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肺功能损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RA患者肺功能损害的特点与原因。方法 :测定 39例RA患者的常规肺功能 ,设正常对照组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 ,同时计算各项异常的百分率及分析BUN的影响。结果 :t检验显示RA患者的DLCO/VA 明显减低、RV/TLC稍增高且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VC、FVC、FEV1、MVV、DLCO均值虽在正常范围 ,但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关分析显示DLCO与TLC、RV明显正相关 (r=0 .35 ,P <0 .0 5和r=0 .4 3,P <0 .0 5 )。结论 :RA患者的肺功能与健康人相比有多项显著差异 ,受损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 ,限制性通气障碍与阻塞性通气障碍并存且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 ,此外见较高比例的小气道阻塞、肺气肿和通气功能减退 ,其原因主要为肺间质受累致小气道阻塞、肺容积异常改变和肺毛细血管床减少所致 ,但TLC大幅下降的现象并未见到。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肺损害诊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肺损害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27例无呼吸系统症状、21例有明显呼吸系统症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动脉血气分析、肺CT、肺功能检查,比较3种对肺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无呼吸系统症状27例,动脉血气分析、肺CT正常,肺功能检查VC、FVC正常、DLCO降低;有呼吸系统症状21例,血气分析PO2降低,肺功能检查VC、DLCO降低,CT表现为肺间质病变、支气管扩张、胸膜病变。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脏损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病 ,我国人群发病率为0 .2 4%~ 0 .4% ,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之首。本病侵犯全身各器官 ,故又称类风湿病。既往由于对本病肾损害认识不足 ,不仅像《西塞尔内科学》这种权威内科学上几乎没有提到 RA肾脏损害 ,国内一些大型肾脏科专著对 RA肾损害也重视不够 ,以致认为 RA本身很少引起肾脏病变。但近 2 0年来由于肾活检技术的广泛开展及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 RA肾脏损害并不少见。早年对 RA肾损害病理改变的认识主要来自尸检资料 ,认为 RA肾损害类型主要是肾淀…  相似文献   

4.
贺绪乐  李荣 《医学综述》1997,3(7):329-331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犯关节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心脏,表现为心包、心肌、心内膜、传导系统以及冠状动脉等处的损害.过去认为RA很少发生心脏损害,主要原因为多数RA的心脏损害程度较轻,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同时患者四肢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并肺损害的诊断,分析5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并肺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双肺底吸气时闻及广泛、持续、高调的湿罗音。肺“CT”示双肺中下呈网状纤维化改变。提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并肺损害易误诊。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陈海平 《友谊医学》2000,23(C00):53-57
以往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很少累及肾脏即便发生肾损害,也以淀粉样变性和继发于药物毒副作用者多见。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更新,人们对RA肾损害的认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英 《海南医学》2008,19(2):73-73,13
目的 研究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病例只有四肢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类风湿因子阳性及X线关节检查等.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1987年修订标准),具备五项或及五项以上者.同时排除合并有颈椎病、低钾血症、贫血、高血压病病例.结果 420例病例中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者为371例,占88%.其中肢体麻木43例,占10%.不同程度的四肢无力246例,占59%,有植物神经症状69例,占16%,雷诺现象13例,占3%.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神经系统损害非常常见,且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临床应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的肺部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RA相关的肺部损害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10例出现发热、咳嗽及气促等呼吸道症状。胸部HRCT表现为点状结节影2例,网状条索状影7例,磨玻璃样影4例,支气管扩张2例,伴有少量胸腔积液10例。肺功能检查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治疗主要是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5例患者症状均好转。结论 RA相关的肺部损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尽早行胸部HRCT、肺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早期发现病变,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报告近10年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引起心脏损害37例临床分析、本组40岁以上者占70.3%,病程10年以上者占29.7%,临床检出率为32.2%,RA所致心脏损害临床表现隐匿,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有一定价值,RA病程大于10年、反复活动者,赶声心动图找不到其他原因的心包及瓣膜病变者及临床上出现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心肌炎、民包炎合并RA活动者,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肺损害1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告自拟消纤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损害的结果.方法对1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RA肺损害患者在应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纤汤治疗进行治疗.结果治疗2月和6月的疗效分别为:显效4例和11例;有效9例和2例;无效均为1例.其中,治疗2月内,因严重肺内感染死亡1例.结论本资料方法对RA肺损害有一定疗效,可作为对RA肺损害进一步临床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间质性肺病(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呼吸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的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间质性肺病,将其分为RA-ILD组(38例)和RA组(44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蛋白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糖蛋白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 19-9,CA19-9)水平,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和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表达差异以及RA-ILD组肿瘤标志物与肺功能、抗CCP抗体相关性。结果 RA-ILD组外周血CEA、CA15-3、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RA组(P<0.01);RA-ILD组FVC、FEV1和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低于RA组(P<0.01),但是RA-ILD组抗CCP抗体水平与R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RA-ILD组CEA水平与FVC、FEV1和DLCO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9、-0.576、-0.512,P<0.0l),但CEA、CA15-3和CA19-9均与抗CCP抗体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92、-0.264、-0.268)。结论肿瘤标志物CEA、CA15-3和CA19-9在RA-ILD中表达升高,CEA可能反应RA-ILD肺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关节损害无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200c(miR-200c)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A-ILD) 的诊断价值,以及与肺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8 月在乐山市中医医院肺 病科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87 例作为研究对象(RA 组),根据临床症状、肺部高分辨CT(HRCT) 及X 射线检查评估结果,将RA 组分为RA-ILD 组34 例及非间质性肺疾病(ILD)组53 例。另选取同期 3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血清miR-200c 的表 达水平;同时进行肺功能和HRCT 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0c 的诊断效 能,并采用Spearman 等级相关性曲线分析血清miR-200c 与ILD 评分的线性关系。结果 RA 组血清miR- 200c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RA-ILD 组血清miR-200c 水平高于非ILD 组(P <0.05)。RA-ILD 组与 非ILD 组年龄、BMI、病程、吸烟史、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ILD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随着肺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miR-200c 水平逐渐升高(P <0.05)。④ RAILD 患者血清miR-200c 水平与HRCT 检查的ILD 评分呈正相关(r s =0.889,P =0.000)。血清miR-200c 诊 断RA-ILD 的曲线下面积为0.787(95% CI :0.687,0.887),敏感性为78.79%(95% CI :0.734,0.792),特异 性为62.96%(95% CI :0.601,0.684)。结论 RA-ILD 患者血清miR-200c 水平与ILD 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有望成为诊断RA 患者发生ILD 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加深对RA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4月期间26例RA并发间质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因子(RF)滴度、血补体、免疫球蛋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血气分析、肺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等。结果本组患者中高滴度RF22例,血沉增高25例,C反应蛋白升高20例,免疫球蛋白IgG增高17例,IgM增高14例,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15例,补体CH50降低19例、低氧血症16例,3例死亡,死亡原因为感染后诱发的I型呼吸衰竭。结论间质性肺病的发生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有关联,患者应尽早作肺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肺部病变,尤其是高滴度RF的RA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瓜氨酸肽抗体(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组、其他结缔组织疾病(CTD)组和健康体检者组中血清中抗CCP抗体和RF水平,观察抗CCP抗体在各组中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RA组的抗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75%、94.8%、91.6%、87.4%;RF为85.8%、54.3%、60.8%、87.9%。结论:抗CCP抗体在诊断RA的灵敏度低于RF,但特异性高于RF,两者联合检测特提高RA诊断和与其他结缔组织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软骨损伤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选择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软骨损伤患者,对照组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无软骨损伤的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RF-IgA、RF-IgM、ACCP、ESR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X线分期患者外周血中RF-IgA、RF-IgM、RF-IgG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发现,II期、III期患者血清中RF-Ig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X线分期患者ACCP、CRP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II期、III期患者血清中ACCP水平明显高于I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II期患者血清中ACCP水平明显高于II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I期、III期患者ESR、CRP水平高于I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进行分析,血清中RF-IgA、RF-IgM、ACCP、CRP及ESR水平升高是RA伴软骨损伤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RF-IgA、RF-IgM、ACCP、CRP及ESR水平升高是RA伴软骨损伤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肠损伤的术式选择.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78例结肠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单纯损伤7例,合并伤71例.一期手术治疗63例,术后发生肠瘘1例,治愈62例,死亡1例.二期手术治疗15例,再次手术后发生肠瘘1例,治愈13例,死亡2例.结论 结肠损伤一期手术治疗是一种理想的可行的手术方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比较常见,但受累关节出现麻疹孪生球菌所致的化脓性感染很少见。我们报道1例由麻疹孪生球菌导致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化脓性感染的病例。由于感染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延误诊断。延迟诊断和基础病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8.
李小燕  邵体红  陈曦  徐亮 《安徽医学》2013,34(2):127-130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322例RA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按有无间质性肺病分为RA无ILD组283例,RA-ILD组39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322例RA患者合并ILD的患病率为12%,且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85%);RA-ILD组中男性患者的比例较RA无IL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A-ILD组的发病年龄显著高于RA无I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A-ILD组RF滴度较RA无ILD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间病程、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血小板(BPC)、补体(C3、C4)、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抗SS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病情反复发作,其中男性2例(17%),女性10例(83%)。结论老年、男性、RF滴度高可能是RA并发ILD的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病情易反复,预后不佳;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部小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检查32例患者双手腕关节、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共704个关节)。结果:32例病例中滑膜增生水肿28例共210个关节.关节腔积液25例共88个关节,滑膜血管翳8例共15个关节,关节周围渗出5例共5个关节,骨破坏3例共11个关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临床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手部小关节滑膜病变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0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矿含量.结果 10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是47%.非甾体抗炎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BMD无影响(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糖皮质激素组与非糖皮质激素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颈与腰椎BMD比较显示糖皮质激素组与非糖皮质激素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皮质激素使用小剂量组骨质疏松发生较非小剂量组多(P<0.01).糖皮质激素长时间用药组较短时间用药组的骨质疏松发生多(P<0.0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慢作用抗风湿药组与非慢作用抗风湿药组间引起骨质疏松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药物治疗,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的同时,应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尽快减少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