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栋良 《中外医疗》2009,28(35):181-181
鞍区位置深、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手术入路有额下、翼点、前额纵裂、额外侧经侧裂入路等,目前以前额纵裂入路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科经翼点入路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例42例,讨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患者中,行镜下全切术31例,次全切除术11例,全切率为73.8%。术后并发症:额纹消失1例;尿崩及电解质紊乱1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翼点入路为鞍区肿瘤的手术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手术视野,能较充分显露瘤体及其周围结构,提高鞍区肿瘤的全切除率,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肿瘤的复发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曾白云  胡滨 《广东医学》1997,18(7):439-440
利用MR检查结果指导63例鞍区肿瘤手术的入路选择,对MR检查示蝶窦气化良好,位于鞍内或轻度向鞍上发展的肿瘤,特别是肿瘤破坏鞍底、突向蝶窦者用经蝶手术入路;对蝶窦气化不良,肿瘤巨大、突破鞍隔向鞍旁发展,甚至呈蔓状生长者应用开颅入路;而对两者兼备者可应用上述两种联合入路。本组手术疗效良好,故MR对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是有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鞍区不同部位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介绍几种常用的鞍区手术入路。结果:眶颧额颞下入路对鞍旁肿瘤、翼点入路对蝶骨嵴肿瘤或海绵窦肿瘤、枕下入路对鞍背或脚间窝肿瘤可取得明显的手术显露。结论:根据鞍区不同部位而采取相应的手术入路对提高手术的全切率、降低致残率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熊艳丽 《四川医学》2004,25(6):720-720
在20世纪末诞生了一个新的学科术语——微侵袭神经外科,由于设备和技术的日益精细,使得神经外科医生能够通过微小的神经系统损伤来治疗某些神经外科疾病。我院从2001年5月开展经眉弓锁孔人路治疗鞍区肿瘤以来,已有28例患者接受了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显微外科条件下鞍区肿瘤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继  佟晓光 《河北医学》2000,6(4):323-325
目的:评价治疗鞍区肿瘤常用的各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并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41例鞍区常见肿瘤,从手术显露范围、全切率等不同角度评价呼种手术入路的效果。结果:翼点入路的改良点入路能够取代一些创伤较大的入路,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已成为最常用的手术入路。结论:结论各类肿瘤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肿瘤与邻近结构、生长方面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并与显微外科技术有机结合是取得最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颅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的经验,探讨经颅切除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5月-2014年3月手术的鞍区肿瘤80例(脑膜瘤56例、垂体瘤12例、颅咽管瘤9例、皮样囊肿2例、神经内分泌源恶性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包括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和额外侧入路,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分析全切除率、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采用翼点入路者50例,全切除率为66.0%;采用额下入路者16例,全切除率为75.0%;采用额外侧入路者14例,全切除率为71.4%。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鞍区肿瘤的主要手段,选择手术入路时应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以及肿瘤和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遵循最优化和个体化原则,结合手术者的经验来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术中配合。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经眉弓处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临床资料和护理经验,做好术前物品准备、患者准备,加强术中医护之间的配合。结果肿瘤全切31例;2例颅咽管瘤后部与下丘脑粘连紧密未强行切除,残留部分肿瘤包膜;1例颅咽管瘤与垂体柄关系密切,残余少量肿瘤组织;1例鞍隔脑膜瘤鞍隔下向鞍内生长部分未能全切。结论经眉弓处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具有创伤轻、手术空间大、切口美观等优点,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显微手术的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126例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51例,鼻蝶入路45例,额下入路手术14例,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7例,经翼点联合颞下入路6例,经侧脑室额角-三脑室入路3例。应用脑室镜辅助41例。结果肿瘤全切113(例89.7%);大部分切除13例(10.3%),肿瘤残腔内置入I125放射性粒子行内放射治疗。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死亡病例。本组病例手术效果良好,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的理想的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技巧治疗鞍区肿瘤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报告84例经鼻中隔,蝶窦入路除蝶鞍区肿瘤手术方法及效果。术前检查有单纯性鼻炎2例,过敏性鼻炎2例,鼻中隔C型弯曲或嵴突32例;全鞍型蝶窦79例,甲介型5例;蝶鞍正常53例,扩大31例,其中鞍底有破坏的占12例。鞍内肿瘤病理诊断,垂体腺癌81例,垂体囊肿1例,颅咽臂癌2例。经鼻小柱-鼻中隔-蝶窦行鞍内肿瘤手术,暴露病灶清楚,准确,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无1例死亡。作认为鼻中隔软骨保留,筛骨垂直扳及犁骨仅部分去除,可以减少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5年,合并症仅鼻中隔穿孔1例,鼻中隔血肿1例,鼻腔粘连2例,鼻窦炎4例,一过性尿崩症9例,均经治疗后癌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主要介绍额眶外侧入路切除颅眶区肿瘤手术适应症及优缺点。方法 :在 2 2例颅眶区肿瘤中 ,9例采用了额眶外侧入路。男 5例 ,女 4例。年龄 14~ 44岁。肿瘤最大 5cm× 4cm× 4cm ,最小 2cm× 2cm× 2cm。介绍额眶外侧入路切除肿瘤的方法和经验。结果 :9例经额眶外侧切除颅眶肿瘤中 ,眶内球后肿瘤 4例 ,蝶骨嵴脑膜瘤、眶内沟通瘤 2例 ,涉及中颅窝及颅眶鼻窦沟通瘤 3例。 6例全切除 ,大部切除 3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没有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额眶外侧入路是治疗颅眶区肿瘤比较好的入路 ,因入路低、广显露 ,适合切除眶内肿瘤又兼顾中、前颅窝肿瘤切除 ,尤其对颅眶沟通瘤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时机?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1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黏液性囊腺瘤8例(其中1例为黏液性囊腺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肿瘤位于胰头颈部者12例,位于胰体尾部者19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0例行胰体尾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肿瘤切除术,3例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4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黏液性囊腺癌患者仅可行姑息手术,本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患者术后发生胃瘫,4例患者术后发生胰瘘,均可经保守治疗痊愈,除1例囊腺癌患者外,其余30例患者随访6~96个月,均未出现胰腺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胰腺囊性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术前很难准确判断,对于难以定性的囊性肿瘤及时手术是防止肿瘤癌变的重要手段;手术方式选择应该个体化,并应遵循损伤控制性原则,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多开展经腹腔镜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3.
经颅锁孔及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病变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眉弓、翼点、颞下锁孔手术入路以及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优劣。方法:对56例鞍区病变进行微创手术,其中垂体瘤26例,动脉瘤15例,脑膜瘤8例,蛛网膜囊肿5例,颅咽管瘤2例。分别采用不同入路进行手术。结果:所有垂体瘤患者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改善11/13例,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15/20例;随访2年MRI检查尚无一例复发。动脉瘤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Ⅰ级4例,Ⅱ级8例,夹闭后恢复满意,3例Ⅲ级病例中有1例术后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枕叶梗塞,另2例效果满意。8例脑膜瘤均做到Simpsom Ⅱ切除,视力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蛛网膜囊肿大部分切除囊壁,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的手术术野较显微镜更清晰,手术盲区少;但在处理主要向鞍上池、额叶及视交叉池扩展的垂体瘤时该入路有明显缺陷。巨大型主体在鞍上、分叶状或哑铃型向鞍旁、前中后颅窝生长的肿瘤仍以经颅锁孔手术为佳。根据鞍区病变部位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微创手术入路可提高手术的全切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3):2886-2887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优点及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运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39例患者及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32例患者做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发热率低、恢复快,且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较开腹手术优点多,值得推广应用。但因卵巢病变的复杂性,故术前评估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赵奕  连伟  幸兵  姚勇  冯铭  王任直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0):125-128
目的 总结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61例药物治疗无效而行手术治疗的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49例,患者平均年龄25.7岁,平均病程42.8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月经紊乱或男性性功能障碍28例(45.9%)、头痛33例(54.1%)、视物模糊26(42.6%)例等。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在6.45~9325.32ng/ml,肿瘤最大直径5~80mm,鞍上生长伴视交叉上抬占42.3%,均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初始完全缓解41例(67.2%),部分缓解20例(32.8%),长期随访中完全缓解32例,复发5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暂时性尿崩症30例(49.2%),术后新出现垂体功能低下2例(3.3%)。结论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泌乳素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肿瘤体积较小及无周围组织侵袭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有望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更适合于不想终身服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编码中有关恶性肿瘤根治术的一些具体查找方法和编码原则。方法掌握根治术的查找方法,以"切除术"为主导词查找,按切除中某个部位查到相应的编码,再按照手术的具体范围,查找相关的附加编码。结果恶性肿瘤根治术是不定型的根治性手术,在ICD-9-CM-3的索引中,仅有少量根治术可以通过"切除术—部位—根治术"方法直接查到,绝大部分恶性肿瘤要根据手术的部位、术式、方法、性质来确定正确的编码。结论编码员即要熟练掌握手术操作原则,还要了解各类手术的轴心分类,仔细阅读手术记录,经常与临床医师沟通,并要求规范化书写手术记录和名称,力求分类编码准确,以满足医疗统计和检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颧颞入路对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中颅窝脑膜瘤 9例 ,颅咽管瘤、脑膜肉瘤及神经鞘瘤各 1例 ,采用颧颞入路手术 ,取下颧弓以扩大中颅窝底视野。对肿瘤长入后颅窝者 ,切开小脑天幕 ,切除天幕下肿瘤 ,对向前颅底及眶内生长者 ,以扩大的颧颞眶入路手术。结果 中颅底肿瘤全切 6例 ,次全切 3例 ,大部切除 3例。肿瘤残留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脑干受浸润有关。结论 颧颞入路可有效地适用于中颅底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Mammotome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切除乳腺良性肿瘤7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Mammotome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女性患者,分别建立治疗组35例(Mammotome微创技术)与对照组40例(开放手术)。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均全部治愈,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B超均无肿瘤残留,无复发。通过对出血量、术口愈合时间、痊愈后瘢痕大小、乳房外形改变情况等指标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以最小的创伤取得了满意诊疗效果,同时又保持乳房良好外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组报告61例单侧鼻前庭切口经蝶显微切除鞍内肿瘤。男33例,女28例,年龄16-61岁,垂体腺瘤57例,脑膜瘤1例,室管膜瘤1例,星形细胞瘤2级1例,生殖细胞瘤1例。全组病组例均以单侧鼻前庭经蝶入路显微切除肿瘤,1例垂体腺瘤因术后2周出现下视丘损害的内分泌功能紊乱死亡外,余均无术后并发症。经随访2个月-2年效果满意,证明该术式不单用于治疗垂体腺瘤,并且对鞍内其它肿瘤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结果平均随访5.5个月,按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术前平均13.5分,术后平均15.6分。结论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