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玻璃窑炉蓄热室内传热和气体流动过程的分析,以热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中,物性参数与换热系数均取作温度的函数。在单元节点上把格子砖的局部平均温度转化为局部表面温度,以计算换热系数,并应用集总换热系数来引入格子砖内部热传导的影响。文中给出了主导这一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并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在马蹄焰玻璃窑炉蓄热室的操作条件下,实测结果与计算机数值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运用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能为蓄热室的实际设计和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渣油热裂解反应的规律及单事件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延迟焦化为背景,将2,5—二甲基—壬烷作为模型化合物,介绍了如何通过使用布尔邻接矩阵和辅助向量来表示分子结构及分子的热裂解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单分子的主反应网络。结果表明:单事件方法在计算机上建立单分子的主反应网络是快速而有效的,进而为建立分子尺度的延迟焦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体生物组织温度振荡效应产生的原因。方法:在Pennes 生物传热方程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延迟的血流灌注项,得出血流灌注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延迟函数。用计算机重现了血流灌注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函数曲线。结果:成功地描述了生物传热过程中出现的生物组织的温度振荡效应。结论:血液灌注项随温度变化在时间上延迟是引起生物活体组织温度振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分析压缩模塑法生产GMT制品过程中模腔内的传热行为,对制品内部非稳态传热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和数学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探索制品冷却速率对其结晶度及弯曲强度的影响,研究了适宜的模温及冷却速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生物质裂解焦油的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生物质油的燃烧特性及升温速率对燃烧温度的影响 ,并根据微分热重曲线 ,建立动力学模型 ,计算燃烧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生物质油的燃烧过程可分成 3段 ,其动力学模型可用 3个一级反应表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热裂解基本反应步骤的分析,得到其反应动力学常数只与反应前后分子特性有关,而与反应分子的大小无关。通过文献数据求得基本反应速率常数,进而在已建立的延迟焦化主反应网络基础上,计算出反应网络各个分子间的反应动力学参数,为延迟焦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活体生物组织温度振荡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活体生物组织温度振荡效应产生的原因。方法:在Pennes生物传热方程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延迟的血流灌注项,得出血流灌注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延迟函数。用计算机重现了血流灌注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函数曲线。结果:成功地描述了生物传热过程中出现的生物组织和温度振荡效应。结论:血液灌注项随温度变化在时间上延迟是经起生物活体组织温度振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用延迟焦化逐步回归法模型预测焦化产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原油产地、加工方法等不同,减压渣油延迟焦化反应产物的分布及组成差异较大。对17种减压渣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密度、残炭、灰分、金属含量、组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管式焦化反应装置上分别进行焦化反应实验。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11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确定对焦化反应产物分布的各项指标(包括焦炭收率、≤200 ℃轻油收率、>200 ℃重油收率、气体收率、气体中氢气浓度及甲烷浓度)影响显著的减压渣油理化性质,然后用多元回归拟合得到各理化性质的回归系数,建立延迟焦化装置产品分布预测模型,并根据6种减压渣油的性质对焦化产物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与已有模型相比,该模型不但可以同时预测焦化气体、轻油、重油和焦炭产率,还可以预测焦化气体中氢气和甲烷含量,从而为预测渣油的焦化产物分布、优化调配焦化原料的合理加工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水解残渣中主要含有木质素和少量未水解完全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研究了木屑以及水解残渣在氮气氛围下的TG和DTG曲线,着重探索残渣的裂解特性,并与木屑的热解特性作了比较,给出残渣热裂解一级平行动力学模型及其频率因子和活化能。研究表明:木质素是木质纤维素类热裂解产生焦碳的主要来源。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生物质热裂解温度和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复方降脂颗粒由蒲公英、夜交藤、独活等六味中药经提取加工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调节血脂的功效.我们对中药复方降脂颗粒中的中药液状浸膏进行喷雾干燥试验,制成细粉后,再与适量辅料进行一步制粒.针对喷雾干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黏壁、焦化、产品收率低等问题.本文以复方中有效成分总黄酮的转移率及干粉得率为工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喷雾干燥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确定了降脂颗粒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