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月秀 《中外医疗》2008,27(36):80-80
本文重点讨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无排卵"功血"和有排卵"功血"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激素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方案及选择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就诊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2例进行分析,分析其治疗方案依据:①根据子宫内膜厚度;②根据血红蛋白水平。探讨二者治疗上的差异。结果根据血红蛋白水平选择激素治疗方案,治愈率明显高于根据子宫内膜厚度选择激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冯莉 《中国医药导刊》2012,(9):1602-1604
目的:观察熟参益气止血颗粒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相关的药理模型和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的子宫出血模型,观察药物对模型大鼠子宫出血量、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子宫内膜ET和NO的含量,研究药物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效应及机制;应用小鼠离体子宫观察药物对子宫收缩力的影响;并通过抗炎镇痛实验研究其辅助治疗作用。结果:熟参益气止血颗粒能明显的减少模型大鼠子宫出血量;能够缩短小鼠的出血凝血时间;能增强离体子宫的平均肌张力;对炎症和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结论:熟参益气止血颗粒能够显著减少子宫出血,缩短凝血出血时间,增强子宫肌张力,缓解炎症及疼痛。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82-84+88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伴发凝血功能障碍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生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认识和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产科MICU收治的产后出血伴发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58例作为观察组,按照出血量多少(30%,30%~50%,51%~70%,70%)分成四组,比较各组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水平差异;同时选择同期产后出血没有伴发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59例作为对照组,对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观察组中四组凝血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中,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瘢痕子宫、胎盘植入与产后出血伴发凝血功能障碍明显相关(OR=4.249,95%CI=1.506~11.984,P=0.006;OR=5.880,95%CI=1.551~22.296,P=0.009)。结论 瘢痕子宫、胎盘植入与产后出血早期凝血功能障碍明显相关,是产后出血早期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6年1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57例,每晚睡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天一次,连续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分别检测性激素6项、肝肾功能及血常规,观察月经情况,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血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睾酮(T)变化不明显,血孕酮(P)和雌二醇(E2)水平明显(P<0.01);子宫内膜变薄,由用药前(1.0±0.3)cm至用药后(0.4±0.2)cm(P<0.05);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赵飞飞  颜芳  吴婕  董旭东 《安徽医学》2020,41(7):831-834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休克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子宫切除术,观察组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6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巢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36项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为10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9.48±7.54)min、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15±1.12)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7.41±2.23)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热发生率为56.76%,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前相比,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血清FSH及E2水平升高,血清L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清FSH及E2水平较低,血清LH水平较高,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可使患者早日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基层医院采用诺舒(Nova Sure)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NovaSure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对照组50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结论:Nova Sure子宫内膜去除术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方法,较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更安全,易于操作,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2004-06—2006-01榆林市中医院施行了保留子宫动脉及部分子宫内膜的手术(保留组)32例,年龄33~50岁,平均41.7±2.1岁,其中子宫肌瘤16例,子宫腺肌病9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7例,并取同期次全子宫切除术(次切组)30例作对照,两组在年龄,病种,盆腔粘连等方面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子宫异常出血合并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的情况,探讨妇科干预和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7年间合并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的有月经的妇女,了解子宫异常出血的比例, 并进一步对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妇科治疗的情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结果合并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有月经的妇女,发生子宫异常出血的比例高达63%,其中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8%)、再生障碍性贫血(27%)、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5%)为多见.48例药物保守治疗, 18例有手术指征者接受了妇科手术,其中14例临床表现为子宫大量出血单纯由于血液病造成者7例,采取刮宫手术与子宫内膜切除术各3例,其中各有1例因手术失败,复发而改子宫切除术,1例直接行子宫切除术;另外7例子宫出血者同时合并有妇科手术指征而行子宫切除术;术前、术中与术后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数量低非常重要,可防止再次发生出血.结论造成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通常保守药物治疗可达到止血目的(76.2%),但出血多,保守治疗效果差,需及时行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多科合作对围手术期病人的监测至关重要,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诊断正确率。方法对1998年-2006年在我院妇科手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子宫腺肌病3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多见于36岁-45岁经产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月经异常、周期性痛经、盆腔肿块。20.7%合并子宫肌瘤,31.1%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术前临床诊断符合率39.0%,临床误诊率达61.0%。结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与内分泌失调、医源性损伤和炎症刺激等综合因素作用有关,临床术前诊断误诊率高,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必要的盆腔检查,进行综合判断,以达到减少误诊,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