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TMP) 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 表达的影响。方法:SD 大鼠110 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改良Allen 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应用改良Rivlin 斜板实验、联合行为评分(combinebehavior score, CBS) 和BBB(Basso, Beattie, Bresnahan, BBB) 评分对术前和术后1, 3, 5, 7, 14, 21 d 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在建模后1, 3, 6, 12 h 及1, 3, 5, 7, 14, 21 d 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 HE 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IF 表达。结果:术后7, 14, 21 d 实验组斜板临界角度数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5, 7, 14, 21 d 实验组BBB 评分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 而术后5, 7, 14, 21 d 实验组CBS 评分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 术后12 h 及1, 3, 5, 7 d, 实验组MIF 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对照组低(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 改良Rivlin 斜板实验临界角度和BBB 评分与MIF 阳性细胞表达数呈负相关, CBS 评分与MIF阳性细胞表达数呈正相关。结论:TMP 对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的脊髓有保护和促进其功能恢复的作用, 这种作用在损伤后1~2 周最为显著;TMP 能够抑制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后脊髓组织中MIF 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生理盐水组40只和IL-1Ra治疗组40只。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在建模后1h,48h,72h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F表达,运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和BBB评分对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 IL-1Ra治疗组NF的表达及行为学评分方面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IL-1Ra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脊髓有保护作用,可能与IL-1受体拮抗剂增加NF表达,抑制局部炎症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改良的Allen’s法复制大鼠脊髓损伤模型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和治疗组(30只),在建模后1、7、14、21和28 d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定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并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脊髓在损伤后不同时段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神经丝蛋白(NF200)的表达,对BBB评分、GAP-43、NF20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BB评分和斜板试验结果提示,治疗组大鼠7、14、21、28 d时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一定时间段能上调损伤脊髓区GAP-43和NF200的表达(P<0.05);在术后7 d和14 d,BBB评分与GAP-43、NF200的表达正相关,在术后7、14、21、28 d GAP-43与NF200的表达正相关。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促进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上调损伤区脊髓GAP-43、NF20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SA)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30).空白对照组施行椎板切除但不损伤脊髓;其余三组均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10 g×10 cm),并于术后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对照组)、SA(5.0 mg/kg)(SA组)和甲基强的松龙(100 mg/kg)(MP组),每天给药1次.分别于术后8、24、96 h及7、14 d,运用Rivlin斜板功能障碍率评价动物后肢运动功能变化.处死大鼠取损伤节段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各组大鼠的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对照组大鼠术后96 h时出现功能恢复,但随后无进一步恢复现象;SA组和MP组大鼠的脊髓功能,于术后96 h时出现明显恢复,且随时间延长获得进一步恢复.SA组和MP组大鼠Rivlin斜板功能障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该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未见坏死神经元细胞;SA组和MP组大鼠同一时间点的坏死神经元细胞数目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SA对脊髓损伤大鼠的脊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损伤散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受损脊髓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改良Allen's法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损伤散组3组,致大鼠脊髓T12—L1节段中度撞击伤,伤后分别于2,8,24 h及7d,比较各组脊髓损伤大鼠的Tarlov评分和损伤脊髓组织中Fas,FasL免疫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造模后24 h及7d,损伤散组Tarlov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损伤散组造模后8,24 h及7 d Fas,FasL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损伤散能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使受损脊髓组织中Fas及FasL免疫阳性物质表达降低,对受损脊髓组织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参皂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dides,Gs)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Gs治疗组。每组36只,分别于术后6h、12h、1d、3d、7d、14d完整取大鼠Tq脊髓段。斜板实验和BBB行为学评分评价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TUNEL法标记脊髓组织凋亡细胞;Westernblot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cl伴随蛋白x(Bax)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半胱氨酸基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结果损伤组和Gs组大鼠术后14d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Gs组恢复优于损伤组(P〈0.05或P〈0.01);损伤组大鼠脊髓TUNEL标记的阳性细胞数于术后3d达高峰,Gs组于相应各时间点均低于损伤组(P〈0.01);术后各时间点Gs组大鼠脊髓Bcl-2蛋白表达高于损伤组(P〈0.01),术后12h、1d、3d、7d、14dGs组大鼠脊髓Bax蛋白表达均低于损伤组(P〈0.05或P〈0.01);术后各时间点Gs组大鼠脊髓caspase-3mRNA表达低于损伤组(P〈0.01)。结论通过提高Bcl-2/Bax比值并抑制caspase-3mRNA表达减少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是Gs对脊髓损伤后具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控打击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及脊髓病理变化.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电控大鼠脊髓损伤打击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脊髓损伤后Basso Beattie Bresnahan (BBB)评分、免疫组化及病理变化特点.结果 SCI后3 d BBB评分(1.0±0.7)开始增加,7d时显著明显增加至(4.2±1.3)分,28 d时BBB评分达(7.2±1.3)分.HE染色可观察到SCI后脊髓灰、白质组织结构不完整,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肿胀、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显示SCI伤后2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灰度值、神经丝蛋白-200(NF200)阳性轴突灰度值减少,24 h最低,3d开始恢复,28 d仍未恢复正常(P<0.05);SCI伤后3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14 d达到高峰,28 d有所回落(P<0.05).NSE、NF200、GFAP的变化与BBB评分呈显著相关(r=0.856,0.856,0.795,均P<0.01).结论 电控打击脊髓损伤模型大鼠NSE、NF、GFAP的变化反映了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Ⅰ型(sCR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组织补体表达的影响及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脊髓急性损伤模型,采用斜板实验评定sCR1组与生理盐水(NS)组大鼠下肢运动神经功能,观察两组在伤后12 h,1,3,7,14 d时间点损伤组织C3c,C9及CD59阳性表达的部位及时程,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sCR1组在伤后3,7,14 d时间点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明显优于NS组(分别为P<0.05,P<0.05,P<0.01);sCR1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C3c,C9阳性表达均明显轻于NS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CR1组在伤后12 h,1,3 d时间点CD59的表达明显轻于NS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伤后7 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14 d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组可溶性补体受体Ⅰ型可显著减轻急性脊髓损伤组织中补体的表达,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激活机制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细胞凋亡Fas和TRAIL死亡受体信号通路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4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模型组, 黄芪注射液低、中、高剂量(1、2、4 mL · kg-1)组, 每组8只。采用改良的重物打击法构建大鼠急性SCI模型; 按照BBB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评价大鼠运动功能; 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病理变化; 尼氏染色法检测脊髓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qPCR验证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量; 利用TUNEL试剂盒检测各组脊髓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BBB评分和斜板试验结果显示,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 HE染色显示模型组脊髓组织病理病变严重; 模型组尼氏染色着色较浅, 神经元细胞损伤严重;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脊髓中4 597个基因差异表达, Fas、TRAI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 0.01), Fas凋亡抑制分子FAIM和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1)。与模型组比较, 黄芪注射液组的BBB评分、Rivlin斜板度数显著升高(P < 0.05, P < 0.01), 组织病变程度较小, 尼氏染色着色程度随剂量升高而变深, 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脊髓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得到显著缓解(P < 0.01)。转录组测序和qPCR结果显示: 与模型组比较, 黄芪注射液中、高剂量组中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FAIM和TRAIL mRNA差异表达(P < 0.01), 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Fas、TRAI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Bax蛋白表达被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 < 0.05,P < 0.01), FAIM和Bcl-2的蛋白表达上调(P < 0.01)。  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对死亡受体途径Fas和TRAIL蛋白的抑制, 进而调控神经元细胞的程序性凋亡, 发挥对SCI的神经保护作用, 改善脊髓组织损伤病变程度, 加速后期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T3节段全横断后损伤节段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T3完全横断损伤1d组、2d组、7d组、14d组、21d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后取损伤节段脊髓,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SCI)各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 <0.01);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SCI各组大鼠的BBB评分逐渐升高(P <0.01)。电镜下观察,大鼠脊髓神经元在损伤后2d病理变化最为严重,表现为神经元明显肿胀,线粒体等细胞器严重受损,核固缩,染色质凝集;损伤后7d时,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有所减轻;损伤后21d,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甚至接近正常。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2d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最为严重,后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大鼠背根神经节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活性及相关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B组、C组、D组。于实验前1天对各组大鼠进行H反射检测及运动功能评价,后以10%水合氯醛0.3 mL/kg腹腔注射进行麻醉,无菌条件下行左侧L4、L5、L6限制性椎板部分切除后暴露背根神经节。A组、B组分别以A型肉毒毒素背根神经节注射,C组注射等容积(6μL)0.9%氯化钠注射液,D组不干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注射后1,3,7,14 d进行H反射及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1)H反射测定: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A组大鼠左后肢H反射潜伏期、波幅较注射前均明显延长、降低(P<0.05,P<0.01);B、C、D 3组大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与注射前比较H反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大鼠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H反射潜伏期及波幅较B、C、D组的相应观察时间点明显延长(P<0.05)和降低(P<0.01);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B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组间两两比较,H反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改良Rivlin斜板实验:A组大鼠,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斜板度数均较注射前为低(P<0.05);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第7天,第14天,A组斜板度数显著低于B、C、D组(P<0.05,P<0.01,P<0.01);注射后不同时间点B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斜板度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A型肉毒毒素注射具有抑制脊髓反射环路,降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脊髓机械性损伤后损伤处脊髓血小板衍化生长因-7-(PDGF)在星型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量,以探讨脊髓损伤过程中PDGF的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并制作相关模型,观察脊髓损伤24h和7d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变、损伤脊髓的病理变化及PDGF在星型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UTHSCSA Image Tools 3.0图像分析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统计各张切片单位面积(mm^2)内PDGF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光密度:BIO-RAD软件Quantityone测定并用相对灰度值表示PDGF蛋白的表达量: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脊髓损伤24h后,两组大鼠均出现严重运动功能障碍,BBB功能评分分别为(0.7±0.4)、(0.7±0.5)分:损伤7d后,脊髓损伤组大鼠恢复为(6.7±1.2)分,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仅恢复为(3.9±0.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运动自如,术后24h和7d评分均为(21.0±0.0)分,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24h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部位白质中可见肿胀的轴突和大量空泡。灰质中存在极少量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7d后损伤范围确定,损伤段变细,脊髓内有空洞形成,其中糖尿病脊髓损伤组的空洞大于脊髓损伤组,并且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PDGF阳性表达部位为星形胶质细胞,术后24h、7d假手术对照组PDGF表达少,没有太大的变化:24h后脊髓损伤组和糖尿病脊髓损伤组损伤部位的PDGF表达增多,且脊髓损伤组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7d后脊髓损伤组PDGF持续高表达,仍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在Western blot检测中,假手术对照组在两个时段均仅有少量PDGF蛋白表达,24h后脊髓损伤组PDGF表达明显多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损伤7d后脊髓损伤组PDGF持续高表达,仍明显高于糖尿病脊髓损伤组(P〈0.01)。结论糖尿病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后BBB评分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大鼠,PDGF表达量亦明显减少,可能与高血糖状态加重脊髓的损伤以及抑制其损伤后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27只(6~8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各9只。大鼠麻醉清醒后,实验组20 mg/kg番茄红素玉米油溶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等体积玉米油灌胃,每天1次,共14 d。分别于术后1、3、7、14 d,采用斜板试验评估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术后7 d,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组织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Atg 5的表达水平。结果 斜板试验结果显示,术后1、3、7、14 d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7、14 d,实验组较模型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7 d模型组和实验组Beclin1、Atg 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升高,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番茄红素可能通过上调Beclin1-Atg 5通路激活自噬发挥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尾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行为学改变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全横断(SCT)术后1d、3d、7d、14d、21d、28d组,其中假手术组和SCT术后28d组13只,其余每组8只。假手术组和SCT术后28d组各取5只大鼠于0、7、14、21、28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BBB评分)后,于28d处死大鼠,取脊髓尾端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及ELISA分析,观察BDNF mRNA和蛋白在脊髓尾端的表达和分布;剩余每组各时间点取8只大鼠脊髓尾端组织用于RT-PCR检测BDNFmRNA含量变化。结果 SCT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消失,BBB评分于术后14d至28d增加较前一时间点明显(P<0.05);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示BDNF mRNA及其免疫产物定位于神经元胞浆和突起;RT-PCR示SCT术后各时点BDNF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SCT术后14d时BDNFmRNA水平高于术后1d和3d(P<0.05);ELISA检测发现损伤脊髓28dBDNF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SCT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随时间呈现一定可塑性,其机制可能与BDNF表达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细胞移植脊髓半横断大鼠脊髓损伤区域后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胫骨及股骨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建立大鼠脊髓右半横断模型,造模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于模型建立成功后7d,14d,21d,28d手术的大鼠进行BBB评分从而评估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利用RT-PCR观察MB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BBB评分逐渐增加,14、21、28d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BBB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PT-PCR测试各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和模型组大鼠脊髓中MBP mRNA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且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骨髓单个细胞移植可提高脊髓组织中MBP的表达,有助于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Nogo/Ng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基因表达变化,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阻断剂组、电针+阻断剂组、假手术组,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备T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治疗后1、7、14 d对各组大鼠进行BBB功能评分;在7、14 d于损伤处提取脊髓组织,以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ogo-A、NgR、LINGO-1蛋白的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Nogo-A、NgR、LINGO-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造模大鼠1 d后BBB评分均为0分;治疗7、14 d后,各治疗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电针+阻断剂组优于电针组、阻断剂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同时间点模型组各基因表达均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5);电针+阻断剂阻组与电针组比较,同时间点LINGO-1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Nogo/Ng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后神经的再生与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电针通过抑制Nogo/NgR信号通路而对脊髓损伤大鼠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B组)及E2治疗组(C组)。应用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A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分别于伤后7、14、21及28d,按照改良Tarlov评分法和Rivlin斜板试验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伤后6、24h和3、7、14、28d分别处死动物取材,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均表明大鼠脊髓损伤后存在细胞凋亡。TUNEL法显示细胞凋亡在伤后3d达高峰,C组伤后24h、3d及7d凋亡细胞比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1或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凋亡率在伤后7d达高峰,C组细胞凋亡率在24h以后各观察时间点均显著低于B组(P〈0.01或P〈0.05)。14d以后,C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显著好于B组(P〈0.01或P〈0.05)。结论E2能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脊髓穿刺致不同损伤程度后病理生理、运动及电生理改变,寻找对脊髓损伤程度最小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局麻药脊髓毒性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健康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A组(29G)、B组(25G)和C组(21G)。实验动物暴露L4-5节段间硬脊膜,直视下分别用21G、25G、29G刺伤L4-5节段脊髓,缝合切口。各组分别在术前进行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术后各时点记录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电生理检测及脊髓病理观察。结果对照组麻醉恢复后能站立行走,脊髓结构正常。实验组29G组行为学评分最高,脊髓损伤区域无明显病理改变;21G组运动、脊髓电生理和组织病理的改变明显,2周时明显恢复。结论应用29G穿刺针对脊髓进行针刺对大鼠脊髓功能影响小,具有穿刺损伤小、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为研究局麻药脊髓毒性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