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22%(11/50),癌旁组织58%(29/50):P16蛋白与AFP呈负相关(P〈0.05);P16蛋白在高分化肝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肝癌(P〈0.05)。结论:P16基因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P16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22%(11/50),癌旁组织58%(29/50);P~(16)蛋白与AFP呈负相关(P<0.05);P~(16)蛋白在高分化肝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肝癌(P<0.05)。结论:P~(16)基因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P~(16)基因失活可致AFP基因激活;P~(16)基因与肝癌细胞的分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SCT征象与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对42例(45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例,观察每个癌灶的SCT表现特征:肿瘤的大小、包膜、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和肝硬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SCT图像上HCC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分别与VEGF表达之间有相关性(P<0.05),HCC包膜形成状态和癌灶周围组织有无肝硬化与VEGF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HCC的SCT表现与VEGF表达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根据HCC的SCT表现特征(肿瘤大小、侵袭危险性、强化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VEGF表达情况,有助于HC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技术检测了42例肝细胞肝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和的表达情况。结果:42例癌旁组织PTEN全部阳性表达,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47.6%。42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高分化癌的阳性率为68.7%,低分化癌阳性率38.5%,PTEN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TEN蛋白阴性表达,说明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PTEN基因失活起着重要作用,它的阳性表达可能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组织C-met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C-me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肝细胞癌病例定期随访,确定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C-met的表达。另选择9例正常肝组织和9例肝硬化组织作为对照。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C-met的表达阳性率(64.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肝细胞癌病例中,C-met在门静脉癌栓组的表达阳性率(91.7%)显著高于无癌栓组(52.0%),在1年内有复发转移组的表达阳性率(86.9%)显著高于1年内无复发转移组(28.6%)。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提示:C-met高表达组的肝细胞癌术后的平均复发时间明显低于C-met低表达组和阴性组。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C-met呈高表达,C-met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早期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中 AFP蛋白表达与 P53、P1 6、nm2 3-H1 、C-myc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0例肝癌组织中 AFP、P53、P1 6、nm2 3-H1 、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AF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 70 % ,癌旁组织中 1 6% ;AFP蛋白表达与 P53、C-m 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与 P1 6和 nm2 3-H1 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AFP基因在肝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AFP基因与 P53、P1 6 、nm2 3-H1 、C-myc基因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PTTG基因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PTTG基因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和原位杂交 (DNA -RNA)技术检测 6 1例人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组织中PTTGmRNA和PTTG蛋白的表达。结果 :PTTGmRNA在肝癌和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 72 .1% (44 /6 1)和 93.4 % (5 7/6 1) ,肝癌和癌旁组织PTTG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78.7% (48/6 )和 91.8% (5 6 /6 1) ,相关性研究显示PTTGmRNA和PTTG蛋白表达结果关系密切 (P <0 .0 0 5 )。结论 :PTTG基因的过度表达参与了人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道感染时是否发生肝细胞凋亡,胆道感染时间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及胆道感染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胆道感染性疾病提供基础病理认识。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65只,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实验组60只。实验组胆总管注入1mL浓度为1×106的埃希氏大肠杆菌,制成急性胆道感染动物模型。实验组动物于注入大肠杆菌后6、12、24、48、72和96h处死。对照组动物胆总管内注入1mL生理盐水。取各组动物组织,甲醛液固定后制成蜡块。每组肝组织切片作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每组肝组织切片行TUNEL试验,检测调亡肝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可观察到极少量凋亡细胞。实验组早期(6 ̄12h)即可发现较多凋亡肝细胞,中期(24 ̄48h)可发现大量凋亡肝细胞,晚期(72 ̄96h)凋亡肝细胞持续增多。凋亡指数在各时相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bcl-2,Bax表达检测结果:bcl-2在对照组和实验组早期有少量表达,在实验组中、晚期表达不明显,bcl-2的阳性率在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ax的阳性率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6h组与12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6h组分别与48、72、96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2h组与24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h组分别与48、72、96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4h组与48、72、96h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胆道感染时,不同时相段肝细胞均出现凋亡。细胞凋亡的出现早于细胞坏死,且随着胆道感染时间延长,肝细胞凋亡指数不断增加。表明细胞死亡早期以凋亡为主,凋亡的发生贯穿整个病理过程。胆道感染时,诱导凋亡基因Bax表达增强,抑制凋亡基因Bcl-2表达减弱,表明基因调控机制在胆道感染时诱发肝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 bcl- x及 bax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与 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石蜡包埋的 HCC标本中凋亡相关基因 bcl- x及 bax的表达 .结果在 40例HCC中 ,bcl- x和 bax阳性者分别为 2 0例和 19例 ;14例肝硬变 bcl- x和 bax阳性者分别为 12例和 11例 .bcl- x和 bax在 HCC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肝硬变 (均 P>0 .0 5 ) ;bcl- x和 bax在高中分化型 HCC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低分化型 . AFP≤ 40 0μg· L- 1的患者二者的表达均高于 AFP<40 0μg· L- 1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并探讨与肝癌门脉癌栓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按有无门脉癌栓分为2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组织中CD68(TAMs标记物)和MMP-9表达,光镜下对TAMs计数及MMP-9阳性表达评分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CD68和MMP-9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两者在肝癌患者门脉癌栓组中的表达阳性率(68.6%和82.6%)均高于无门脉癌栓组(37.8%和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P-9表达与TAMs计数呈正相关(r=0.474,P<0.01)。结论 TAMs浸润和MMP-9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特性尤其门脉癌栓有密切关系,提示TAMs与MMP-9可作为肝癌辅助治疗和改善预后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bcl 10 gene mut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mutation frequency of the bcl 10 gene in the early and advanced st ag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Methods Genome DNA samples were extracted from 46 cases of fresh HCC tumor tissues and t heir non-tumor adjacent tissue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 ormation polymorphism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point mutations of t he three exons of the bcl 10 gene. For each individual exon, six random samples from those showing abnormal DNA bands were sequenced to verify those mutations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alpha-fetoprotein (AFP) level and bcl 10 muta tion, between the tumor size and bcl 10 mutation was also analyzed.Results Among the 46 samples, 26 cases (56.5%) were found to have mutations in exon 1, 5 out of the 6 cases were shown to have 5744 C→G mutation by sequencing; 25 cas es (54.3%) were found to have mutations in exon 2, 4 out of the 6 cases were sh own to have 11 311 T deletion mutation by sequencing. Twenty-one cases (4 5.7%) were found to have mutations in exon 3, all of the 6 cases selected for sequenc ing were shown to have 14 116 C→T mut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 hat ne ither serum alpha-fetoprotein level nor the siz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 ma h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bcl 10 mutation.Conclusion The bcl 10 gene has a high mutation frequency in liver cancer.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该病.其主要类型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约占90%.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3位,目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尽管肝细胞癌(HCC)是最为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肝脏各类结节性病变的78%[1],但如何正确区分高分化HCC与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仍是病理医师经常面临的问题[2,3].现对高分化HCC与常见的肝良性结节性病变之间的病理鉴别诊断问题及相关的基因研究做一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中CSMD1基因rs1613815基因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9年1—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14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我们前期预实验研究结果,采用美国Sequenom公司建立的MassARRAY检测平台分析CSMD1基因rs1613815位点的各种基因型,回顾性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用于评估其预后价值。 结果 在146例HCC标本中,rs1613815位点AA、AC和CC基因型分别有33例、49例和64例。其中在中晚期HCC患者中,携带AC/CC基因型的患者其癌栓(含肉眼癌栓和镜下癌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携带AA基因型的患者(70.6%vs.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携带AC/CC基因型的患者处于T2-4N0M0期的比例明显高于携带AA基因型的患者(59.8%vs.31.2%),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而在年龄、性别、HbsAg、肿瘤直径和数目及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ion,AFP)水平等分组中,AC/CC基因型和AA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中,携带AA基因型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携带AC/CC基因型的患者(P值分别为0.023和0.005)。 结论 CSMD1基因rs1613815 多态性与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癌栓形成和TNM分期较晚密切相关,提示其具有较高的转移潜能和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4.
对22例人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分别进行Bcl-2、Bax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和TUNEL技术标记,探讨肝细胞癌中凋亡调控蛋白的表达与凋亡指数的。在肝细胞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率为22.735,与癌旁组织相比无差异;Bax蛋白呈低表达,表达率为45.45%,与癌旁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肝癌组织中凋亡指数为9.55%,低于癌旁组织15.68%,二者有显著差异,肝细胞癌的发生民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有关,Baxf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原位 D N A 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及 S P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肝硬变和肝细胞癌( H C C)组织中凋亡细胞,p53 , bcl2 蛋白和 P C N A 的表达。结果显示: H C C 与肝硬变组织比较,凋亡细胞密度低, P C N A 阳性细胞密度高,p53 和 bcl2 蛋白阳性强度高,且均与 H C C 分化程度有关。提示p53 和 bcl2 蛋白可能是通过其过度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失衡,并以“选择性细胞增殖”形式导致 H C C 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细胞凋亡、增殖及其相关调控因子p53和Fas表达特征与HCC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分别以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人HCC与其癌旁组织中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及p53、Fas的表达特征,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胞凋亡指数(AI)、PCNA指数(LI)、p53和Fas表达与HCC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显著性差异;AI、p53和Fas表达与HCC的组织学类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LI与HCC组织学类型有关:实体型较梁状型和腺样型明显增高(P<0.01);随Edmondson分级、TNM分期增加,AI逐渐减少,而LI及p53表达强度则逐级增高,Fas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HCC的恶性程度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而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HCC细胞凋亡为p53依赖型,p53基因高突变、Fas表达的下调的肝癌组织其分化程度较低,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临床病理意义,以及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对66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转移组HIF-1α、VEGF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转移组MVD值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HIF-1α及VEGF的表达可能相互作用并影响MVD,且均与肝癌的转移相关;肿瘤血管的形成受HIF-1α及VEGF的表达的影响与调控,可能是促进肝细胞肝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8.
戴小波 《重庆医学》2007,36(24):2544-2545
目的探讨p21WAFl基因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4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和癌旁肝组织标本,SP法检测其p21WAFl蛋白表达,分析p21WAFl基N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21WAFl在癌和癌旁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9%和15.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1WAFl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肝细胞癌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无相关性(P〉0.05)。结论p21WAFl基因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无关。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不仅是造成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部分国家和地区肝细胞肝癌(HCC)的主要病因。HCV的结构特点和生命周期的规律使感染易转为慢性化,病毒通过其基因组编码的若干蛋白使肝细胞发生转化。在此过程中,肝脏反复发生的损伤和修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HCC发生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阶段。反应性氧分子家族的作用和HCV感染造成肝细胞基因的遗传损伤可能是导致肝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运用体外细胞转染方法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HCV-HCC发病机制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将成为研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人纤溶酶原k1-3基因诱导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构建人纤溶酶原k1-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DNA—k13并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peDNA—k13转染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经Heochst 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的形态。结果转染pcDNA—k13组可见致密浓染的凋亡细胞核。结论脂质体介导人纤溶酶原k1-3基因能诱导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