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30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1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机理及外科治疗选择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0月,对11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病人行外科治疗,曾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及二尖瓣置换术6例.其中7例病人第1次手术时曾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1~20年发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肝大、腹水、右心衰竭,心功能Ⅳ级.11例病人均再次手术,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成活10例.术后随访1~4年,2例三尖瓣置换病人恢复良好;5例三尖瓣成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只有极轻度或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出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包括部分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病人,远期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风湿性病变持续发展;(2)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3)原三尖瓣成形术失败;(4)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心房纤颤等因素.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者,应再次外科手术治疗.首选三尖瓣成形术,只有瓣膜严重破坏,成形术无法恢复瓣膜功能时,才考虑作三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因素及手术效果.方法 总结本院2001年6月~2006年12月期间,5例左心瓣膜置换手术术后发生重度TR,行再次三尖瓣成形术(TVP)及三尖瓣置换术(TVR).男2例,女3例,年龄41~60岁,二尖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术4例,5例均因第1次手术时伴三尖瓣反流同时行TVP术.术后1~3年发生重度TR,肝大、腹水、右心衰,心功能4级.5例患者左心人工瓣功能良好,其中1例伴二尖瓣瓣周漏.结果 5例均再次手术,1例除三尖瓣环扩大外,瓣叶钙化,萎缩缺如,考虑为风湿性器质性病变,行TVR.3例原Devega成形术缝线割裂瓣环,缝线游离,瓣环扩大,经再次Kay法成形,并对其中1例伴二尖瓣瓣周漏同时修补.以上4例TR得以纠正,术后情况良好.另1例左心瓣膜功能正常,重度TR,行TVR术后肺动脉高压不减,右室进行性扩大,术后3周死于右心功能衰竭.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发生TR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风湿性病变继续发展,侵犯三尖瓣叶;(2)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瓣膜过小或发生瓣周漏;(3)原TVP失败,特别是Devega成形术,缝线切割瓣环或断裂使环缩失败;(4)左心瓣膜术后,由于肺动脉器质性病变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或心房纤颤等原因,导致右房右室变大致TR发生.对重度TR,出现右心衰竭,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再次行三尖瓣手术,特别是伴左心瓣膜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积极处理.首选TVP,如有瓣叶病损应行TVR.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共为70例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替换术24例,二尖瓣替换术35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三尖瓣替换术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4例。结果: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晚期死亡1例。随访6月~3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以冷血停跳液灌注、注意扩血管药物的应用,保持较高的血钾浓度,积极施行三尖瓣功能关闭不全瓣环成形术,对改善手术疗效与晚期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效果及围手术期经验。方法13例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年龄41~67岁,平均(45.9±5.6)岁。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8例,其中中度以上关闭不全6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房颤3例。肺动脉平均压力为(36.5±17.1)mm Hg。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采用直接连续缝合和心包片修补,术中在心脏跳动下探查二尖瓣和三尖瓣,决定是否对瓣膜进行处理。本组中7例行三尖瓣De vage成形,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为交界区修补。在心脏跳动下动态观察各瓣膜手术成形效果。结果13例患者术后全部生存,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对合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病变的探查和手术成形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应加强心功能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瓣膜替换术中处理三尖瓣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992年1月-2004年7月,我院共施行瓣膜替换术1257例,其中合并轻度功能性关闭不全512例,三尖瓣替换5例。结果:1997年前治疗的101例三尖瓣轻度功能性关闭不全,未处理的有9例(8.91%)出现右心衰竭症状。1997年后DeVega成彤术处理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390例,只有4例(1.03%)出现右心衰竭症状。三尖瓣替换5例,有2例(40%)死亡。结论:对于联合瓣膜病变者,在进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同时,应积极进行三尖瓣处理。这样有利于右心功能的恢复,改善心功能,能明显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膜关闭不全(TR)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6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中、重度TR病人,3例行再手术治疗,3例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均为Devega成形术。结果手术治疗后的3例恢复良好,随访1~7年,心功能进步为Ⅰ-Ⅱ级。非手术治疗的3例,死亡2例,1例心功能Ⅲ-Ⅳ级。结论第1次手术对TR处理的方法技巧、对轻度TR处理与否的认识问题及对术后心功能的支持等相关措施,与左心瓣膜替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呈明显的相关。对术后出现的中、重度TR应积极行再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治疗体会。方法21例左心瓣置换术后中重度TR病人,有9例行内科保守治疗,1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类型:二尖瓣再次置换加三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例,单纯三尖瓣置换1例,单纯三尖瓣成形术9例。三尖瓣成形术包括5例改良Devega成形术,行改良Key氏法4例。结果12例手术治疗者术后早期1例,病死率8.3%。长期生存11例,术后随访5个月-9.6年,平均6.1年,1例术后三年死于抗凝过度出血。9例内科治疗者,3个月-5年,6例死亡。病死率66.7%。结论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TR的产生与不可逆的右心损害、严重肺动脉高压、持续的心房纤颤及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关;对重度TR行三尖瓣成形或三尖瓣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1985年1月~1993年12月行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替换术334例,其中对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三个瓣膜联合病变均行手术处理者18例,占同期手术的54%。18例中有17例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替换术;1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及二尖瓣替换术,所用瓣膜均为机械瓣。三尖瓣手术中12例行DeVega瓣环成形术,另6例行三尖瓣交界切开及成形术。手术效果良好。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X片见心胸比例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认为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联合瓣膜病的术式以二尖瓣。主动脉瓣替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较好。  相似文献   

9.
三尖瓣成形在左心瓣膜替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三尖瓣成形经验。方法:35例二尖瓣或二尖瓣加主动脉瓣替换患者同时行三尖瓣膜成形。术前心功能Ⅲ、Ⅳ级27例。超声提示:三尖瓣呈中-重度关闭不全23例,轻度或无关闭不全但瓣环扩张大于35mm 12例。行DeVega成形31例,Kay成形4例。结果:手术死亡3例(8.6%),对29例作了随访,平均随访4.6个病人年,4年生存率为86%。结论:三尖瓣成形能改善左心瓣膜替换患者近远期手术结果。对超声提示三尖瓣明显关闭不全或三尖瓣环直径大于35mm者应行三尖瓣成形。通常将扩大的瓣环缩小至30mm,多可使返流减少或消失。  相似文献   

10.
1991年3月~1994年7月施行心瓣膜替换术32例(双瓣替换4例,单瓣替换28例),其中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前诊断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后早期死亡一例,31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能够从事正常工作及家务劳动。指出术前改善心功能的治疗和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加强心肺功能支持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换瓣的同时纠正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4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对4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施行了手术矫治,其中行三尖瓣成形术34例(包括6例加双腔腔肺分流术),三尖瓣置换术8例;矫治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30例,室间隔缺损4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B超复查提示34例成形术患者有6例存在轻-中度返流。1例患者2年后因三尖瓣重度返流行换瓣术。术后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结论应根据三尖瓣病变情况选用最佳的矫治方法,并同期矫治合并心内畸形。  相似文献   

12.
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2例,二尖瓣置换术9例,双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3例,肺动脉瓣成形术3例。同期矫治合并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和右室流出道梗阻。结果:术后早期残废2例,病死率5%。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3.2年),无复发及晚期死亡病你。结论: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低。尽早手术可避免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器质性三尖瓣返流(oTR)矫治手术的方法选择及近期风险。【方法】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40例oTR患者在本院手术,手术方法:三尖瓣成形(TVP)18例,三尖瓣置换(TVR)22例,作多因素分析确定围术期与住院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10%),其中TVP1例(5.6%),TVR3例(13.6%),两种方法的近期风险并无统计学差异(P=0.157)。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心力衰竭(P=0.011)是影响oTR住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肝脏肿大是术后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鉴于oTR三尖瓣结构变异大,术前超声误诊率较高,选择矫治方法应根据术中情况,TVP无法满意时,房位TVR是安全可靠的选择。降低oTR患者手术风险的关键在于围术期右心功能的保护,尤其是术前肝脏肿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2 2例 ,二尖瓣置换术 9例 ,双瓣置换术 4例 ,三尖瓣修复成形术 3例 ,肺动脉瓣成形术 3例。同期矫治合并畸形 ,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和右室流出道梗阻。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2例 ,病死率 5 %。术后随访 3月~ 5年 (平均 3 2年 ) ,无复发及晚期死亡病例。结论 :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低。尽早手术可避免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囊袋的病理改变与普通VSD不同,三尖瓣吓袋与膜部间隔瘤亦有区别,为VSD合并三尖瓣囊袋的患者进行手应予以注意。方法 经手术治疗42例病人,男18例,女24例,年龄4 ̄23(平均8。5)岁。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瓣认室间隔缺损跟三尖瓣的关系,观察三尖瓣的病理改变,并切开三尖瓣暴露真正的VSD。5例病人以带垫片双头针钱间断褥式缝合VSD,37例病人采用补片修补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联合心脏不停跳微创技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5年9月—2018年12月,采用外周体外循环右胸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联合心脏不停跳微创技术,完成多种心内直视手术4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40.95±15.95)岁;平均体重(57.03±12.74)kg;手术病种和术式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24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矫治1例、膜部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左心房肿瘤切除8例、右心房黏液瘤切除1例、三尖瓣Ebstein畸形改良Carpentier成型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竭行瓣叶和人工环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竭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1例。同期手术三尖瓣叶成形5例、人工环成形3例、改良De Vega环缩12例、右肺静脉异位引流隔离1例。   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完成,体外循环时间(81.18±39.07)min,腔静脉阻断时间(51.60±30.94)min,手术时间(177.15±45.05)min,呼吸机辅助时间(10.68±18.99)h,术后24 h引流量(241.86±64.38)mL,住院时间(13.33±12.43)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右房切口出血二次进胸止血1例,肺部感染2例,呼吸衰竭气管切开1例,血红蛋白尿1例。术后无手术死亡病例,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5年,无残余分流和明显的瓣膜关闭不全,无晚期死亡和再手术病例。   结论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联合心脏不停跳微创技术,可安全、简便、有效地应用于多种心内直视手术。2种微创技术联合应用临床效应互补,既有切口美观和外科微创的优点,又能获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52例人工生物瓣膜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异种心脏生物瓣膜置换的临床应用结果,评价生物瓣膜在瓣膜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及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在我科接受异种生物瓣膜置换术的患者52例,年龄13~73(52.4±14.0)岁,手术置入生物瓣膜53枚,合用机械瓣膜8枚;同期行双向Clenn分流术1例,B型预激旁路切除术1例,冠脉搭桥术5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结果:术后早期(30 d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平均随访25个月,随访率96%.随访病例生存良好,心功能Ⅰ级41例、Ⅱ级9例、Ⅲ级1例.心脏彩超示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结论:人工生物瓣膜置换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在保证手术技术的情况下.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的合理手术指征、方法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1月间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中度至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Devega成形61例,人工环成形65例。同时行二尖瓣置换8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4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病死率为3.2%,以术后第2年随访结果做为对比分析观测点,获访114例,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脏超声示右心房及右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共有20例仍有申度以上返流。结论在瓣膜置换术中据三尖瓣环扩大的部位及返流程度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具有更良好的中期疗效,围术期及术后加强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提高三尖瓣成形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