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T伪影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图像质量,降低了诊断参考价值.本文分析了一些伪影的特点、产生原因和处理办法,并提出了部分避免伪影产生的有效措施 ,如设备日常维护,定期性能检测等.  相似文献   

2.
CT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X线检查仪器,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CT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它是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在X线诊断方面的最大突破,是近代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X线检查摄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X线管环绕人体某一断层面的扫描测得该层面各点吸收X线的数据,然后利用电子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及图像重建,求得该断层面图像,综上所述,CT图像产生大致分为扫描、采集、重建运算及图像显示,这些工作流程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最终正确图像的产生。影像是诊断疾病的依据,是CT扫描机发展的最终目的。伪影,顾名思义,是不准确、不真实的影像,不能真实反映断层影像,伪影的产生因素非常多,大致分为两大类,一为外界因素,如患者移动,闭气不够均匀,携带金属等高密物,扫描域或床上异物等均可导致CT图像各种伪影,这些伪影很好鉴别、避免,这里不再赘述。另一类为机器因素,像部分体积效应,线束硬化,取样频率等机器固有因素参数都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特殊伪影,这是CT影像固有的物理现象,这类伪影有着明显的特征,CT技师很容易鉴别确认;另一类是机器故障导致图像不正常或完全异常,此类以我院PICKER1200型CT机为例,举几例伪影分析之,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螺旋CT插值算法引起的锥形伪影的特征。方法根据插值算法和反投影重建基本原理建立重建图像的数学模型,阐明锥形伪影与扫描参数和被扫描物属性的函数关系;采用自制体模在SiemensPlus4扫描仪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理论分析发现,伪影占图像的比重与扫描仪机架旋转1周的进床距离和锥形体模半锥角的正切值成正比,与重建位置的体模半径成反比。体模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结论插值算法引起的锥形伪影与扫描参数和被扫描物属性存在确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口腔常用修复材料在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螺旋CT中的二维图像伪影,为临床口腔修复材料选择和口腔放射检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猪头颅(6个月龄,长白猪),模拟人在体口腔环境,使用氧化锆、纯钛、镍铬、钴铬、银钯、金钯6种修复材料,在同牙位制作全冠,分别戴入右下第1、2、3前磨牙,分别按常规颌骨CT条件使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90ekV,0.4mm)和16排螺旋CT(130ekV,1mm)扫描,测量伪影的尺寸、面积和形态。结果:6种材料在两种CT中都会产生以冠为中心向四周散射的伪影,同种材料在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螺旋CT中产生的伪影形态相似,但是尺寸和面积前者小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材料的密度越高,投照的强度越大,伪影的面积越大,沿投照方向的条索状伪影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材料产生的高亮度伪影和条索状伪影排列顺序为纯钛〈氧化锆〈镍铬〈钴铬〈金钯〈银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口腔内有高密度修复材料存在时,应首选低投照强度的设备检查,固定修复时应首选密度较低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王国庆 《中国医疗设备》2013,(10):129-130,138
本文介绍了东芝Aquilion 16 CT机数据通讯报错和图像伪影两例故障的检修过程及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系统详细地分析伪影形成和特点,提高对CT图像伪影的认识。结果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大多数是可以认识的,即便少数难以避免,也多能正确识别。结论正确认识伪影并加以消除,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CT图像产生环形伪影是第三代CT机常见故障之一,造成和引起环形伪影的因素很多,要排除此类故障,必须找到其产生的原因,在排除故障过程中,有时可能几个因素互相牵制或同时存在,必须按一定的程序,逐步查找,直至最后排除故障,使CT图像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由CT机器原因产生图像伪影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旨在帮助影像医技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在临床使用中,对CT伪影有进一步的认识.并采取正确措施矫正或减少图像伪影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CT图像环形伪影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图像产生环形伪影是第三代CT机常见故障之一,造成和引起环形伪影的因素很多,要排除此类故障,必须找到其产生的原因,在排除故障过程中,有时可能几个因素互相牵制或同时存在,必须按一定的程序,逐步查找,直至最后排除故障,使CT图像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毕勇 《中外医疗》2009,28(27):165-16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的影响因素,探讨处理方法,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CT图像伪影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处理方法。结果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种类繁多,表现多样,但多能正确识别,选择正确的扫描方法和参数,可以减少伪影的产生。结论正确认识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产生的原理和处理措施,可以提高CT图像质量,有利于疾病的CT诊断,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能够快速有效的去除CT环形伪影的改进方法,提高CT图像经过环形伪影方法处理后复原图像的精度,提高去除环形伪影的准确度,减小环形伪影算法对图像中有用信息的干扰。方法 首先将CT图形(含环形伪影)用新的变换方式进行坐标变换,随后设计一个二维滤波器对图像进行滤波矫正,并在初次修复的基础上利用一维滤波器进行对二次伪影的再修复,最后利用新的变换方式还原图像。结果 改进后的方法不仅能在经过环形伪影算法中的两次坐标变换后准确的还原出原始CT图像,而且能更为准确地矫正环形伪影,有效地消弱环形伪影矫正算法对图像有用信息的干扰。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方法克服了原有方法的弊端,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结肠癌检查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对30例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包括直肠癌9例,升结肠癌10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3例,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透明法(Raysum)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结果 CT结肠成像可显示全部的结肠,较好地反映了结直肠病变的数量、位置、范围、表面形态、管腔狭窄、肠管周围及远处脏器的情况。结论 MPR、Raysum、CTVE3种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各不相同,它们相互结合,更有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CT分期,也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介绍了CT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故障导致的几种图像伪影、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收集近几年来我院CT DAS故障伪影12例,其中探测器单元故障导致伪影1例,探测器通道故障4例,A/D转化器2例,探测器上异物导致伪影1例,参考探测器故障伪影1例,数据传输路径故障2例,其他1例。分析几种伪影的特征及其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通过对伪影特征进行分析,找到对应DAS故障来源,消除了伪影。结论通过对CT采集系统伪影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其来源,制定相应的矫正措施,可以抑制或消除伪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VE中阈值的改变对CTVE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兔主动脉CTVE重建中改变阈值,将出现伪影时的阈值与主动脉中心平均CT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出现伪影时的阈值均与主动脉中心平均密度具有正相关(r1=0.649,P1<0.05;r2=0.928,P2<0.05;r3=0.611,P3<0.05),又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增强后主动脉中心平均CT值可测定CTVE的显示阈值范围,从而消除伪影。  相似文献   

15.
脑海绵状血管瘤CT 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结合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改变 ,分析其 CT、MRI表现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脑海绵状血管瘤资料 ,其中 CT 9例 ,MRI 6例 ,CT加 MRI检查 12例。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 CT特征性表现为平扫示类圆形高或稍高密度病灶 ,多数为不均匀 ,常伴钙化、出血。MRI特征性表现为 T1WI大部分呈等或稍高信号区 ,T2 WI一般为不均匀高信号区 ,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影。结论 :CT能良好显示海绵状血管瘤出血、钙化的特征 ,显示效果 CT优于 MRI  相似文献   

16.
CBCT图像中低密度分辨率不够,同时CBCT图像上各组织的CT值和物理密度非线性对应,使得在CBCT图像上的勾画和剂量计算难以进行。采用数据图像处理的方法,对CBCT图像进行增强,同时通过对同一病人的CBCT和DCT图像的配准,根据CT图像的CT值,对CBCT图像的CT值进行调整,使得CBCT图像的CT值分布和CT图像接近,为最终使CBCT图像可以被直接用来勾画和参与剂量计划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64层螺旋CT4种后处理方法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37例临床高度怀疑或内镜活检证实的结肠癌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对4种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VC能显示结肠癌的犬体分型,判断正确率为91.90%;MPR能直观反映息肉和癌肿处肠壁及肠周受侵状况,对癌肿肠周受侵判断正确率达100%;Raysum在显示癌肿的长度上占优势,判断正确率达100%。结论64层螺旋CT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从不同方面反映结肠癌,4种后处理技术的结合,更有利于对结肠癌的整体观察。  相似文献   

18.
李孝丰  郑艳  郭应坤  邓开鸿 《西部医学》2009,21(7):1118-1120
目的探讨HRCT与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对颞骨中耳结构情况反映的差别,并与手术中所见情况进行对比,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行颞骨HRCT检查,显示中耳情况并与术中所见情况进行对比;再选择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分别对听小骨行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及表面阴影成像(SSD)多层面切割技术;对面神经、半规管行曲面重建(CPR),以显示病变破坏情况并与术中所见情况对比;以术中所见到的真实情况为金标准,分析资料、统计数据。结论对慢性中耳乳突炎听小骨的诊断,MPR的特异性、敏感性、诊断的准确率高于SSD、HRCT;CT三种影像技术对听小骨全程显示的程度,MPR优于SSD、HRCT;对镫骨的诊断价值均较弱,MPR效果优于SSD、HRCT;CPR技术对面神经的诊断明显优于HRCT,与实际相符合率高;CPR技术对半规管的诊断价值尚不能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薄层CT多期扫描在胰腺内分泌肿瘤(PET)术前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对6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ET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的强化特征和各期相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术前CT定位准确性81%(51/63),大多数肿瘤(n=59)在至少一个期相上呈高密度,1例肿瘤呈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PET在动脉期和胰腺实质期显示明显,8例假阴性中呈等密度4例,蒂状突出2例,肿瘤邻近血管2例.结论薄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PET的检出敏感性高,多数肿瘤在增强早期显示明显,肿瘤邻近血管、蒂状突出及非高密度病灶是造成假阴性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CT,和6例MRI表现。结果 CT平扫显示21个病灶中呈均匀低密度7个,呈不均匀低密度14个。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疤痕外,明显均匀增强19个,中等度不均匀增强1个,轻度不均匀增强1个,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6个;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显示呈略高密度10个,呈等密度6个,呈略低密度5个。平扫显示伴中央星状疤痕者7个,多期增强CT显示中央疤痕并于平衡期出现延迟增强15个病灶。MRI检查6例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略长或等T2信号,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增强,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强化或强于肝实质。4个在平扫MRI上显示中央瘢痕并有延迟增强。结论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FNH具有典型的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内可见特征性中心瘢痕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出现强化。对不典型FNH应结合病史,必要时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