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及P波离散度(Pdisp)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ICM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服药4周)44例。冠状动脉造影并计算SYNTAX评分,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房性心律失常并计算Pdisp,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快速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结果两组SYNTAX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3±7.7)分比(25.5±8.1)分,P〉0.05];治疗组对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5%比65.0%,P〈0.05),血清NT-proBNP水平和Pdisp显著下降[(675.5±288.6)ng/L比(876.3±345.8)ng/L,(23±10)ms比(38±15)ms,均P〈0.05],LVEF和FS显著高于对照组[(52.5±12.2)%比(44.3±6.6)%,(37.4±11.3)%比(25.4±5.7)%,均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显著缓解ICM患者房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降低Pdisp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经(LVEDD)以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SD、LVEDD以及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对照组为1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可地尔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对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更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心功能恢复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354-1356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缺血性心肌病未接受血管重建患者7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利尿剂、洋地黄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硫酸氢氯吡格雷、醛固酮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查B型利钠肽、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及超声心动图;观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2%, 对照组为80.6%, 2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 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B型利钠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 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出院后随访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5.56%, 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 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急诊PCI的STE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稳心颗粒组、尼可地尔组和联合组,各30例。比较4组病人术后3 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前,术后6、24、48、72 h的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联合组、稳心颗粒组、尼可地尔组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组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稳心颗粒组和尼可地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组病人术前的QTd和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6、24、48、72 h的QTd和QTc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稳心颗粒组和尼可地尔组(P < 0.0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尼可地尔可有效降低行急诊PCI的STEMI病人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可缩短QTd和QTcd。  相似文献   

6.
李燕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5):853-855
目的观察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尼可地尔治疗,给予观察组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64%)高于对照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缩小,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6MW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受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巫颖  农爱妮  刘华勇  梁东 《广西医学》2012,34(7):901-902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缺血性心肌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 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 g/次,3次/d,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MWT步行距离明显延长(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稳心颗粒具有较好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与抗心力衰竭药物合用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8.
罗向红  李建英 《吉林医学》2006,27(5):540-540
扩张型心肌病常易合并各类心律失常.尤其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常导致病人发生猝死。因抗心律失常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本文分别用稳心颗粒(治疗组)及胺碘酮(对照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观察其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各类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房性心律失常(AR)的相关性.②方法 通过12导联心电图同步测定8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wd),并与6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w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当Pmax≥110ms,Pwd≥40ms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④结论 测量P波离散度(Pwd),尤其是将P波离散度(Pwd)与P波最大时限(Pmax)结合观察,对房性心律失常(AR)的预测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关锴 《吉林医学》2013,(36):7656-7656
目的:研究分析稳心颗粒合并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89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0例患者只用比索洛尔治疗,治疗组39例患者使用稳心颗粒合并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结果对比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合并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比索洛尔治疗效果,可有效治疗心律失常现象,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观察组)的Pmax、P波最短时限(Pmin)和Pd,同时与66例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PAF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对高血压合并PAF发作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Pmax和Pd分别为(120.5±10.0)ms和(47.6±9.0)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5±6.5)ms和(28.5±7.5)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预测PAF的敏感度为84.5%,特异度为72.0%,阳性预测值为82.4%;Pd预测PAF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6.1%;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为79.3%,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91.7%。结论 Pmax和Pd是预测高血压合并PAF的两个简便可靠的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2.
P波离散度对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房性心律失常(AR)的关系。方法无器质性心脏病的AR患者26例分为A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AR患者30例分为B组,测量其体表心电图的Pwd、P波最大时限(Pmax)及左心房舒未直径(1Ad)并与30例健腺对照组C组对比分忻。以Pmax≥110ms和Pw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wd和Pmax+Pwd对AR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max、Pwd、LAd均前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max≥110ms时,预测AR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82.5%,阳性预测值为81.8%;Pwd≥40ms时,预测AR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6.2%,阳性预测值为85.9%:当Rmax≥110ms+Pwd≥40ms时,预测AR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89.5%,阳性预测值为88.2%。结论 体表心电图Pwd是预测AR的有效指标,而当Pmax与Pwd两者相结合时预测AR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P波离散度对甲亢患者并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对甲亢患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3例甲亢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根据是否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4组:A组(对照组)即单纯甲亢无房性心律失常组;B组为房早组,C组为短阵房速组;D组为阵发性房颤组。在为窦性心律时,依据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d。结果:A、B两组Pmax、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D组与A组Pmax、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0%,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77%;Pd≥4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4%,特异性83%,阳性预测值81%;Pmax≥110ms及Pd≥40ms合并预测房颤敏感性72%,特异性90%,阳性预测值88%。结论:Pmax、Pd可预测甲亢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Pmax与Pd结合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扩心病合并有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isp,Pd)、P波最大时限(Pmax)对扩心病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12例,按有无房颤分为两组:I组为扩心病合并有阵发性房颤病史的患者;Ⅱ组为单纯原发性扩心病和继发性扩心病患者,测量各组的Pd及Pmax,评估其对扩心病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I组与II组Pd和Pmax增大(45.3±12.7、121.5±16.3、24.7±10.5、107.3±10.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Pd明显增大,Pmax持续时间、Pd与LAD大小呈正相关,即随着心房的扩大,Pmax在Ⅰ组明显>Ⅱ组(P<0.05)。[结论]Pd作为房颤的心电图预测指标,具有无创、简便、比较可靠的特点,可作为预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氟伐他汀对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肌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接受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9 g,每天3次)联合氟伐他汀(40 mg/d)口服,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分别记录2组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左房直径(LAD)、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和A峰峰值流速(V_A)、左房射血力(LAEF),并观察房颤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3.3%vs 48.8%,P〈0.05);治疗12个月后,窦性心律时,对照组除LAE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外(P〈0.05),其余各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除LAD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外(P〉0.05),其余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氟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房肌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安慰剂组、假手术稳心颗粒干预组、心衰安慰剂组和心衰稳心颗粒干预组。用主动脉瓣返流致容量超负荷联合腹主动脉缩窄致压力超负荷制作CHF兔模型。四组在腹主动脉缩窄或其假手术后8周分别观察心率和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家兔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结果心衰安慰剂组心脏重量/体重(HW/BW)、肺湿重/体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高于假手术安慰剂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于后者(P〈0.05);心衰稳心颗粒组的HW/BW、肺湿重/体重,LVEDD、LVESD、LVEDV、LVESV均低于心衰安慰剂组(P〈0.05),LVEF、LVFS高于后者(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改善心衰时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短期曲美他嗪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观察短期口服曲美他嗪对扩张性心肌病 (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 ,将 41例DCM患者随机分为CON组与VAS组 ,前者接受常规治疗 ,后者除常规治疗外 ,还接受曲美他嗪治疗两周。治疗前后分别动态心电监测统计 2 4h内总室性心搏次数及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次数。 结果 :治疗前CON组与VAS组比较 ,室性心搏总数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次数两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VAS组室性心搏总数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次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 ,分别为 841.2 1± 5 61.5 5vs 5 3 9.5 5± 3 5 0 .0 4(P =0 .0 3 3 )及 5 .5 8± 2 .89vs 3 .41± 3 .16(P =0 .0 2 8) ,但两组左室舒张末直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短期曲美他嗪治疗DCM患者 ,可减少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且与心功能的改善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SCD)的相关因素.方法 募集205例ICM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回顾性调查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收集并检测患者心电图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尿钠肽(BNP)水平,出院后随访调查患者0.5 ~4年内心源性猝死(SCD)发生情况,分析病例组心电图QRS波群时限、LVEF值、BNP水平与恶性心律失常、SCD发生的关系.另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心电图QTc分布情况.结果 病例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0.9%(125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VT/VF 27例(13.2%),与健康对照比较,病例组心电图QTc明显延长(P<0.05).随访结果标明,病例组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延长患者(≥120 ms) SCD发生率明显高于QRS≤120 ms患者(35.1%和17.5%,P<0.05);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组SCD发生率亦较BNP正常组高(24.8%和11.0%,P<0.05).随着LVEF值降低,SCD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M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延长和血浆BNP明显升高与SCD发生相关,可作为预测SCD发生的高危因素,但与恶性心律失常(VT/VF)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及对照组(32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稳心颗粒,随访3个月。于干预治疗前及干预治疗后第1、3个月,分别检测心电图及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同期比较,干预组比对照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DCM有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及缩小心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