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皮肤、浆膜、肾脏、肝、肺、血液等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症状复杂,死亡率高,治疗困难。笔者自1978年~1992年应用中药辨证治疗SLE53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53例SLE均为女性和住院患者;其中20~29岁者28例,30~35岁者25例;病史平均1~4年,最长者11年,最短者5个月。全部病例均有肾脏损伤及不同程度的贫血、白  相似文献   

2.
吴晓丹  杨毅  龙武彬 《四川医学》2009,30(2):174-17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带状疱疹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加例SLE患者并带状疱疹感染(SLE带状疱疹组)的临床资料,并与无感染的SLE患者20例(SLE对照组)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SLE并带状疱疹感染皮损分布为颅神经3例、颈神经5例、胸神经4例、腰神经5例、骶神经3例,治疗时间(15.7±2.536)d。与对照组相比,SLE带状疱疹组血清蛋白、SLE—DAI评分、1个月内日平均激素用量、1个月内是否使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并带状疱疹感染的治疗时间较长,预后好,血清清蛋白低、SLE-DM评分、1个月内日平均激素用量、1个月内是否使用CTX冲击治疗是SLE患者合并带状疱疹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损的疾病。肾脏是SLE最常受累的器官,文献报道40%~75%的SLE患者有肾炎的临床表现,多发生在疾病的4~5年内,而McClusrey报道几乎100%的患者有肾损害。SLE不仅可累及肾小球,同时也可伴不同类型的肾小管功能不全。本文就近年来狼疮性肾炎(LN)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49例SLE合并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伴有免疫功能紊乱 ,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 ,且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SLE合并感染时的临床表现往往与原发病活动期表现容易混淆。为了探索SLE合并感染的易患因素 ,以便及时诊治 ,现对 49例SLE合并感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 996~ 2 0 0 3年共收治SLE患者 69例。男 5例 ,女 64例。年龄 1 6~ 5 4岁 ,平均 3 3 .2岁。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有详尽的病史、体检、生化、免疫、细菌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 ,符合ARA关于SLE诊断标准( 1) 。 69例中单纯SLE疾病活动 (包括脏器功能受损 ) 2 0例 ;合并…  相似文献   

5.
依那普利(Enalapril)治疗合并Ⅱ型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病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3±23岁),有高血压病史(10±5年)。糖尿病史(8±7年),随访结果表明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效率75%,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血糖、血脂、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均无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6.
50例SLE患者有肺胸膜病变,其中女性47例(94%),男性3例(6%),小于40岁者41例(82%)。50例中表现为胸膜炎和(或)胸腔积液26例,狼疮肺炎15例,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5例,肺不张3例,肺纹理增多17例。经激素治疗随SLE症状改善,肺胸膜病变好转。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22例次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期病情恶化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对妊娠合并SLE患者18例,共妊娠22例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次妊娠中,妊娠前SLE病情处于缓解期15例次,妊娠和产后SLE活动4例次(26.7%);妊娠前处于SLE活动期7例次,妊娠及产后病情恶化5例次(71.4%)。2组恶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次妊娠中17例次出现产科并发症,包括妊娠高血压7例次,妊娠期糖尿病4例次,羊水过少3例次,子痫前期3例次。SLE活动期患者妊娠并发症发生率(12例次)明显高于SLE缓解期患者(5例次)。22例次妊娠中仅11例次(50.0%)为足月产,6例次(27.8%)早产,5例次(22.8%)因SLE病情活动被迫流产和引产。17例活产婴儿中有1例出生后3d死亡,低体质量儿7例占42.2%。13例新生儿做了抗体测定,5例ANA阳性,2例抗dsDNA抗体阳性,4例抗SSA抗体阳性,1例抗SSB抗体阳性,但无1例出现类狼疮综合征及新生儿狼疮,6个月后复查均转为阴性。结论妊娠前SLE病情活动是妊娠期SLE病情恶化和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Zhou YS  Ying ZT  Li R  Zhu J  Li ZG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7):2607-2610
目的 了解淋巴瘤患者血清中抗磷脂抗体( APL)的阳性率及水平,探讨抗磷脂抗体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和免疫学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129例淋巴瘤、4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8例类风湿关节炎(RA)、2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及58名健康对照的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IgG/M/A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IgG/M/A,分析其与淋巴瘤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免疫学表型及血栓事件的关系.结果 (1)抗磷脂抗体在淋巴瘤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40.3% (52/129),其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11.6% (15/129),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率32.6% (42/129).抗心磷脂抗体及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在淋巴瘤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4与SLE、RA、pSS组的抗体水平相仿(P>0.05).(2)T或NK/T细胞淋巴瘤中抗磷脂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B细胞淋巴瘤(P<0.05).(3)抗磷脂抗体阳性与阴性的淋巴瘤患者中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抗磷脂抗体阳性淋巴瘤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时间短于抗磷脂抗体阴性者.结论 抗磷脂抗体在淋巴瘤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均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与SLE等自身免疫病患者无明显差别.抗磷脂抗体多见于T或NK/T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抗磷脂抗体可能与淋巴瘤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异常。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例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p53、bcl—6、LCA、CD20、CD45RO蛋白的表达。结果 7例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淋巴瘤6例,T细胞淋巴瘤1例,p53阳性4例(57.1%),bcl—6阳性l例(14.3%)。结论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居多,p53基因与该肿瘤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干细胞移植中心44例行AHSCT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被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在经过数个疗程的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在我院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后,随访治疗。 结果:44例AHSCT治疗淋巴瘤患者中,有1例死于动员化疗后并发的真菌感染,其余43例均获得造血重建,中位随访时间为17(1~53)个月。43例移植成功患者中,存活32例(74%),死亡11例。11例死亡患者中9例(21%)复发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姑息治疗后死亡,1例患者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1例死于非移植相关并发症。患者截止随访时间时的总生存率(0S)和无病生存率(DFS)均为是72%。平均生存时间为3.7(?0.6)年,3年生存率为68%,估计5年生存率为51%。AHSCT后维持治疗者未见复发。 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具有技术条件成熟,适应症广泛,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是淋巴瘤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