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确诊的成人继发孔型ASD患者59例,年龄18~71(38.3±11.2)岁,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应用TTE及X线引导下,接受了经导管应用国产房间隔封堵器的介入治疗。术后24h,1,3,6个月,1年及2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ray检查随访。结果57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6.6%。57例堵塞后即刻封堵率为94.7%(54/57);堵塞1个月后的封堵率96.5%。57例堵塞后即刻封堵率为94.7%(54/57);堵塞1个月后的封堵率96.5%(55/57),堵塞1年后的封堵率100%(57/57)。随访时间1~42个月,无封堵器移位、房缺再通及需外科干预者,也无栓塞及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右房、室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关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一种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TTE可以准确应用于ASD封堵术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无症状的不同年龄段房间隔缺损患者经皮房间隔封堵术后心脏负荷变化情况.方法 50例患者中,儿童组和青少年组各25例,采用国产先健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封堵房间隔缺损,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心脏负荷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负荷变化趋势相似,术后1个月右室横径、收缩末期左房前后径缩小,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7例继发孔型ASD成功进行封堵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 d、1个月、3个月测量左右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RVED)、右房收缩末期内径(RAD)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脉冲多普勒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期早期峰值流速(E峰)、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三尖瓣口收缩期反流峰值流速(TR)和肺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FVP)。结果:封堵术后RVED、RAD、RVEF、E峰、A峰、TR和PFVP减小,LVED增大。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使右心系统的几何构型改善,右心舒缩功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全组共52例, 年龄(27±4)岁(3-62岁)。在X线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从右股静脉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观察术后当时、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3个月后未见残余分流,其中1例因房间隔缺损过大而行手术治疗,成功率98.1%。ASD封堵治疗术后3个月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P<0.05)。结论 应用房间隔封堵器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指导手术成功及术后疗效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Am platzer间隔封堵器经导管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治疗儿童患者是否比成人引发更广泛的心肌损伤。设计:前瞻性研究儿童及成年患者,免疫测定法测定外科手术或经导管ASD封堵术前、术中及术后20个月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l)浓度。患者:研究4组患者:经导管ASD封堵术(组1,22例儿童,年龄3.26~14.7岁;组2,22例成人,年龄18.0~67.3岁),外科ASD修补术(组3,18例儿童,年龄3.12~13.5岁)以及诊断性导管插入术(组4,12例儿童,年龄2.68~15.0岁)。结果:封堵物植入术后浓度显著增加,且儿童cTnl的血清浓度高于成人(植入术后即刻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7例经胸CDFI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患者按房间隔缺损封堵适应证进行筛选,筛选出23例,术中实时监测封堵器形态、放置位置、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及6个月后随访观察并评价封堵疗效。结果:23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21例术中CDFI显示过隔血流完全消失,2例封堵器周边微量残余分流,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及房室腔内径明显改善(P<0.05),残余分流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ASD封堵治疗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即刻疗效评价及术后恢复状况随访评价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条件符合者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进行术前筛查,观察缺损类型、数目、大小、形态;术中监测引导封堵伞放置;术后即刻评价效果及术后24 h、1、3、6、12个月复查随访。结果:12例封堵成功,术后即刻分流消失,伴有右心增大者,右心系统内径不同程度回缩。4例房间隔缺损经筛查不适于封堵(1例为双孔,1例距下腔静脉残缘<2 mm,1例缺损>34 mm并房顶残端为软缘、活动度大,1例房顶部无明显残缘)。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适应病例的选择、术中监洲引导、术后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症状的不同年龄段房间隔缺损患者经皮房间隔封堵术后心脏几何形态、功能改变,探讨能否推迟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时间.方法:50例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儿童组和成人组)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及术后1,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分析患者心腔容积、功能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两组房间隔缺损封堵成功率相仿,成人组稍高于儿童组,儿童组术后并发症高于成人组.两组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重构进程相似,与术前比较,右室横径(RVID)进行性缩小(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增加(P<0.05),收缩末期左房前后径(LAID)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P>0.05).年龄对封堵术后右室横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左房前后径改变时程无明显影响.结论:在无症状的年龄较小的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将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推迟数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 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单纯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32例,均在TTE和/或TEE监测下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结果:32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1例术后即刻TT E复查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示残余分流消失。其余31例 患者在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复查TT E,均未见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 堵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型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治疗前后评价心脏结构及心脏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成功行介入封堵术,并定期随诊的继发孔型ASD患者47例,分别在术前7d,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TTE检查,观察右房左右径(RAD)、右室左右径(RVDd)、右心室长轴缩短分数(RVLF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主肺动脉内径(PAD)、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前后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分数(FS)、每搏量(SV)的动态改变。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3、6个月RAD、RVDd、PAD逐渐减小,LAD、LVDd、TAPSE、SV、EF、FS、RVLFS逐渐增加,恢复正常大小,以术后1个月及3个月变化较为明显。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趋于稳定。结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应用TTE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对于ASD介入封堵治疗术前病例筛选、术中实时监视、术后定期随访以及封堵治疗后心脏结构及收缩功能的改善状况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