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DD型起搏器按置术中护理的配合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翟大玲关键词DDD型起搏器;护理中图法分类R473.5房室顺序起搏有多种类型,其共同点是通过在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各安置一个电极,使房室顺序应激而相继收缩,具有良好的生理性能,全自动型起博器(DDD)是这...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我科 2 0 0 0年 1 2月至 2 0 0 1年1 0月 ,植入 4例双腔起搏器临床应用情况。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32~ 6 4岁。心肌炎后遗症 2例 ,冠心病 1例 ,扩张性心肌病 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Ⅲ°AVB) 2例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 ,病窦 (SSS) 1例。心功能Ⅰ~Ⅱ级 3例 ,Ⅳ级 1例 (NYHA分级 ) ,患者均有头昏乏力。起搏器及电极均采用Medtronic公司所产。其中 ,PRODIGYDDD1例 ,SigmaDDD2 0 33例。心房电极为J型电极 (Capsure -sp 4 52 3) ,心室电极 3例为冀状电极 (Cap…  相似文献   

3.
4.
5.
6.
朱莹 《浙江医学》1996,18(3):184-184
DDD起搏器(P波和R波触发和抑制房室顺序起搏器,即全自动起搏器)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起搏器,对其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近期进展迅速,现综述如下。 一、DDD起搏的优势 具有心房心室双腔顺序起搏,P波和R波双重感知、触发和抑制双重反应,从而模拟人类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保持正常房室收缩顺序的同步性,保存心房辅助泵的作用,加速心室充盈,提高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使Frank-Starling曲线右移,同时促进心房血的转输,降低心房内压,利于腔静脉血回流。与VVI起搏(心室按需起搏)相比,DDD起搏使心输出量(CO)  相似文献   

7.
自1985年瑞典人Seming和Elingrist在世界上首次安装了埋藏式心脏起搏以来,随着心脏起搏器类型、功能和安装技术的不断进展,以及起搏效果提高。心脏起搏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安装起搏器,西方有些国每百万人超过400人接受这一疗法,我国每年的植入数约1200台。目前安装的起搏器主要是VVI型,直接激动心室,不符合心脏的正常舒缩顺序,妨碍心脏的  相似文献   

8.
缪丽 《医学综述》2002,8(4):218-219
长期以来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血管疾病传导系统功能障碍的最主要方法。近几年来 ,随着起搏器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生理性起搏发展很快 ,不仅仅用于传导系统障碍的患者 ,还用于治疗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本文就各种起搏器的临床合理应用综述如下。1 各种起搏器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心室按需型 (VVI) :即固定频率心室按需起搏的工作方式。是最早使用的一种起搏器。这种起搏器由于起搏和感知均在心室 ,只需要插入一根电极导管至心室 ,植入技术简单 ,经济、可靠 ,故长期以来应用较多 ,但是 ,VVI起搏方式的主要弊病是房室…  相似文献   

9.
王明辉  任东伟 《黑龙江医学》2006,30(12):959-959
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对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心肺复苏患者是一项非常有临床价值的技术,在抢救危重病人的生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因其操作方便、快速、安全而被广泛应用.自1987年以来,采用临时起搏器抢救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选择18例晚期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作为治疗组,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DDD起搏器,适当调短AV间期和增加心率以减少心脏前负荷,提高心输出量。经(344±110)年观察,在生存时间、病死率、心脏扩大的恢复、心脏功能好转和心室早搏的减少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 (pacemarkermediatedtachycardial,PMT)是指由起搏器引起又由起搏器维持的心动过速 ,是室房同步双腔起搏器 (DDD、VDD、VAT)应用中常见的并发症。笔者在临床上遇到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 ,6 7岁。因反复头晕、乏力 3年入院。入院后经动态心电图及食道调搏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遂安置DDD双腔起搏器。安装起搏器后心率为 70次 min。在病房期间起搏器转为 15 0次 min的起搏心律 ,心电图示介入性折返性心动过速 ,在心动过速中起搏系统为前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DD起搏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年中28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均安装DDD型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结果 2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测得心室起搏阈值(0.45±0.19)V,阻抗(714±168)ohm,R波振幅(13.5±4.0)mV,右心房起搏阈值为(0.71±0.25)V,阻抗(687±192)ohm,P波振幅(4.5±1.7)mV。A-V间期程控在120~200 ms之间,下限频率程控为60~70 bpm,上限频率程控于100~130 bpm之间。随访3~46个月,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无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结论 生理性起搏(包括DDD起搏)可获得接近于正常的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改善心功能。对有适应症的起搏器患者应首先推荐使用生理性起搏器,如DDD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具有预防防颤程序的DDDR型起搏器 (Vitatron 90 0E型 )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方法 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筛选病人 ,4例入选患者 ,男性 3例、女性 1例 ,5 4-78岁 ,其中A组 1例 ,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 ,B组 3例为单纯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均植入Vitatron 90 0E型DDDR起搏器。第二阶段 :启动起搏器进入房性心律失常记录状态 ,DDD 5 5bpm ,4周 ,探查不同病人发作房颤的可能诱发因素。第三阶段 :启动超速起搏治疗阶段 ,DDD 80bpm ,4周 ,观察超速起搏的抗房颤作用。第四阶段 :启动抗房颤程序 ,DDDR 60bpm ,据第二阶段获悉的房颤的可能触发因素 ,启动 4个预防房颤程序中的相关的项目 ,4周 ,观察抗房颤治疗作用。结果  4例均可有效控制房颤 ,其中第二、第三、第四阶段相比 ,A组患者房颤发作的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 3 8.4%下降为 10 .6%及 11.3 % ,B组患者房颤发作的百分比分别由原来的 47.7± 2 5 .4%下降为 2 6.6± 15 .9%及 12 .8± 9.8%。其中A组患者第三、第四阶段相比似无明显的差别 ,B组患者第四阶段的治疗手段优于第三阶段的治疗手段。两组相比 ,第三阶段A组优于B组 ,第四阶段相比A、B两组基本相同。结论 抗房颤起搏有防治阵发性房颤的作用 ,其中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我院一定范围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术后随访对改善起搏器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减少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人工心脏起搏抢救严重心动过缓早已肯定,但在围术期应用却报道不多。本文结合我院1988年以来24例围术期人工心脏起搏临床应用的体会,来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在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临床资料24例均系住院病人,男15例,女9例;年龄24~83岁,平均58岁。起搏类型:临时起搏17例(VVl),永久起搏7例(VVl6例,DDD 1例)。心律失常类型:Ⅰ°~Ⅱ°房室传导阻滞(A—  相似文献   

17.
陈宝仙  刘晓健  胡申江 《浙江医学》2004,26(11):831-833
双腔起搏器(DDD起搏器)作为一种生理性起搏器,近年来临床应用逐年增多,极大地提高了相关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DDD起搏器具有双腔感知功能等,起搏器埋置后因感知功能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并非少见,并且有时情况危急,需紧急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
20.
石兆云 《四川医学》2013,34(3):403-405
目的观察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需要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共308例。观察患者手术植入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治疗,观察患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长期效果。结果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并且心房颤动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部分患者治疗后的LVEF值得到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在运动耐量以及各种生活质量等均有显著提高和改善。患者在随访跟踪治疗过程中发现有36例并发症,其中并发症率为11.7%。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能够有效治疗患者各种疾病引起的心动过缓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长期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