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牙周夹板固定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萍 《医学综述》2009,15(6):847-850
牙周病为口腔多发病,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牙齿松动、移位;咀嚼功能降低,甚至牙齿自行脱落或拔除。牙周病治疗主要是综合治疗,通过牙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来控制炎症;通过修复治疗调整咬合,消除牙创伤,减轻牙周支持组织的负担;固定松牙,分散力,控制病理性松动和移位,提高咀嚼效能,使患牙得到生理性休息,利于牙周炎症的控制和已破坏的牙周组织的愈合。因此,松动牙齿固定是牙周病修复治疗的必要措施。牙周夹板因其良好的固定作用,一向为口腔医师所重视,已经成为处理中晚期牙周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牙周夹板的生物力学原理、牙周夹板固定的分类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使牙槽骨吸收,支持组织减少,引起继发性创伤,使患牙移位伸长.这种病理性移位好发于前牙,也可发生于后牙[1].由于牙齿伸长后使冠根比例失常,患牙松动加重.牙周基础治疗虽然能消除炎症,但不能使伸长的牙齿回到原位.应用正畸的方法,可以使患牙恢复到原位,由于生物学宽度的影响,牙周组织原附着位置不变,即牙周支持的骨高度不能增加.临床上对此类患牙采用拔除治疗.  相似文献   

3.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是指成年患者牙周和牙髓的病变同时或相互影响使一颗牙齿受到双重实质性损害.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致使一部分应该保留的患牙被拔除.本文就13例临床诊断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在牙周组织创伤愈合方式、组织再生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关淑妮 《广西医学》1997,19(1):75-77
复合性牙周炎38例综合治疗体会广西医科大学口腔系关淑妮复合性牙周炎是由细菌引起的牙周组织的炎症以及咬合创伤联合造成的。患牙出现明显的牙槽骨吸收及牙齿的松动、移位甚至脱落,治疗相当棘手。笔者于1987~1996年对38例复合性牙周炎患者322颗患牙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牙周炎患者咬合创伤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炎患者80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手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AL)、探诊深度(PD)、咬合时间、咬合受力百分比及牙齿松动度。结果治疗前,两组BI、GI、AL、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BI、GI、AL、P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咬合时间、咬合受力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咬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咬合受力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牙齿松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牙齿松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牙周炎患者咬合创伤的改善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牙周功能,促进牙周组织恢复、生长,还能提高牙齿对咬合力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 2 3例成人牙周病继发牙颌畸形的患者 ,在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牙周炎症的基础上 ,应用Edgewise固定矫治器矫治或活动 -固定矫治器联合矫治 .矫治前后效果明显 ,牙排列整齐 ,咬合关系良好 ,牙周状况明显改善 ,不但改善了功能和美观 ,还保留了患牙牙齿 .通过典型病例介绍 ,讨论了成人牙周病继发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时机、牙周维护、矫治特点等 ,进一步说明了正畸治疗是牙周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 .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十年来,咬合创伤和牙周炎相互作用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牙周炎可导致牙周袋形成、牙周组织降解、牙周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牙齿的松动或脱落~([1])。除了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反应的病因外,(牙合)创伤也是加重牙周组织破坏的因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人和动物的实验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咬合因子作为牙周组织病因学或加重作用进行系统的综述,分析有关(牙合)创伤与牙周疾病关系的大量文献,针对(牙合)创伤与牙周炎的关系、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龈下刮治术与根面平整(SRP)对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牙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继续咬合创作患者36例,共计36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SRP全口治疗,治疗后4周接受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对照组患者先进行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治疗后4周接受全口SR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后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Mazza出血指数(BI)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咬合创伤牙位牙周临床指标及咬合时间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者治疗8周后咬合时间、咬合受力百分比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4周咬合创伤牙位PD、AL、BI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咬合创伤牙位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8周,两组患者牙周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治疗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先行SRP治疗可有效降低咬合创伤牙位的咬合时间及咬合程度,改善患者牙周组织局部环境,对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牙转归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浅谈松牙固定术.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牙齿松动是牙周炎的常见症状之一,轻度松动的牙齿在进行系统牙周治疗后可恢复稳固,而重度松动的牙齿就需用牙周夹板固定,将松动牙与稳固的邻牙连接起来,形成新的咀嚼单位,充分调动基牙的牙周组织潜力,使其类似于多根牙平均分配咀嚼力量,来抗衡相对合力过大,以利于牙周组织的愈合;还可利用根管-骨内种植术固定松动牙,将特制的金属桩钉通过根管植入牙槽骨内6~10mm,相对延长牙根,改善根、冠比例,达到固定松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牙周病是多因素所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它的发展常引起牙齿的松动、移位、伸长及缺失,从而引起继发性的错[牙合]畸形及咬合创伤,而错[牙合]畸形患者由于拥挤、咬合不良及早接触等原因又可以损害牙周情况或加重牙周病。正畸治疗成为牙周治疗的一部分,对于促进病人牙周健康、改善咬合情况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牙周炎症控制后,排齐牙齿、关闭间隙、改善咬合关系可以减少牙周创伤,有利于牙周病的恢复。本研究对14例患有牙周病的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及牙周联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骨面型组与正常组X线头影测量的分析,观察比较安氏Ⅱ1分类高角型错的颅面特征,探讨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骨面型的颅面特征及在正畸治疗中控制侧重点,为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骨面型的临床诊断与矫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恒牙初期正常60例和安氏Ⅱ1分类高角错42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对颅面41个测量项目进行X线头影测量,并对各测量项目的均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安氏Ⅱ1分类错高角组颅底的曲度增大,颅前基底向前上旋转;上、下颌骨较颅底的矢状向关系均显后缩,且下颌后缩更为明显;上颌后牙槽高度U6-PP(mm)减小;下颌后牙槽高度L6-PP(mm)增加;上前牙唇倾,下前牙直立,上下切牙间角与正常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恒牙初期安氏Ⅱ1分类高角型错患者颅面结构具有显著特点,临床中应根据其特点做出正确的诊断设计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方丝弓联合前牙转矩辅弓在治疗前牙错【牙合】过程中转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方丝弓正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牙转矩辅弓进行精细调节,关闭间隙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两组上切牙转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上牙弓宽度呈现明显增加.前牙覆盖明显减小(3.55±1.68)mm,前牙覆牙合减小(0.78±0.31)mm,在ANB、UI—SN、U1—L1、U1—NA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丝弓联合前牙转矩辅弓在治疗前牙错【牙合】过程中有效地对上下【牙合】前牙进行转矩控制.减小上前牙唇倾度和前牙覆盖,缩短疗程,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探讨安氏Ⅱ^1分类低角型错[牙合]的颅面特征,为该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诊断与矫治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60例和安氏Ⅱ^1分类低角错[牙合]48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对颅面41个测量项目进行X线头影测量,并对各测量项目的均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安氏Ⅱ^1分类低角错[牙合]组蝶鞍角(N—S—Ar)、颅底的曲度增大;上、下颌骨与颅底的前后向关系均显后缩,尤其下颌后缩更为明显;上后牙牙槽高度U6-PP(mm)减小,下后牙牙槽高度L6-PP(mm)增大;上下切牙间角显著减小。结论:恒牙初期安氏Ⅱ^1分类低角型错[牙合]颅面结构具有显著特点.临床中应根据其特点做出正确的诊断设计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win Block和隐适美矫治器双期矫治对安氏Ⅱ1类患者的矫治结果,为该方案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例下颌后缩伴牙列拥挤的患者,诊断为安氏Ⅱ1类错畸形,毛氏Ⅱ2+Ⅳ1+Ⅰ1类错畸形,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矫治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Twin Block和隐适美矫治器行双期矫治,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牙弓长度及宽度,比较矫治前后测量值;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Ricketts审美平面变化。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患者SNB角增大1.7°,ANB角减小0.7°,L1/MP角增大8°,U1/L1角减小6°;U1-NA距减小,L1-NB距增大;上颌牙弓中段宽度增加3.8 mm,下颌牙弓后段宽度增加3.4 mm;上下颌牙弓长度亦有所增加。Ricketts审美平面分析,矫治后颏部前移。结论:对安氏Ⅱ1类患者行Twin Block和隐适美矫治器双期矫治,可改善患者侧貌,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给患者带来良好的矫治体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的恒牙期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矫治前后颅颌面部软硬组织的结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安氏Ⅱ1类病例32例,分为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各16例。采用头影测量软件测量其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共含21个测量项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前后的变化主要为覆合覆盖减小,牙轴改变和磨牙关系纠正以及软组织侧貌改善。拔牙组覆盖减小主要为上切牙舌倾实现,非拔牙组则为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的共同结果;垂直向软硬组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的变化主要为鼻唇角增大和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的位置变化。结论直丝弓矫治恒牙期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畸形可改变牙齿位置及软组织侧貌,对骨骼结构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正畸治疗前后牙颌面硬软组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AngleⅡ类1分类错正畸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16~28岁,平均18.08岁,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和上颌强支抗进行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25例AngleⅡ类1分类错成人患者,治疗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为远中尖窝锁结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鼻唇角增大。结论: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患者经过单颌拔牙掩饰性治疗,面型明显改善,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与探讨正畸颌向牵引对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龈下牙折患者17例,共18颗患牙,断端均位于龈缘下2~5 mm。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2周,黏接方丝托槽开始正畸牵引,使其达到直接修复高度,牵引后保持3个月行修复治疗。测量分析不同阶段根尖片上断根根尖区相对骨密度改变。结果 18颗患牙经正畸牵引1~2个月后,断端伸长2~5 mm,保持3个月后,无明显松动,通过烤瓷冠修复均达到理想的美观效果。牵引后保持3个月,根尖区骨密度基本达到正常水平。半年后随访,牙周正常未见异常及复发。结论正畸牵引可有效用于龈下牙折病人的修复前牙根牵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Twinblock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类错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21例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的恒牙早期安氏Ⅱ~1类错病例,分别在治疗前(T_1)、戴用矫治器后1周(T_2)、治疗结束时(T_3)拍摄双侧闭口薛氏位X线片,行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戴矫治器后1周关节前后间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矫治前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可引导后缩的下颌及髁突前移改建,并稳定于正常关节位,矫治结束后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不受矫治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小平导配合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30倒,男17例,女13例,年龄12~14岁.均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结合上颌小平导打开咬合。矫治前拍摄X线头颅定位僻位片,待咬合打开,后牙有接触时拍阶段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头影测量指标22项,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MP—SN、PP—MP、S—Ar—Go三项指标在戴小平导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下颌平面角增大,并且主要是下颌骨后旋的结果。S—Go、N—Me、ANS—Me在戴用后也有豆著增大。这均有利于改善低角患者的面形。L1-MP(mm)、Overbite(mm)戴小平导后显著减小。而U6-PP(mm)、L6-MP(mm)显著增大,说明下前牙明显压低,上下后牙明显升高。结论小平导配合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快速有效解除前牙深覆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SNA角和SNB角、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以及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面型得到明显改善,上下牙咬合关系良好且稳。手术前后两组的SNA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SNB角明显大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的菌斑指数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探诊深度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的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的功能限制、躯体疼痛、生理障碍、心理不适、心理障碍、社交障碍及身体残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能有效调整咬合功能,改善侧貌形态,从而提高术后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