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栓抽吸导管在ACS急诊PCI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在ACS常规急诊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高危、极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机分为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A组(51例),同期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B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心肌呈色分级(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无差异。结果 A组TIMI血流3级、CTFC、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LVEF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常规急诊PCI中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TIMI血流、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及术后心功能,但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6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 0-1级。其中37例行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血栓抽吸组),另外31例经传统方法完成PCI术(传统PCI组)。比较两组患者IRA的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传统PCI组相比,血栓抽吸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血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减少(P〉0.05)。但血栓抽吸组IRA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传统PCI组(P〈0.05),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球囊使用例数及术后30 d部分MACE发生率低于传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够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IRA血流,降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及近期MACE的发生率,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临床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46例接受急诊PCI术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将患者随机分组,抽吸组20例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吸血栓后行PCI治疗,替罗非班组26例患者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 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抽吸组TIMI3级、TMPG 3级的比例,心电图ST段回落超过50%的比例及EF值均高于替罗非班组,CK2MB峰值和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替罗非班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抽吸组.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和36.4%,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接受急诊PCI术的患者中,病变处血栓负荷重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相比更安全,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重度血栓负荷,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A组(40例),同期未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B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患者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住院期间MACE及随访12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无差异.结果 A组TIMI血流3级及TMPG 3级患者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A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率及总的MACE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TIMI血流、TMPG分级,降低患者12个月的TLR、TVR及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联合经抽吸导管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应用。方法46例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血栓抽吸和经抽吸导管注药后行PCI)和对照组(23例,血栓抽吸后行PCI)。观察TIMI血流、肌钙蛋白I峰值、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肌钙蛋白I峰值、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联合经抽吸导管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Meta分析评价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冠脉给药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有关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冠脉给药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纳入18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分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冠脉给药组(联合组)和直接PCI组。联合组与直接PCI组相比具有高的TIMI血流3级、STR发生率和LVEF水平。低的MACEs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未发现明显差异。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冠脉给药在急诊PCI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王红雷  董平栓  邢适颖 《医学争鸣》2009,(20):2205-2208
目的: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观察对有大量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4例有大量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间的冠状动脉血流、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和30d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等并发症.结果: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组的梗死相关血管TIMI3级血流比例增多(89.3%vs85.4%,P〈0.05)、框格计数法计算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量增加[(1.68±0.23)mL/s vs(1.42±0.31)mL/s,P〈0.05]、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变大[(64.3±7.8)%w(48.6±6.5)%,P〈0.05)]、住院期间和30d时的MACE事件发生率降低(10.7%vs18.8%,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时,对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EM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和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58例急诊行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合并大量血栓(血栓负荷分级≥3级),均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CI情况、PCI中用药情况、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转归情况。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8例(65.5%),右冠状动脉18例(31.1%),左冠状动脉回旋支2例(3.4%)。PCI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0级53例(91.4%),1级4例(6.9%),2级1例(1.7%)。PCI后TIMI血流分级1级1例(1.7%),2级2例(3.5%),3级55例(94.8%);1例(1.7%)出现无复流,2例(3.5%)出现慢血流;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16.4±10.4);抽吸后血栓负荷分级0~2级。PCI中均使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肝素钠。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院后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再次入院,1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住院治疗,其余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结论 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中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PCI后无复流发生率、血栓负荷分级、住院期间及出院后MACE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时经血栓抽吸后冠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TIMI血流、TMPG分级、心功能的改变、出血事件以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及TMP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MACE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及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后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慢血流或无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9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TIMI0级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PCI组49例和标准PCI组49例.观察ST段回落指数、MBG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和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血栓抽吸+PCI组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标准PCI组(37/49 vs.24/49,P<0.05),MBG评分亦好于标准PCI组[(2.86±0.28)vs.(2.36±0.48),P<0.05],远端柃塞发生率低于标准PCI组(2/49 vs.9/49,P<0.05).两组的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和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TEMI患者直接PCI术前使用血栓抽吸装置可以减少血栓负荷,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梗死区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发病〈12h急诊行PCI的急性STEMI患者分为PCI前早期应用组及PCI前即刻应用组,各80例。观察两组PCI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及梗死区心肌灌注(TMP)分级,观察PCI后30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早期应用组PCI前TIMI 3级及TMP 3级的获得率分别为31.3%、33.8%;PCI后TIMI 3级及TMP 3级分别为92.5%、75.0%;两组PCI前TIMI 3级与TMP 3级及PCI后TMP 3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EMI急诊行PCI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2.
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无复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45例,依次给予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和替罗非班,观察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分级。结果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替罗非班组与硝酸甘油组或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硝酸甘油组与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即刻效果不理想者,持续应用替罗非班,24h再次造影均改善了无复流。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Hcy水平不同,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9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Hcy<10μmol/L)61例,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所占比例数以及比较H型高血压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Hcy水平。结果: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组间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3组血清Hcy水平分别同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与ACS密切相关,可通过降低Hcy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内皮功能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如果在数小时内得不到明确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心肌就会缺氧造成不可逆的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对B型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7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直接PCI)82例和对照组(直接PCI)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7 d和30 d的BNP变化;术后7 d及30 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后TIMI 3级血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min的sumSTR>50%、IRA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7 d及30 d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24 h及30 d 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24 h及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急诊PCI应用替罗非班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下壁导联ST变化和左前降支(LAD)形态和梗死位置的关系.方法:78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分为2组:A组为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抬高组;B组为下壁导联ST段压低组.比较二组临床特点和梗死相关血管(IRCA).结果:IRCA部位A组90.63%为LAD远端,B组80.43%为LAD近端;LAD折返在A组占81.25%,B组中占0%.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近端梗死,此组患者急诊PCI术成功率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提示LAD远端梗死且大部分存在LAD返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时置入支架的时机.方法入选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时,有28例在球囊扩张后未置入支架,23例于两周后复查冠脉造影观察梗死相关动脉是否需要置入支架.结果本组病例约15.6%的患者不需要置入支架.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时应采用必要性支架置入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邵伟  汪爱虎  杨新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22-1823
目的:联合应用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心电图ST段变化(sumSTR)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程度。方法:连续入选57例AMI患者,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壁组和下壁组,于6h~12h内行直接PCI,并于手术前后分别记录ST段变化和TMP变化,从而评价心肌灌注程度。结果:对比57例AMI患者PCI前后记录显示,术后ST段明显回落TMP数值上升。结论:PCI对AMI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林丛  马骏  童宗安  官学强 《浙江医学》2011,33(5):666-668,672
目的 观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 选择因STE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Thrombuster Ⅱ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的患者65例作为治疗组,以基础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影像特征相似并单纯行直接PCI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TIMI 3级血流、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酶峰值和峰值时间以及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 0.01).治疗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TEMI患者行直接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可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Tirofiban)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3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入维拉帕米治疗,治疗组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及PCI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患者TIMI3级血流比例。结果:冠状动脉注射药物后及PCI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均显示治疗组患者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促进微血管灌注,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增加心肌组织灌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