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FK866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6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FK866组、APAP组、FK866加APAP组。通过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酸(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iansferase,NAMP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FK866加APAP组中,ALT和AST分别为(13.969±0.290)、(7.150±0.669) IU/L,较APAP组明显降低(ALT:F=364.709,P=0.000;AST:F=130.398,P=0.000),可见肝脏组织小叶结构较清晰,细胞变性轻微,无明显淤血;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检测值分别为(176.333±0.775)、(79.765±1.000)、(147.083±1.000) pg/mL,较APAP组含量明显减少(IL-6:F=207.106,P=0.000;IL-1β:F=165.027,P=0.000;TNF-α:F=118.636,P=0.000);NAMPT蛋白表达水平较APAP组下调。结论:FK866在APAP诱导的ALI中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肝损伤动物模型,用原花青素对各组大鼠进行干预,观察原花青素在肝损伤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50 mg/kg)以及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50、250、500 mg/kg)共6组。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赖氏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并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原花青素各剂量组均能升高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P〈0.01),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组织损伤。结论原花青素对CCl4所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调控对乙酰氨基酚(acetyl-para-aminophenol,APAP)诱导的肝损伤(APAP induced liver injury,AILI)的作用机制。方法:髓系特异性 Notch1敲除(Notch1M-KO)和对照floxed Notch1(Notch1FL/FL)小鼠通过腹腔注射APAP构建AILI模型。留取小鼠血清标本,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反应分析法检测肝功能和细胞因子。留取小鼠肝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使用 Suzuki评分评估肝组织损伤程度,免疫印迹法检测TAK1、磷酸化TAK1(p-TAK1)、p65、磷酸化p65(p-p65)、Caspase-8(Casp-8)、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 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磷酸化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p-MLKL)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D11b、p-TAK1的表达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 结果:小鼠腹腔注射APAP后,肝脏病理提示肝细胞体积增大,窦道淤血,出现广泛的坏死。与Notch1FL/FL对照组相比,Notch1M-KO 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明显升高,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上升,HE染色显示肝细胞体积增大更明显,伴大面积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DCF探针检测显示原代肝细胞内ROS增加。肝组织p-TAK1表达增加,Casp-8的表达减少,RIPK1、p-MLKL表达增加。结论:在AILI中,髓系特异性Notch1敲除可活化TAK1,降低Casp-8水平,激活RIPK1-MLKL坏死性凋亡通路,加重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败酱草是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旨在探究败酱草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大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败酱草低剂量组、败酱草中剂量组、败酱草高剂量组、联苯双脂组.造模同时败酱草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灌胃败酱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过量所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ALI)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①生存实验: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PAP模型组、fer-1预处理组、fer-1后处理组、N-乙酰-L-半胱氨酸(NAC)后处理组,处理后观察7d,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②将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0 h组、fer-1组、APAP模型组(1、4、24 h)、fer-1预处理组(1、4、24 h).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T)以及肝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的水平;RT-PCR检测铁死亡标志基因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I4)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以及铁代谢相关基因转铁蛋白受体1(TFR1)、铁调素调节蛋白(HJV)、转铁蛋白受体2(TFR2)和铁调节蛋白1(IRP1)的表达.结果 fer-1前后处理与NAC后处理相比,能提高小鼠的生存率;相比于APAP模型组,fer-1预处理组的小鼠肝脏系数下降,肝功能指标ALT、AST得到改善,脂质过氧化指标MDA降低,铁死亡基因表达降低以及铁代谢紊乱得到改善.结论 fer-1预处理可减轻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机制主要可能是通过抑制铁死亡并改善了小鼠肝脏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张峰源 《重庆医学》2012,41(27):2887-2889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是植物王国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是一种有着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类黄酮,占葡萄籽提取物的85%。低聚PC的生物适应性好,生物利用度高,毒性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C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1],而且还能拮抗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2],具有较好的防癌、抗癌功效[3-4]。PC的抗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对乙酰氨基酚( APAP)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探讨低剂量脂多糖( LPS)预处理对APAP引起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①选取ICR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成APAP组和LPS+APAP组。禁食后,APAP组经腹腔注射APAP(300 mg/kg);LPS+APAP组经腹腔注射先给予LPS(50μg/kg),3 h后再给予APAP(300 mg/kg),密切观察小鼠存活状况,72 h后取材,测生化指标,行肝组织 HE 染色。②ICR雄性小鼠随机分成APAP 0、0.5、6、12、24、72 h组和LPS+APAP 0、0.5、6、12、24、72 h组。禁食后,APAP组腹腔注射APAP(300 mg/kg);LPS+APAP组腹腔注射LPS(50μg/kg),3 h后再经腹腔注射APAP(300 mg/kg),分别在每组对应时点取材。分离血清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用Beutler改良法测肝脏谷胱甘肽( GSH )含量。结果①APAP组给药4 h左右小鼠开始出现死亡情况,72 h存活率为50%;LPS+APAP组72 h内无死亡。②低剂量LPS预处理能降低血清ALT(P<0.05),减少小鼠肝脏坏死情况(P<0.01)。③ APAP组与LPS+APAP组肝脏GSH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LPS预处理能显著减轻APAP引起的急性肝损伤,这种作用不是通过减弱N-乙酰苯醌亚胺( NAPQI)耗竭GSH而产生的,可能与其激活了机体的免疫应答,抑制了GSH耗竭的下游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桑叶提取物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KM),分为对照组、APAP模型组、桑叶提取物组,每组10只。桑叶提取物组预防性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2 h后桑叶提取物组和APAP模型组腹腔注射300 mg/kg APAP,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取材,观察肝脏损伤情况,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AP模型组的肝组织肉眼可见部分点状瘀血坏死,血清中AST、ALT明显升高,HE染色镜检见肝脏组织有凝固样坏死;而桑叶提取物组的肝脏损伤较APAP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桑叶提取物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沙棘原花青素(Sea buckthom procyanidins,SBPC)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6月龄ICR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mg/kg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心肌病变组(DC)、SBPC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阳性药物对照组(Metformin,MET),每组20只。以正常小鼠为对照,每周测体重和血糖一次,4周后形成早期糖尿病心肌病变,持续4周给药,第5周应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各组小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糖尿病心肌病变组比较,SBPC高、中、低剂量组MDA含量、NOS活性明显降低,GHS-Px和SOD活性明显增强。结论:SBPC对6月龄糖尿病心肌病变小鼠心肌组织氧化损伤有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10.
HSP70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热体克蛋白70)HSP70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动态变化,进一步阐明HSP70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健康雄性小鼠40只,分别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用生理盐水稀释,550 mg/kg),在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后62,44,2,54 h分别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检测AST和ALT活性,同时取小鼠肝脏制备10%肝匀浆,每个时间点10只小鼠。同时取10只正常小鼠的血清和肝脏作为对照进行研究。利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HSP70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后,血清中AST和ALT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逐渐升高,24 h达到高峰,54 h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HSP70在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后6 h,其表达量略有增高,在24 h表达量达到高峰,说明小鼠肝脏的应激反应达到了高峰,此后HSP70的表达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HSP70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表达出现显著变化,可能在肝损伤的修复和再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苦参碱(KSJ)对对乙酰氨基苯酚(APAP)诱导的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PAP组、KSJ大剂量组[2.8 mg/(kg·d)]、KSJ中剂量组[1.4 mg/(kg·d)]和KSJ小剂量组[0.7 mg/(kg·d)],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和APAP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0%葡萄糖溶液10 ml/(kg·d);KSJ大剂量组、KSJ中剂量组和KSJ小剂量组分别注射相应浓度的KSJ葡萄糖溶液10 ml/(kg·d),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后1 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腹腔注射APAP 400 mg/kg,复制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小鼠予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模型复制结束后禁食不禁水24 h。24 h后,小鼠眼球采血,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6、TNF-α水平;取肝脏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APAP组比较,KSJ对APAP诱导的小鼠药物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包括降低血清AST和ALT水平(P <0.05),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P <0.05),以及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和肝细胞凋亡程度。同时KSJ对APAP刺激诱导产生的TNF-α和IL-6具有抑制作用(P <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KSJ对APAP诱导的小鼠药物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氧化应激,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葛根保肝茶(GGC)对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研究GGC的药理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维生素C组和GGC(100 mL•kg-1)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 d。末次给药后1 h,所有小鼠灌胃给予醋氨酚1 000 mg•kg-1,醋氨酚致急性中毒24 h后记录各组小鼠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维生素C组及GGC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以蒸馏水灌胃,维生素C组小鼠以1 000 mg•kg-1维生素C灌胃,GGC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以50 、100、200 mL•kg-1的GGC灌胃,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5 h后,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均一次性灌胃醋氨酚500 mg•kg-1,24 h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称取肝脏,计算肝系数;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制备肝组织匀浆,黄嘌呤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改良的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活性。结果:空白组小鼠死亡率为80%,维生素C组为40%,GGC组为50%,维生素C与GGC对醋氨酚致小鼠死亡的保护率分别为50%和40%。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系数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GGC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系数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GGC各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和MDA活性均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水肿性病变,肝脏呈大面积炎症浸润;GGC各剂量组小鼠随GGC剂量的增加,肝脏炎症浸润显著减轻,以200 mg•kg-1剂量组改善效果最明显。结论: GGC对醋氨酚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剂量增加保护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方胡黄连对D-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肝加欣组(545 mg/kg),复方胡黄连高(34 mg/kg)、中(17 mg/kg)、低(8.5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7 d,于第7天早6:00灌胃给药,2 h后造模,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1%D-半乳糖,体积为0.3 mL/10 g,24 h后摘眼球取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AST,取出肝脏组织,根据试剂盒的要求测定SOD、MDA的含量.结果 复方胡黄连对D-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其血清ALT和AST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中SOD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复方胡黄连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含量(P<0.01),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改善其损伤的病理结构.结论 复方胡黄连对D-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升高肝组织中SOD含量,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粗多糖(SC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CP低剂量组(50 mg/kg)、SCP高剂量组(100 mg/kg)和阳性药物组(联苯双酯,150 mg/kg)组,灌胃给药预处理15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10%CCl4 2.0 mL/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6 h后摘眼球取血,断髓,取肝脏,计算各组小鼠肝指数,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质量、肝指数、血清ALT和AST活性及TBIL水平、肝组织MDA水平及NO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GSH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SCP高剂量组小鼠肝脏质量和肝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SCP低、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SCP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BIL水平和NOS活性均降低(P<0.05或P<0.01)。与阳性药物组比较,SCP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仍较高(P<0.05或P<0.01)。HE染色,模型组小鼠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淡染,个别发生嗜酸性变性;SCP高剂量组肝细胞形态明显好转,肝细胞嗜酸性变性明显改善。结论:SCP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鞣花酸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鞣花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和高剂量鞣花酸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低、中和高剂量鞣花酸组小鼠分别以160、320及480 mg·kg-1鞣花酸连续灌胃14d。模型组与各剂量鞣花酸组小鼠均腹腔注射0.1% CCl4,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植物油,16 h后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计算肝脏指数;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基转移(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酸(AST)水平,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结果:实验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和各剂量鞣花酸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鞣花酸组小鼠肝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鞣花酸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匀浆中CA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中和高剂量鞣花酸组小鼠肝组织匀浆中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剂量鞣花酸组小鼠肝组织匀浆中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鞣花酸对CC1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480 mg·kg-1剂量最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FK506预处理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K506预处理对内毒素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研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LPS i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LPS、LPS FK组,绘制生存曲线,行两组间生存率动态分析;测定LPS注射后0,0.5,2,4,6,8 h血清TNF-α,IL-1β,ALT,AST含量,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LPS FK组小鼠72 h存活率为 46.67%,而LPS组小鼠仅10.00%(P<0.01).两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变化均呈先升后降趋势,TNF-α于2 h达峰值,IL-1β于4 h达峰值,相同时间LPS FK组TNF-α、IL-1β含量低于LPS组(P均< 0.01).LPS FK组小鼠8 h血清ALT、AST含量分别为(1.06±0.15)、(1.21±0.13) μkat/L,低于LPS组(2.51±0.47)、(3.97±0.36) μkat/L(P均< 0.01).肝组织病理示LPS FK组小鼠肝细胞肿胀坏死、胞质嗜酸性变及肝小叶炎细胞浸润均较LPS组减轻.结论:FK506预处理可减轻内毒素所致的急性肝损伤;FK506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NF-α、IL-1β含量,下调炎症反应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损伤(L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2.5 mg/kg)组、中剂量(5 mg/kg)组和高剂量(10 mg/kg)组,每组各8只.实验前5 d,槲皮素各剂量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剂量槲皮素,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微血管钳闭塞左肺门肺血管建立LIRI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损伤;测量小鼠肺组织湿/干重比(W/D)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肺组织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肺组织中PI3K-AKT-NFKB信号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呈剂量依赖性缓解LIRI引起的肺泡壁水肿、肺间质增厚、肺泡结构破坏和肺泡腔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降低肺损伤评分(P<0.05);ELISA结果显示,槲皮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LIRI小鼠肺组织和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含量(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槲皮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小鼠肺组织中p-p65/p65、p-IKBα、p-AKT/AKT和p-PI3K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槲皮素能有效改善小鼠LIRI,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减轻乙醇对肝组织损伤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灌胃市售白酒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同时在市售白酒中加入低、中、高剂量的GlcNAc作为干预组,记录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开始醉酒时间及醉酒持续时间,HE染色观察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肠道组织和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5mg/kg),低剂量氯胺酮治疗组(5mg/kg),高剂量氯胺酮治疗组(10mg/kg),每组12只。建立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注射LPS后4h处死大鼠,测肺湿/干重比,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蛋白浓度,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NO水平。RT.PCR测肺组织中.NOSmRNA表达,Western-blot测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LPS组大鼠肺湿/干重比、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蛋白浓度均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中TNF-α、IL-8、NO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同时肺组织中iNOSmRNA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均增加。而氯胺酮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较LPS组减轻,大剂量组作用更明显。结论氯胺酮通过抑制NF-κB表达,减少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