一套适合医院-社区-服务站高血压信息网络化管理体系,并分析其在提高预防、控制和治疗的管理质量,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把医院-社区-服务站连接起来,建立一个强大的高血压管理网络和患者资源库.将2010年1月~2013年6月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50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我院研制的高血压网络化管理体系中.在该体系中,患者基本资料、病史、临床表现、各种检查、并发症等情况,以及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方案、后续就诊、随访情况等各项参数均被及时记录.观察并比较应用计算机系统前后患者规律服药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治疗有效率、血压控制率.结果 计算机管理的应用后患者的规律服药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治疗有效率、血压控制率(92%、94%、89%、91%)均较应用前明显提高(63%、77%、7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高血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并为每位高血压患者建立一套“高血压健康档案”,可为我国高血压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探索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