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1世纪应该关注中西医学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有关医学史的研究在欧洲 18世纪已有学者关注 ,19世纪开始 ,历史进入所谓科学反对迷信的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兴起 ,实证主义占据统治地位 ,医学史的研究几乎被人们遗忘 ,各个大学也忽略了这门学科。由于细胞学、细胞病理学和细菌学的研究 ,人们认为新的医学并不需要从过去的历史吸取成果。直到 2 0世纪初 ,经过世界大战的创伤 ,欧洲各国政府民族意识不断增长 ,注意到爱国主义和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同时文化的广泛传播 ,历史著作涌现 ,代表古代医学文明的出土文物被发掘 ,使医学史的研究重新被重视起来。这一时期 ,各国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医史…  相似文献   

2.
医学史教学方法之管见--兼谈医学史的教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各医科院校陆续开设了相关的医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医学史是一门综合医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的交叉学科,是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首选课程。笔者所在学校从2年前始开设了《医学  相似文献   

3.
浅谈神经病学教学与医学史知识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神经病学相关的医学史知识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目的,结合已有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神经病学教学的一种延伸、结合、弥补、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学史这门课程传载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成就,教学中一定要从课程本身优势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出发,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最大化地重塑历史,使得中医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祖国医学这个伟大宝库,对中医学的发展走向有一定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医学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精神层次的素质教育.它能培养医学生的审美能力,影响医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医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立足医学史教学如何开展审美教育进行探讨.旨在呼吁在医学各科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采用了分析、例举、归纳、引用等方法.提出了医学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三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医学史教学中的批判思维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思维是一种善于质疑辨析、抓住要领、基于事实、合乎逻辑立足当前、放眼世界、富于创新的思维。医学生是未来的人类生命的保护使者,必须学会批判性思维。所以医学教师应当把批判思维训练作为各科课程的宗旨。医学史教学中的批判思维教育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医学史实、引导学生的相互批判和多元讨论算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高等医学院校尤其是西医院校开设医学史课程历史已久。1946年北京医科大学最早设立了医史教研室 ,195 3年全国医学院校统一教学计划将医学史列为必修课。近年来 ,几十所医院校已开设医学史课。但大部分院校只在部分院系开设 ,而且多为选修课 ,教师队伍也极不稳定 ,人才流失严重。西医院校医学史学科的起步不算晚 ,为什么迟迟得不到发展 ,是它本身没有生命还是另有原因 ,本文仅从一个侧面做些调查分析。资料来源与方法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从 1991年至 2 0 0 0年上学期为止 ,共 10个学年 ,以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医学专业、英文班医学专业、图书…  相似文献   

8.
科学哲学在医学史教学中具有3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医学的发展与哲学关系非常密切,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对医学史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能够将医学史融入人类思想史的演进线索之中,为医学生清晰地呈现医学与人文的紧密联系;第二,医学史中包含着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对这种规律的哲学分析可以使医学生从历史中得到科研方法上的启发;第三,科学哲学为理解医学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维度。借鉴科学哲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医学与社会的关系,能够使医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医学的本质以及科学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从而对今后的研究和医疗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理、工、农、医类研究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程,旨在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培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科技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采撷医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融入自然辩证法课程之中。可以起到结合专业、提高兴趣、活跃教学、加深理解等效果,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11.
双语教学是目前国内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文将笔者在西医院校本科生开展中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已经开始具有国际化视野意识,对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并且对开展中医学双语教学抱有较高的期望值,而进一步加强教师运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是开展成功的双语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改革的深入,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中国医学史》课程中不断尝试教学方法改革.社会实践调研法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方法的改革加深了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坚定了专业思想,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纵向联系思维、发散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相似文献   

13.
将物理学史应用到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兴趣、科学精神,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与医学实践结合、促进知识的巩固与应用以及提高自我指导的终身学习能力。系统介绍了PBL的历史由来、教学过程、教学评估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临床医学教学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模块式教学法在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学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模块式教学法的模块构建及在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共102名本科生,并按班级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模块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课堂讲解-医院见习-测试的方法.对2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一的理论考核及临床操作考核,统计实习成绩,对比分析2组教学效果,并对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证候辩证准确率、理法方药统一率、西医鉴别诊断掌握率、西医新进展掌握率及授课内容及方法满意率、临床实践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团队精神、情感交流与沟通技能等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模块式教学法实现了内科学中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对西医内科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医学史,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过程;医史学,则是对医学发展客观过程的记述、阐释和评议。医史学,即医学历史学,由于语言表达习惯而常被称为医学史。就学科属性而言,医史学属于历史学而不是医学,可以借鉴历史科学,划分为以客观医学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具体医史学”、为具体医史学研究提供可靠资料的“医学史料学”、以医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医学史学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医学本科生《诊断学》中间诊和病史书写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55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传统教学组和情景模拟教学组。传统教学组先进行课堂理论讲授,然后进行临床实习;情景模拟教学组在课堂理论讲授后进行问诊的情景模拟,然后进行临床实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情景模拟教学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并对2组学生的病史成绩进行评分。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学生均对情景模拟教学感兴趣,并认为其对实习医疗工作有帮助,能够提高学习、交流、与人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情景模拟教学组学生的病史成绩教较传统教学组有明显提高(t=2.04,P=0.046)。结论在问诊和病史书写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的效果良好,有助于学生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医科教学实践课的职能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科教学实践课是培养医科职业本领的重要环节.文章提出实践课的职能问题有五:客观事物与感性认识相联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联系地学习,实践检验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苦练医科实践基本功和培养做人做事的优秀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9.
康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目的是培养高水平康复医学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建设江苏省康复医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过程中,从实践教学中心的定位,规划建设,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优化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为今后康复医学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学史》是中医高等院校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巩固专业思想、了解中医学发展的历史及规律、掌握中医学的思想方法、扩大知识领域、提高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本门课程的定位,授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内容、注重语言表达艺术、多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