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录像脑电图对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48例临床发作性症状表现患者行录像脑电图长程监测,监测时间15~20h。结果:148例患者,录像脑电图异常者127例(85.81%),均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痫性放电,其中仅38例(25.68%)伴有清醒状态下异常。睡眠异常多出现在NREMⅠ~Ⅱ期(90.55%),REM期未见。有97例(76.38%)睡眠异常患者,痫性波夹杂在睡眠纺锤中和/或其前后爆发。结论:录像脑电图监测对发作性疾病判定是否患有癫痫的诊断中起决定性作用;清醒状态下能检出痫性放电者,睡眠时就一定能够检测出来;睡眠纺锤对痫性放电可能有诱发和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脑电图特点。方法:使用录像脑电图(VEEG)对42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长程脑电监测,分析和总结额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所见。结果:42例患者中有可循病因者16例,未发现病因者26例;临床表现复杂,运动症状突出,常迅速泛化,主要形式有局灶阵挛性发作、不对称性强直性发作、假自主运动发作、也可见失神样发作及痴笑发作等其它少见形式。发作间期脑电图能定位于额叶者27例,占64.3%;26例监测到临床发作,发作前2-14 s额区出现爆发性异常节律,发作期由于大量动作伪迹和肌电伪差干扰,影响起源判断。结论:额叶癫痫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癫痫综合征,发作前瞬间的脑电图改变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ideo-EEG)对癫痫及可疑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癫痫的43例患者和35例可疑癫痫患者进行Video-EEG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癫痫组痫样放电检出率为58.1%,可疑癫痫组检出率为8.6%.差异有极显著性.96.3%的痫样放电出现在睡眠NKEM Ⅰ、Ⅱ期.10例癫痫患者通过Video-EEG修正了发作类型.8例确诊为颞叶癫痫,4例确诊为额叶癫痫.结论 Video-EEG可显著提高癫痫诊断的阳性率,区别癫痫发作与非癫痫发作,确定癫痫发作类型,有助于局灶性癫痫的定位诊断及抗癫痈药物疗效评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录像脑电图观察额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发作期及发作间歇期的脑电图特点。方法使用录像脑电图30例确诊为额叶癫痫的患者进行常规及长时间记录,对其中12例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所见进行分析。结果额叶癫痫常见的发作形式有:姿势性发作,具有额叶癫痫特点的自动症;复杂部分性发作时伴发声、偏转或表情的变化,有时出现发作性情绪改变或强迫思维等少见症状。其发作特点为:持续时间短,发作相对较频繁,无明显发作后意识障碍。发作间歇期脑电图有时可无阳性所见,典型的临床发作及发作时VEEG记录到的额部爆发性节律有助于诊断。结论额叶癫痫是一组较为特征性的癫痫综合征,临床并不少见,录像脑电图有助于正确的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7.
8.
颞叶癫痫是难治性癫痫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临床表现复杂,加上常规脑电图的阳性率低,增加了诊断难度.现将2000年4月~2005年3月在我院癫痫监测中心诊断的46例颞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录像脑电图(Video-EEG)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数字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诊断癫痫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癫痫病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癫痫病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数字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进行检查,对于慢波节律和尖(棘)慢综合波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动态脑电图检查,慢波节律,尖(棘)慢综合波的检出率均高于数字脑电图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脑电图是一种有效诊断癫痫病的方法,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108例癫痫患者的脑电图与CT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兰  陈敬华 《重庆医学》2003,32(8):1069-1070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和脑CT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8例临床诊为癫痫的患者进行EEG和脑CT检测。结果 癫痫患者EEG和脑CT异常率分别为87.9%、67.5%。病因中颅内肿瘤31例,EEG异常占90.3%,CT异常占100%。隐原性癫痫47例,EEG异常85%,CT异常29.3%。结论 EEG和脑CT都是诊断癫痫的重要方法,EEG对癫痫诊断、分型有重要意义,而脑CT在癫痫病因找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64例直性脊柱炎患者,按诊断方法不同定义为对照组(32例,X线诊断),观察组(32例,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变征象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关节强直、关节面骨质硬化、关节相邻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等病变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诊断图像清晰度较X线更高。结论 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敏感性强、图像清晰,可准确检出病变,为临床制定合适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联合MRI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影像科收治的36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别对其进行单纯CT、MRI检查以及CT联合MRI检查,以病理诊断为依据,对比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单纯CT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55.6%,单纯MRI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66.7%,CT联合MRI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8.9%,CT联合MRI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CT或MRI,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联合MRI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单纯的CT或MRI检查相比,其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以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的8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分别对12h,24h,72h内的患者进行CT、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CT检查的患者脑组织水肿逐渐加重,梗死区域脑组织密度不断下降;MRI检查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MRI的总检出率(97.7%)明显高于CT(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入院后患者12h,24h的的检出率(90.9%,100.0%)明显高于CT(45.5%,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在72小时检出率均为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检查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可以准确的判定患者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4.
韦学  卢忠武  韦玲群 《中外医疗》2011,30(25):176-17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输尿管结石而经常规检查(B超、KUB、IVU)未确诊者进行螺旋CT扫描,其中4例行碘海醇造影后增强CT延迟扫描。结果螺旋CT平扫确诊29例,可疑结石3例,其中2例经增强CT延迟扫描确诊,另1例经输尿管重建确诊。结论螺旋CT诊断输尿管结石优于B超、KUB、IVU等常规检查,诊断准确且无创伤,可作为经常规检查未显示结石的疑似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足月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头颅CT的临床应用。方法:时80例有明确围产期窒息史和临床症状的患儿进行头颅CT扫描,其中72例进行复查扫描。作治疗前后CT对照并分析预后。结果:80例均有按CT诊断分度标准的轻(33例、占41.2%)、中(28例、占35.0%)、重度(19例、占23.8%)。CT表现,CT诊断阳性率为100%。结论:头颅CT检查能早期、直观、清楚地对足月新生儿窒息反映出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及程度和变化。对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X线及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与CT对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了17例经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巨输尿管症静脉泌尿系造影及CT的影像资料。17例患者均进行了尿路造影,11例患者行CT检查。结果:本症以输尿管近膀胱一段短于2cm保持正常管径的功能性梗阻段,其上输尿管呈渐进性扩张,部分可延及肾盂肾盏。实时观察时,可见扩张输尿管蠕动频率减慢、幅度增大、向下传递间断。CT证实功能性梗阻段输尿管管壁及管径正常。结论:静脉泌尿系造影为本病主要诊断方法,CT为必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和增强MSCT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时间截止2015年3月。查找有关PET/CT及增强MSCT对胰腺癌的诊断性试验。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506例患者。以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临床及其他影像随访为金标准,PET/CT和增强CT诊断胰腺癌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S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3[95%CI(0.89,0.95)]、0.76[95%CI(0.67,0.83)]、0.9149和0.80[95%CI(0.75,0.84)]、0.66[95%CI(0.57,0.75)]、0.8159;PET/CT结合增强CT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S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8[95%CI(0.94,0.99)]、0.90[95%CI(0.81,0.96)]、0.9873。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较增强MSCT高,特异度无显著差异,但将二者结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T与MRI在脑梗塞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神经内科确诊的11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同时接受MRI和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的脑梗塞检出率(93.64%)高于CT(62.73%),P0.05;MRI在不同梗塞部位脑梗塞的检出率均高于CT,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形状多为条索状、椭圆及圆形,其中以圆形病灶最多(63.64%),直径≤5mm的病灶约68.01%,MRI图像更清晰。结论 MRI及CT均为重要的脑梗塞诊断手段,于早期脑梗塞而言,前者总检出率、梗塞部位检出率更高,能清晰反应病灶位置、大小、形状等,其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检查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NG)和甲状腺癌(TC)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3例NG患者和79例TC患者的CT资料,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两组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其CT特征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混合钙化、CT平扫以及强化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灶数目、甲状腺边缘中断征、细颗粒状钙化、瘤体形态、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密度、结节边缘情况及囊变表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CT表现的特征性具有明显差异,应用CT检查有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海洛因白质脑病的CT及MRI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例烫吸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和CT、MRI的观察。查阅文献对该病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以小脑共济失调、智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CT显示对称性分布的小脑齿状核、双侧基底节内囊及双侧半卵圆中心为主的低密度改变;MRI显示对称性分布的小脑齿状核、双侧基底节内囊及双侧半卵圆中心为主的T1、T2高信号改变。结论:烫吸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与MRI影像学改变具有特征性,能为临床确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