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尤志珺  周少华  席刚明 《西部医学》2009,21(11):1909-1911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单胺类递质、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的含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指数评分(BI)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前血浆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较脑卒中非抑郁患者明显减少;治疗2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5-HT、NE的含量均有上升,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电刺激治疗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两组HAMD和Barthel指数评分(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它促进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其显著改善脑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小花  宁洁  叶敏  黄皿 《罕少疾病杂志》2013,20(4):24-26,5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影响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及4周、12周给予汉密尔顿(HAMI))评分,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干预后第4周、12周,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HAMD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按是否服用氟西汀(百忧解)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两组患者,分别行HAMD、NIH-NIND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抗抑郁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NIH-NINDS卒中评分治疗前后同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可影响神经功能康复,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加用抗抑郁药物,可加快抑郁状态的恢复并可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法对8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和60例未发生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结果卒中后抑郁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抑郁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抑郁者(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参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应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积极控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从而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赵新民  马莉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44-1145,1149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方法对9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符合PSD诊断的42例患者为PSD组,卒中后无抑郁状态的48例患者为非PSD组,检测血脂水平,并与4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PSD组血清胆固醇(TC)水平高于非PSD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非PSD组T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组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TC水平可作为PSD诊治的实验室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丁莲  张明兴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50-1652
目的探讨社区卒中后患者的一般状况、社会支持度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26例社区脑卒中患者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无抑郁障碍组与抑郁障碍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与社会支持度。结果抑郁障碍组女性、中学或以上教育程度、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比例高于无抑郁障碍组(P〈0.01或P〈0.05);抑郁障碍组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的比例低于无抑郁障碍组(P〈0.05);抑郁障碍组患者总的社会支持度低于无抑郁障碍组患者(P〈0.05),其中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血管性危险因素及社会支持度可能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早期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初发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伴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肢体活动指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用Zung量表(SDS)和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抑郁程度及于第2、4、8周末对患者进行肌力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SDS、MESS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末观察组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末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康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同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缺血性脑卒中50例,出血性脑卒中10例。对照组为40例健康人。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检测健康人与脑卒中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统计高Hcy卒中患者与正常Hcy卒中患者伴随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卒中Hcy水平(26.56±6.38)μmol/L,对照组(9.15±2.3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高Hcy血症发生率41%,对照组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Hcy卒中患者与正常Hcy卒中患者伴随的吸烟、高血压症、糖尿病及高血脂症的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0.09,0.48,1.06,P〉0.05)。结论 Hcy与脑卒中密切相关,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希祥  熊民 《华夏医学》2007,20(2):190-191
目的:观察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9例卒中患者分为认知疗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8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和MESSS评分的减分率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的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卒中前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初步探讨RHRSP脑卒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双肾双夹法复制RHRSP模型,并设假手术组。分别在造模后4、8、12周末舌下静脉取血,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在第12周末所有大鼠经历人工寒潮刺激,再行灌注固定、病理检查,根据镜检结果将高血压组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比较3组卒中前hs-CRP的水平。结果卒中组第12周末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卒中组(P〈0.01),卒中组第4、8、12周末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卒中组第12周末血浆hs-CRP水平较第4周和第8周末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浆中hs-CRP的骤升是RHRSP经历人工寒潮发生卒砷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与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MAO)及5-羟色胺(5-HT)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卒中患者40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照指标量化评分。根据评分分为无抑郁组(Ⅰ)、轻度抑郁组(Ⅱ)、中重度抑郁组(Ⅲ)三组,分别进行血清MAO活性及5-HT水平测定。结果轻度抑郁组血清MAO活性明显高于无抑郁组(P〈0.05);中重度抑郁组血清MAO活性明显高于无抑郁组(P〈0.05);轻度抑郁组5-HT水平明显低于无抑郁组(P〈0.05),中重度抑郁组5-HT水平明显低于无抑郁组和轻度抑郁组(P〈0.05)。卒中后抑郁与血清MAO活性呈正相关(r=0.538,P〈0.05),与血清5-HT水平呈负相关(r=-0.570,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与血清MAO活性呈正相关性,与血清5-HT水平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卒中后抑郁与抑郁症患者多种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卒中后抑郁病人(卒中后抑郁组)、30例卒中后非抑郁病人(卒中非抑郁组)、30例抑郁症病人(抑郁症组)、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4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卒中后抑郁组、抑郁症组、卒中非抑郁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β,IL-6,TNF-α和hs-CRP水平分别为:[(137.23±8.12)pg/ml,(34.12±3.12) pg/ml,(64.62±6.11) pg/ml,(6.70± 1.52) mg/L];[(133.21 ±7.56) pg/ml,(33.56±2.65) pg/ml,(62.95±5.66) pg/ml,(1.65±0.99) mg/L];[(43.25±6.23) pg/ml,(16.12±2.60) pg/ml,(32.23±7.12) pg/ml,(5.77± 1.21) mg/L];[(42.12±5.78) pg/ml,(15.32±3.23) pg/ml,(31.55±6.70) pg/ml,(0.66±0.74) mg/L].卒中后抑郁组和抑郁症组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卒中非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s-CRP水平:卒中后抑郁组>卒中非抑郁组>抑郁症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后抑郁和抑郁症可能具有相同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收集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患者36例,非痰瘀证患者32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非痰瘀证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均较正常对照组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痰瘀证患者较非痰瘀证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纤溶亢进。FIB、D-二聚体与中风病痰瘀证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中风病痰瘀证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激素对血浆皮质类固醇(COR)的影响。方法:择期长达12h以上的手术35例,随机分为2组,激素组(n=20)于手术开始时静注甲强龙40mg;对照组(n=15)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术前(基础值)、插管时、术中每4h(超过16h不再测量)、术毕、术后1、3d各抽静脉血4ml测血浆COR浓度。结果:术后1d激素组与对照组CO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与对照组COR术后1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麻醉期间给予一定量的激素,可保护患者内源性肾上腺皮质的释放功能,防止术后第1天COR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20例经CT或头部MRI确诊为脑卒中且合并抑郁症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系统药物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氟西汀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对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2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显著下降( 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无变化(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第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应用氟西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泰安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179例MHD患者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抑郁症组和非抑郁症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透析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抑郁症组年龄、糖尿病、hs-CRP高于非抑郁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身体质量指数低于非抑郁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透析龄、透析充分性、钙磷代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抑郁症的发生与年龄、糖尿病、肾性贫血、慢性炎症及营养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抑郁与脑卒中后抑郁(PSD)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为CHD与PSD的病因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CHD和脑卒中患者257例,收集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经济状况、吸烟、饮酒和高血压等危险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高血压危险因素对PSD患者的作用强度均大于CHD抑郁者(P〈0.05和P〈0.01);年龄偏大和职业为干部危险因素对CHD抑郁患者的作用强度大于PSD患者(P〈0.05)。结论:CHD抑郁和PSD危险因素的分布均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18.
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婧 《河北医学》2011,17(12):1673-1676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202位,年龄19 -41岁,平均28.7岁,孕周(38±2.1)周.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以SDS总分≥40者纳入抑郁组,<40分者纳入非抑郁组;同时结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在提出的诊断标准综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 lc)和餐后2h血糖(2hPBG)的价值,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糖尿病组,测定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缺血性脑卒中病情重,预后差,梗死面积大,死亡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餐后2h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及LDL浓度,揭示其与脑卒中的发病关系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组),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型,分别记录血清Hs-CRP及LDL。结果:脑卒中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Hs-CRP、LDL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分型的Hs-CRP值与轻型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Hs-CRP及LDL浓度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正相关性,而Hs-CRP指标可作其病情预后的实验室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