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健  魏威  王萍  李珍  董文其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5):530-533,561
目的用一种简单可行且与临床接近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方法将6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白糖组、模型组3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自由饮水;白糖组大鼠自由饮用含10%的糖水;模型组大鼠自由饮用55°二锅头白酒配制成不同浓度的酒水饮料,并含有10%的白糖,其白酒度按照5%、10%、15%、20%、25%、30%、35%、40%(V/V)逐渐递增,每个浓度持续10 d,40%时维持20周。并于第15、20、25周末随机取2只模型组大鼠行肝脏病理切片观察,造模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脂四项指标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随着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逐渐加重,造模结束后肝脏病理提示为重度脂肪变性,血清转氨酶及血脂(TG、CHO、LDLC)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P<0.01,AST、TG、CHO、LDLC:P<0.001),HDLC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造模方法与人类慢性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相似,并且简单易行,稳定,可重复,动物死亡率低,为慢性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SD大鼠高脂血症的造模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寻找一种有效的SD大鼠高脂血症的造模方法。方法:将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2组,对照组蒸馏水灌胃,模型组脂肪乳剂灌胃,21天后摘眼球取血测定各项血脂指标。结果:经造模后,模型组SD大鼠血清TC和TG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1和P〈0.001。  相似文献   

3.
CCl4致SD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制作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本文筛选CCl4致SD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最佳给药浓度和剂量,追踪观察模型大鼠肝损伤后修复过程。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的SD大鼠模型组给予不同剂量的CCl4一次性腹腔注射。给药后48 h检测大鼠血清ALT, AST。各组随机处死一只SD大鼠,取肝组织制成病理切片镜下观察。追踪观察筛选后的CCl4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恢复情况。结果本实验发现3A-7A组的ALT,AS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随着CCl4的剂量的增加,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损伤加重,6A和7A组可见自然死亡大鼠。结论本试验筛选了CCl4致SD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较好CCl4的剂量。该模型肝损伤明显,死亡率低,对其他重要脏器影响小,可作为急性肝损伤研究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大鼠肝硬化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80只Wiste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只)诱导期间CCl4浓度及用量随时间进行调整,并用食用60%白酒灌胃,给予正常饮水高脂低蛋白饲料喂养;对照组(40只)用传统的诱导方法进行诱导.观察两组大鼠在经CCl4等处理后的死亡率和肝脏假小叶的形成率.结果:实验组40只大鼠肝硬化模型诱导6周共死亡4只,死亡率10%;对照组6周死亡15只,死亡率37.5%,两组死亡率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存活大鼠观察,肝硬化结节及光镜下假小叶形成率为91.6%;对照组形成率为72.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适度调整CCl4的浓度并采用食用白酒灌胃,给予正常饮用水替代乙醇溶液作为唯一饮用水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并提高造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大鼠肝硬化模型制备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现有肝硬化大鼠造模方法进行改良,构建出稳定的肝硬化大鼠模型并降低制模过程中大鼠的死亡率,为相关的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疾病模型。材料与方法100只Wistar雌性大鼠,按0.5ml/100g剂量予以皮下多点注射50%CCI4的色拉油溶液,每周注射2次并称量其体重,同时以10%乙醇溶液为其惟一饮用水源;体重降低大于或等于10g以上时,暂停给药,并改用自来水为饮用水源,直到体重恢复到下降少于10g时继续上述方案。结果100只Wistar大鼠14周后,死亡14只,成模86只。结论经过改良的肝硬化大鼠制模方案可增加建模的成功率,并可形成由慢性肝炎转化而来的小结节性肝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大鼠高脂性脂肪肝模型快速制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快速建立高脂性大鼠脂肪肝模型。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2周,处死后取肝脏,油红O、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脂肪变。结果:2周大鼠肝脏肝细胞内出现广泛、弥漫性脂滴。结论:高脂饮食2周即可快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符合现代人饮食习惯的脂肪肝大鼠模型。方法:Wistar大鼠40 只,随机分为4 组,每组10只。正常组每天15 ml/kg生理盐水灌胃,模型1组、2组每天分别给予15 ml/kg 1号脂肪乳、15 ml/kg 2号脂肪乳灌胃,并均同时喂饲普通饲料,模型3组每天15 ml/kg高度白酒灌胃同时给予高脂饲料,连续4 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肝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羟脯氨酸(HYP)、血清和肝组织中脂质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检查结果均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模型1组与模型2组肝指数、血清中总胆固醇(TC)、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TG)、HY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而血清中TG、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模型3组HY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 ,而血清TG、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结论:建立了酒精合并高脂饮食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为脂肪肝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SD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缺铁性贫血症的研究及治疗建立动物模型 ,用 4周龄SD大鼠 ,体重 (80± 6 )g ,雌雄各半 ,饲以低铁饲料 ,并且每周尾静脉放血 2次 ,每次 1~ 1 5ml。结果 8周后 ,尾静脉采血测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RBC计数 ,均显著低于正常值。实验证明低铁饲料喂养 ,放血是建立大鼠缺铁性贫血的好方法SD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张俊英$黑龙江省药检所!150001 @崔美芝$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李春艳$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相似文献   

9.
用脂肪乳剂建立大鼠脂代谢紊乱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脂肪乳剂灌胃建立大鼠脂代谢紊乱模型,为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选择理想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30只,(200±20)g,雄性20只,雌性10只,雄鼠按体重随机分成2组,为实验第一组、第二组,雌鼠为第三组.第一组给予含10%胆固醇的脂肪乳剂,第二组、第三组给予含20%胆固醇的脂肪乳剂灌胃,分别于实验第0天、第14天采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结果 (1)使用含10%胆固醇的高脂乳剂造模14 d,血清TC、HDL、LDL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含20%胆固醇的脂肪乳剂造模,雄性与雌性Wistar大鼠,造模后血清TC、HDL、LDL、TG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同性别不同配方作用下,血清TC、LDL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配方不同性别,血清TG、HDL差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脂肪乳剂可成功建立脂代谢紊乱模型,对雄性大鼠使用含20%胆固醇的脂肪乳剂造模,效果相对较好,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建立与人类的肝癌发生发展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以便研究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取体质量120~150 g雄性SD大鼠65只,适应环境1周后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饮用含N-亚硝基二乙(DEN)(浓度为76 ppm)(以下简称DEN)的水连续6周后停药,改自由饮水3周,再继续饮用含DEN(76 ppm)的水至20周。对照组常规自由饮水。结果病理学检查证实DEN可诱发大鼠形成肝癌,14周后成癌率为66.7%(10/15),大鼠肝癌的癌变过程大致可分为肝炎期、肝硬化期和肝癌期三个发展阶段。结论饲以76 ppm剂量DEN可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可以为我们研究大鼠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陈刚  李宏波  邱少敏 《现代医学》2010,38(3):225-229
目的:研究CCl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血清纤维化指标变化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为临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SD大鼠予50% CCl4植物油混悬液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每周2次,共计12周,分别于给药3、6、9、12周末随机取10只大鼠,从对照组大鼠中取2只行病理、血液肝纤维化4项检查,观察大鼠生存率、血清学HA、PCⅢ、C-Ⅳ及LN水平变化和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造模时间与肝纤维化进程的关系及分级情况,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变性、坏死,逐渐形成纤维间隔,肝小叶结构紊乱,最终形成假小叶.给药3周S0期4只,S1期5只,S2期1只;给药6周S0期2只,S1期1只,S2期5只,S3期2只;给药9周S1期1只,S2期3只,S3期4只,S4期2只;给药12周S2期1只,S3期2只,S4期7只.肝纤维化进程(分级)与血清学关系,随着肝纤维化加重,HA、PCⅢ、C-Ⅳ及LN水平随肝纤维化加重呈上升趋势.HA、LN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S1期、S2期与S3、S4期可区分(P<0.05);PCⅢ、C-Ⅳ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S1期、S2期、S3期与S4期可区分(P<0.01).结论:大鼠CCl4油溶液皮下注射可以成功建立大鼠不同级别肝纤维化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制备方法,值得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刘迎春  顾小红 《重庆医学》2012,41(5):458-460,521
目的通过胆管结扎法建立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与探讨。方法选用禁食12h、能自由饮水的SD雄性大鼠,腹腔麻醉后,分离胆管,以丝线两处剪断1cm结扎胆管,分别于0、2、4、6、8周测定大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肝功能、肝纤维化酶谱,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并设立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结果 4~6周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肝脏质量较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肝脏湿质量明显下降(P<0.05),造模第2周即可见肝功能及肝纤维化酶谱较0周时明显升高(P<0.05),病理切片可见肝组织结构明显破坏,大量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及假小叶形成。结论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方法简单,形成周期短,是一种稳定且可靠的肝纤维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4.
高脂饮食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4周,B组(模型组)给予高脂脂饲料喂养4周;4周内观察两组大鼠一般情况及体重变化,4周后取材检测比较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水平,肝脏HE染色病理学检杏,并计算肝指数.结果:模型组肝指数、TG明显高丁埘照组,AST、AL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病理学检查证实模型组肝脏呈轻巾度脂肪肝变性.结论:成功建立适用于脂肪肝供肝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SD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自体模拟肝移植后大鼠肾功能与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n=8),再灌注4h模型组(M1组,n=8),再灌注8h模型组(M2组,n=8),再灌注16h模型组(M3组,n=8),再灌注24h模型组(M4组,n=8)共五组。对照组在麻醉后只进行开腹和血管的分离,不进行肝脏的阻断和灌注;模型组则进行自体肝移植手术,分别在肝脏再灌注后4、8、16、24h时取左肾组织和血标本,观察其血肌酐、尿素氮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在肝脏再灌注后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损伤,以再灌注8h时最为显著;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在再灌注后16h达到高峰,达峰后损伤逐渐减轻。【结论】 SD大鼠经历自体原位肝移植后,肾脏出现病理损伤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大鼠部分活体肝移植动物模型制备技术再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建立大鼠部分活体肝移植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 应用改良的“二套袖法”,在部分活体肝移植大鼠的筛选、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前、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结果 肝移植大鼠术后1周以上存活率67%。结论 改进的大鼠部分活体肝移植术成活率高,重复性好,可做为部分活体肝移植有关实验研究的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出生3~4周龄SD大鼠,用自制并经改进的高脂饲料喂养,分别于喂养后第5周和第7周,观察大鼠体重、身长,计算Lees指数,并与普食组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 喂养7周后,高脂组大鼠体重达到233.8±20.8 g,而普食组大鼠仅为167.7±21.5 g,Lee指数前者也高于后者(P<0.05);高脂组内脏脂肪重量为33.5±4.6 g,高于普食组(15.7±2.8 g)(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SD大鼠肥胖动物模型,为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福平( RIF)引起的小鼠肝脏脂肪变及其动态演变过程,为进一步探讨药物性脂肪肝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42只成年健康雄性 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RIF 8 h、24 h、3 d、1周、2周、4周组),经灌胃给予RIF处理(200 mg/kg),末次给药后禁食6 h处死小鼠,采集血液及肝脏组织。计算肝脏系数;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活性;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中三酰甘油(TG)、胆固醇酯(TCH)、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中TG水平;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组织脂质沉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RIF处理组小鼠肝脏重量、系数均从24 h开始逐渐升高,4周时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24 h、3 d、1周、2周组ALT水平逐渐升高,4周组ALT水平显著升高。 HE染色显示8、24 h组肝脏组织无明显变化,3 d组可见小的空泡,而从1周开始出现显著增多的大的圆形空泡。8、24 h组血清中TG和VLDL水平较对照组轻度升高,3 d时升高最明显,而1、2、4周组中呈下降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RIF处理各组血清TCH、HDL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肝脏组织TG含量从8 h开始明显升高,1周时达峰值,之后2、4周组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8、24 h组肝脏组织中可见少量脂质沉积,从3d组开始出现显著增多的大圆形脂滴。结论 RIF能引起小鼠肝脏组织中脂质沉积,且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微创、可控性强的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6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34)和假手术组(n=32),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将微导丝由股动脉送入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2h后拔除微导丝建立模型,而假手术组微导丝进入右侧大脑中动脉后即退出.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家兔左侧肢体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蹲立时的姿势和行走时的步态;分别于术后6h、12h和2 周处死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各24只家兔,取脑组织并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梗死灶情况;术后2周处死剩余家兔,取脑组织并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模型组,临床神经功能检查显示家兔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建模成功率为94.12%;TTC染色证实术后6h存在脑梗死灶,12h后脑梗死灶趋于稳定;术后2周脑组织HE染色显示右侧额顶叶脑组织缺血性改变.假手术组家兔末出现上述症状及病变.结论 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制作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该方法微创、可控性强,模型稳定可靠,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丙泊酚分别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F组)及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且三组均行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靶浓度为4μg/ml),观察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术中体动、镇痛效果、呼吸抑制、HR、MAP、SpO2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R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恢复时间显著低于F组和P组(P<0.01),R组的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及术后恶心呕吐均低于F组及P组(P<0.01),R组的呼吸抑制显著高于P组和F组(P<0.01)。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其镇痛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及单纯应用丙泊酚,但应注意瑞芬太尼呼吸抑制作用较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