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敬锋  李银王  超等 《吉林医学》2014,(6):1161-1162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首次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60例,治疗一组60例,治疗二组60例。均随访1年,观察各组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三组间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与治疗一组术后24 h切口正常率及术后第5天切口细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二组与对照组及治疗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术前预防应用和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对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影响;②术可家(壳聚糖抗菌护创膜)局部应用于起搏器术后切口具有良好的止血、抗菌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装置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2年12月在兵团第六师医院、新源县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的2972例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装置病人,因“永久心脏起搏器装置相关感染”的有2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系统相关感染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结果单纯囊袋局部感染21例,囊袋感染合并全身感染2例。2例经静脉使用抗生素及局部换药,3例行局部清创,18例行整个起搏装置移除与清创。局部清创组2例感染复发(66.7%),装置移除组1例感染复发(5.6%)。起搏器装置感染的发生率为0.77%,起搏器装置首次植入感染的发生率为0.69%,起搏器装置更换后的感染发生率为1.36%,首次植入起搏器患者感染发生率较起搏器更换患者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相关感染是起搏器植入后的严重并发症。单纯局部清创感染复发风险较高,永久起搏装置移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少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感染发生率的措施。方法: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376台次。结果:围手术期发生囊袋浅表皮肤感染5例,感染发生率为1.3%,表现为局部囊袋轻度肿胀,未破溃,给予抗生素治疗及减张抽吸后治愈。术后随访至今无囊袋破溃、菌血症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结论:注重导管室环境消毒、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止血,抗生素预防使用,术后严密观察、及时换药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李天荣  陆洁  李莹  丁伟  宣蔚 《中外医疗》2008,27(33):175-175
目的:研究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88例患者进行起搏器置入术及电极导线拨出术,随访观察其并发症.结果:起搏器囊袋血肿6例,起搏器囊袋破溃2例, 起搏器电极导线脱位2例,起搏器综合症5例.结论: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术后及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的抗生素在永久起搏器围手术期预防感染中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观察组术前0.5 h采用阿莫西林舒巴坦(1.5 g静脉滴注),术后24 h内停用,对照组使用头孢呋辛(1.5 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使用方法与观察组相同;在术前、术后48、72 h均比较2组临床特征,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7 d感染发生情况,检测2组病原菌种类,比较2组住院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术前体温、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72 h观察组体温、WBC、CRP、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 d内发热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囊袋血肿、肺部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对照组出现严重感染需拔除起搏器及电极1例,观察组未出现;2组起搏器感染的病原菌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而观察组未见;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生素成本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莫西林舒巴坦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效果优于头孢呋辛,感染发生率较低,而不良反应与头孢呋辛相当,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6.
曹燕  蔡卢铭 《吉林医学》2010,31(36):6828-6828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3年来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共156例,其中囊袋破溃1例,囊袋血肿4例,囊袋感染2例,起搏器综合征6例,电极脱位3例。结果:全部经对症处理后并发症消失。结论:护理人员术前术后应严密观察,对并发症能做到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同时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强度抗凝方案对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 年1 月-2016 年8 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需要接受起搏器植入治疗且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50 例。根据术前抗凝强度,将患者随机分为正常强度抗凝组25 例和低强度抗凝组25 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和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与围手术期抗凝强度的关系。结果正常抗凝强度组出现2 例(8%)切口渗血,1 例(4%)囊袋血肿,共3 例(12%)出血并发症;低强度抗凝组出现1 例(4%)切口渗血,1 例(4%)囊袋血肿,共2 例(8%)出血并发症。两组间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切口渗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囊袋血肿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均无栓塞事件发生。结论对于需要植入起搏器的口服华法林的心房颤动患者,术前正常强度抗凝治疗不会增加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强度抗凝不增加围手术期血栓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后行囊袋血肿清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例起搏器植入后行囊袋血肿清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 囊袋血肿清除术后术区伤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起搏器植入后行囊袋血肿清除围手术期应重视心理护理及术后的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方法: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464例,记录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近期(术后6~8周内)以及术后远期的并发症,并进行分类、统计,计算不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发生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4.74%;其中囊袋积血8例、囊袋感染1例、囊袋破溃2例、气胸3例、心脏穿孔1例、左上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电极脱位4例、起搏器综合征2例.结论:起搏器植入术中及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及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置,可以降低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在我院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320例,其中309例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植入电极导线,穿刺处同侧皮下制作囊袋包埋起搏器,11例为左锁骨下静脉路径植入起搏器。结果32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术后出现囊袋血肿4例,囊袋破溃5例,囊袋感染1例,起搏器电极移位4例,心衰加重死亡1例。结论术前对患者的综合评估、术中良好的手术手技、术后围术期的密切观察以及院外的定期随访,可及时发现处理或预防并发症发生及发展,可减少患者痛苦,增加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