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莫雄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37-38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近期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实验组采用可调钠透析。结果两组患者其相关离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透析后其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低血压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透析期间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采用可调钠进行透析,可有效维持患者血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tMHD)并脑梗死(CI)患者血浆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意义。方法:MHD患者按有无并发CI分组:并发CI为A组(20例),选择其中的性别、年龄、透析龄等与A组相近的未并发脑血管病为B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C)组20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D-D、CRP及透析充分性(Kt/V),同时做相关分析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A组透析间期高血压、透析中低血压及病死率的发生明显高于B组,A组CRP及D-D水平较B、C组均明显升高并呈正相关(r=0.598,P〈O.01),A组Kt/V显著低于B组并与血浆CRP、D-D呈负相关(r=-0.635,r=-0.641,均P〈0.005)。结论:MHD患者血浆CRP和D-D的增高对诊断CI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能与透析间期的高血压、透析中的低血压或透析不充分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与年龄,透析龄的关系,为低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2004年5月1日~2006年5月10日,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9例患者,统计透析中低血压和慢性持续性低血压的次数,分析其发生特点。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透析相关的参数,包括年龄、透析龄。结果:透析龄〉5年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高于透析龄≤5年(P〈0.01);老年组(年龄1〉65岁)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年龄〈65岁)(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率发生与年龄,透析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引起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83例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比较不同年龄段(〈50岁、50~60岁、〉60岁)、不同超滤量(〈3kg≥3kg)及不同并发症患者(冠心病、高血压、心包积液、重度贫血)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并比较透析中有无心律失常患者透析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离子)的差异。结果:83例患者共行血液透析2408例次,发生心律失常758例次(31.48%),发生于上机后2~4h者494例次(65.17%)。随着年龄增长,透析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不同年龄段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滤量≥3k患者心律失常率明显高于超滤量〈3kg者(P〈0.05);并发冠心病、心包积液、重度贫血的患者透析中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并发相应疾病者(P〈0.05);透析中出现心律失常患者的血压、肾功及血清离子在透析前与透析中未出现心律失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后血压、血清钾离子明显低于透析中未出现心律失常患者(P〈0.05)。超滤量、并发症、血透相关性低血压、低血钾有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年龄超滤量、并发症、血透相关性低血压、低血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及高渗葡萄糖预防反复发生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反复发生IDH的血透患者22例,分别采用透析过程中给予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维持,50%葡萄糖250mL分3次快速滴注两种方式进行血液透析各12次,观察病人透析前中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22例患者在透析前血压差异无显著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参麦注射液组、高渗葡萄糖组透中、透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P〈0.05或P〈0.01);高渗葡萄糖组与参麦注射液组相比透中、透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高渗葡萄糖均可预防IDH的发生,但短期透析中高渗葡萄糖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透析中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4月-2009年10月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集血标本测量血浆内毒素值,根据内毒素值水平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比较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内毒素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的透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低血压:25.3%和18.6%(P〈0.05);(2)恶心、呕吐:17.8%和13.3%(P〈0.05);(3)发热:15.2%和8.1%(P〈0.05);(4)肌肉痉挛:16.3%和12.5%(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会影响透析中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发热、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的发生率,他们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王黎敏  庄严  孟莉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08-1009,1069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1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MA30—500mg/24h)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60例、正常尿酸组55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胰岛素、血糖、血肌酐、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计算人体质量指数、肾小球滤过率、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结果高尿酸组患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尿白蛋白和血肌酐值较正常尿酸组升高(P〈0.05);胰岛β细胞功能和肾小球滤过率较正常尿酸组下降明显(P〈0.001),并且体质量指数(BMI)和甘油三酯也较正常尿酸组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高尿酸组血尿酸与SCR、HOMA-β呈显著正相关(r=0.538,r=0.424,均P〈0.01);与FINS、HOMA—IR、MA、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396,r=0.334,r=0.325,r=0.324,均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显著负相关(r=-0.487,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损害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对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长期规律透析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12例,按照随机单盲法进行常规透析和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每种透析模式观察2个月288人次透析。记录每次透析患者的血压、心率的变化和低血压发生情况,每个月查一次透析前后血生化情况。结果低温可调钠透析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5),心律下降(P〈0.05),血压发生率较常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模式透析前、后分别比较血钾、血钠、尿素氮、肌酐变化,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并能达到预期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9.
低温透析避免低血压发生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低温透析纠正低血压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长期规律透析患者中容易发生低血压或者血压偏低者16例,分别采用常温透析(37℃)和低温透析(35.5℃)交叉透析,各4次。自身前后对照,每次透析观察血压、心率、相对血容量(RBV)以及体温的变化,并且在透析末平卧采静脉血检查血管紧张素Ⅱ、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变化。结果 与常温透析比较,低血压发生率低(低温组22.3%,常温组为34.2%),低血压出现的时间晚(常温组3.954-0.44h,低温组4.43±0.56h,P=0.037),血压、心率高,相对血容量低(低温组为0.73±0.11,常温组为0.82±0.09,P=0.022),透析后血管紧张素Ⅱ、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升高(P〈0.05)。结论 低温透析能够降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机率。通过诱发机体应激反应,使血管紧张素、皮质醇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加,来达到纠正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对尿毒症腹透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组给予维持性的腹膜透析,治疗组在维持性腹膜透析同时予左旋卡尼汀治疗.疗程均为30d。分别于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1)。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同时使用左旋卡尼汀,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张莉森 《中外医疗》2014,33(6):18-19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时低血压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选择50例血液透析低血压者(低血压组),与50例无低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并对低血压组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4082例次,发生低血压441例次发生率为10.8%,低血压组与对照组对比,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fFUV)及超滤率(FUR)较高(P〈0.05);而血钠、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O及尿素氮(BUN)较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其主要原因为体液超滤过多过快、营养不良,心功能不全等,一旦出现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立即处理低血压,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以提高透析效果,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滤量及超滤率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0年7月6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 846例次透析中血压变化情况,记录在不同超滤量、超滤率情况下,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分析不同超滤量、超滤率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如果按照超滤量< 2.0L/次,超滤率<500 ml/h进行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随着超滤量、超滤率的减少而降低.[结论]限制透析间期液体摄入,降低超滤量、超滤率可以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俊峰  刘沐琴  赵劲 《海南医学》2011,22(10):51-53
目的 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情况以及MHD患者人群透析前、后血压与年龄、原发病和透析充分性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MHD患者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我院118例MHD患者3个月的透析前、后平均血压与每月透析时间、服用降压药物种类、透析年限及尿毒症原发病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组问血压水平进行方差分析或t...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104例血液透析者根据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40例)、非低血压组(64例),对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透析龄、左室肥厚、超滤量、超滤率、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血糖、营养不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左室肥厚(OR=2.82)、高血糖(OR=2.13)、高PTH(OR=2.06)、超滤率高(OR=3.13)、营养不良(OR=2.89)是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因素复杂,血液透析前应对患者进行合理评估,制定个性化透析方案,及时调整透析参数,积极预防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张妍  陈孟华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8):707-709,680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将入选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3组,Ⅰ组:年龄〈45岁25例;Ⅱ组:45岁≤年龄〈65岁23例;Ⅲ组:年龄〉65岁32例。分析年龄、透析过程平均心率、透析前平均动脉压(PreMAP)、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IDWG%)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关系。结果①全部4899例次透析中,共出现820例次低血压,其发生率18.2%。在透析过程中,451例次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出现在透析开始后1h(50.6%),其次为透析开始后2h(25.0%)、3h(5.2%)、透析结束后(19.2%)。②与Ⅰ、Ⅱ组相比较,Ⅲ组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例次,其透析前PreMAP显著高于未发生透析相关性高血压例次(P〈0.01);其透析过程平均心率和ID-WG%高于未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例次(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与透析前PreMAP、IDWG%呈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心率越快、IDWG%越多、PreMAP越高,越容易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病人127例临床资料,按照病人血液透析过程中有无低血压发生将病人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2组病人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分析血液透析病人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127例病人中发生低血压67例(52.75%);127例病人共透析8 255例次,发生低血压1 125例次(13.63%)。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病人体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超滤量和超滤量/体质量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滤量、超滤量/体质量比值均为影响血液透析病人低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低血压是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年龄、超滤量、超滤量/体质量比值是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密切观察老年病人和超滤量高的病人,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 (HD)慢性低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DM )水平 ,观察低血压与血浆ADM的关系 .方法 :检测 16例有慢性低血压的HD患者及 2 1例非低血压的HD患者、 2 0例正常人血浆ADM水平 .结果 :HD低血压及非低血压患者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 . 0 1,P <0 .0 1) ,HD慢性低血压组血浆ADM显著高于非低血压组 (P <0. 0 5 ) ,HD慢性低血压患者血浆ADM水平与平均动脉压 (MAP)呈显著负相关 (r =- 0 . 4 4 ,P <0 . 0 1) .结论 :HD患者血浆ADM升高 ,其中慢性低血压的HD患者升高更明显 ,HD慢性低血压患者血浆ADM与MAP显著相关 ,说明血浆ADM参与了HD低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  相似文献   

18.
可调钠配合低温透析防治高危患者透析低血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可调钠配合低温透析在高危人群(高龄、糖尿病肾病、肿瘤及心功能不全等)血液透析中防治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高危患者透析,透析模式:常规常温组(A组):透析液温度37℃,透析液钠浓度140mmol/L;调钠+常温(B组):透析液温度37℃,透析液钠浓度由148~155mmol/L线性下降至透析结束时135mmol/L;调钠+低温组(C组):透析液温度35.5℃~36℃,透析液钠浓度由148~155mmol/L线性下降至透析结束时135mmol/L。每例患者每种模式观察10次,两者血流速度相等,脱水量恒定。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监测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结果3组透析模式相比,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就低血压发生率而言,A组和B组模式相比较,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12.58,P〈0.005);A组和C组模式相比较,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16.89,P〈0.005);B组和C组模式相比较,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χ^20.39,P〉0.05)。与常规透析相比,可调钠透析的作用以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结论可调钠透析可明显减少维持血液透析中高危人群的低血压的发生率。低温结合可调钠透析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并不明显优于单纯可调钠透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 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伴或不伴透析低血压的血液透析(HD) 患者血浆中NO 的稳定代谢产物亚硝酸盐(NO-2 ) 和硝酸盐(NO-3 )的水平。结果:透析低血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低于血压正常的HD患者,前者NO-2 和NO-3 的血浆水平显著高于后者;低血压及血压正常的HD患者的MAP 分别与其NO-2 和NO-3 的血浆水平呈负相关。结论:HD患者NO 产生增加,可能促使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4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透析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17例)及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病因、年龄、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透析中超滤量(UFV)、超滤率(UFR);血钠(N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合并糖尿病、左室肥厚及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易发生透析低血压(P〈0.01);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透析中UFV、UFR有统计学差异(P〈0.01);Na^+、Alb、Hb有统计学差异(P〈0.05);BUN、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减慢超滤速度,改变血液净化方法,采用序贯钠透析、低温透析,适当用药,改善心功能,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等可防治透析中低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