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肖启融 《中外医疗》2011,30(2):74-74,76
目的总结产后大出血的病因和预防、监测、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胎盘因素,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存在的孕产妇易出现产后出血,出血量超过1500mL以上严重危及生命。结论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及产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产后大出血的病因和预防、监测、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202例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各危险因素.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胎盘因素,多胎,妊娠高血压;出血量超过1500mL以上严重危及生命.结论做好孕期保健,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及产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赵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5):1941-194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常见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结果 75例产妇的出血量为500~1 000 mL,9例产妇的出血量为1 000~1 500 mL,6例产妇的出血量为1 500 mL以上;75例产妇为产后2 h以内出血,15例产妇为产后2 h~24 h出血;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55例,占61.11%,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其他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产道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所有产妇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后,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给予产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朱春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8):518-519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的对策和体会。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6例产后出血达500 mL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存在的孕产妇易出现产后出血,出血量超过1 700 mL以上严重威胁及生命。结论产后出血仍然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首要原因。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能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产后24h出血这500mL以上38例产妇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38例产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威胁孕产妇健康,熟悉掌握分娩期的护理观察与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和护理。方法:对我院住院的91例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治疗和护理体会。结果:产后出血产妇91例,治愈90例,死亡1例。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监测,提高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产科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诱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诱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结果:患者产后2h内发生出血的几率高达76.7%,产后2-24h内出血的发生几率为23.3%。患者出血量为500-1000mL,占85.6%;出血量为1000-2000mL,占10.6%;出血量大于2000mL,占3.9%。产妇出血原因分析中,胎盘因素占60.56%,软产道裂伤占20.56%,产后宫缩乏力占10.56%,凝血障碍占8.33%。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一些高危因素,如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加强护理力度,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总结我们对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对策、方法和体会,并对我院2009-2010年住院的40个病例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存在的孕产妇易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超过1700ml以上严重危及生命.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才能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住院的31例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25例,约占产后出血总教的80.65%.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为主要原因.结论:做好产后出血的监测、急救、护理工作,降低其发病率,从而降低产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冯艳  高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85-1885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内。因此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病死率[1]。1产后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并采用综合干预及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及救治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产后出血发生率经产妇明显高于初产妇(P<0.05);有剖宫产术、妊娠并发症、流产史及产程延长者均高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原因位于前3位的为:宫缩乏力60例(66.67%);产程延长26例(28.29%);胎盘因素17例(18.89%)。出血量500~1000mL者67例(74.44%);1000~2000mL者16例(17.78%),出血量>2000mL发生失血性休克者7例(7.78%)。出血时间均发生在产后2h内。结论:剖宫产术、妊娠并发症、流产史及分娩史、产程延长与产后出血有相关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高危因素提高警惕,可以有效防治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4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等因素均易引起产后出血;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易发生产后出血;对产妇进行孕期保健及产后出血防治措施干预可显著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及多种高危因素所致,及早发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并及时对症处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患者产后出血的基本原因,并对不同分娩方式下产后出血的差异情况进行对比。方法对在我院妇科分娩的患者进行分娩方式统计,并对其中因为剖宫产和阴道分娩而产后出血的情况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出血频率、出血原因以及出血量等。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道分娩(P〈0.05);两种分娩方式出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剖宫产主要原因为手术与体位因素。结论分析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情况与原因的差异,有利于控制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4.
江苏射阳中医院产科10年产后出血153例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2):250-252,256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01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 47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大于500 mL定为产后出血。采用面积法和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 476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53例,发生率为2.79%。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产妇高于初产妇(P<0.05);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P<0.05);多胎妊娠高于单胎妊娠(P<0.05);有产前高危因素的占产后出血的79.08%。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宫缩乏力占71.24%,胎盘因素占11.11%,软产道损伤占16.34%。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阴道分娩应用预见性护理降低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我院在2014年-2016年入院实施阴道分娩的产妇筛选21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产妇,研究组使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的出血率以及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占3.67%(4/109)发生率,常规组产妇产后出血占15.09%(16/106)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对护理达到93.58%(102/109)的总满意率,常规组产妇对护理达到83.96%(89/106)的总满意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721.92±142.86)ml;常规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1108.68±231.57)ml;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分娩应用预见性护理降低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出血量大大降低,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且有效的提高产妇的分娩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产后出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实施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转变管理理念,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强化风险意识;改进护理工作方式,增加人力投入;加强急救应激能力;识别和评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早作出预见性处理;加大产科急救管理,建立急救预案。进行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比较,结果采用U检验。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减少,护理记录质量及产妇满意度提高,与实施风险管理前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施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增强医护人员的产后出血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有效防范风险事件发生,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保华 《吉林医学》2011,(21):4388-4390
目的:通过对92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诊疗方法及其预防措施,以指导产科临床工作。方法:选取收治的、发生产后出血的9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并通过病情转归对疗效进行评估以助于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结果:92例研究对象来自于同期收治的5 705例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1%(92/5 705);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妊娠合并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双胎等;出血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81例)、胎盘因素(7例)以及软产道裂伤(4例);产后出血时间主要集中在产后24 h尤其是产后2 h内,出血量则以500~1 000 ml为主;经积极治疗,92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有13例患者发生中、重度失血性休克,42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输血,1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例因保守治疗无效而施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结论:重视产后观察、早期识别并及时准确的测量失血量、针对病因进行处理、积极防治产后失血性休克是防治产后出血、改善预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杜洁挺 《吉林医学》2013,34(9):1747-174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减少妇女产后出血的危险,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产妇产前的预防及护理、产妇产时的监测及护理措施以及产后出血的护理三方面着手。结果:100例产后出血产妇中经过精心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无一例产妇死亡,无不良反应、后遗症发生。结论: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原因.方法 对1999~2008年间江苏省5家医院的1707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评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出血原因和出血量的差异.结果 ①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高危因素在产后出血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5.1%、17.9%、15.9%;有高危因素者产后出血量[(782.3±683.3) mL]明显多于无高危因素者[(571.0±225.7) 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剖宫产的平均出血量[(836.2±763.2)mL]和阴道分娩的平均出血量[(634.1±377.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707例产后出血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量与软产道损伤导致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1);胎盘因素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86.0%(1468/1707)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结论 ①有高危因素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无高危因素者;②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者;③子宫收缩乏力仍然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子宫收缩乏力及软产道损伤导致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20.
曾兰美 《吉林医学》2013,34(4):742-743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预防阴道分娩巨大儿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阴道分娩巨大儿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09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40例阴道分娩巨大儿产妇作为干预组,干预组采用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及产后24 h出血量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2.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301.45±105.48)ml和(365.32±79.33)ml,对照组分别为(352.06±112.23)ml和(420.21±128.4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