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中药的自主创新应遵循其固有规律,"药证对应"是其中之一,是中药的药性、药效规律,是中医在药学上的独有创造和贡献。"药证对应"把"证"作为药的效应对象和评价标准,以"证"鉴性,以"证"验效。"药证对应"是中药与中医高度统一的体现,是中药用于辨证论治的产物,脱离辨证论治去研究药性和药效,就会走向"中药非中医化"。"药证对应"超出了西医药的视野,是中医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方向,应当坚持以辨证论治为纲,选题立项、课题设计、假说论证、研究指标等,都要紧紧围绕"证",研究成果要为辨证论治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医炭药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国内古今文献资料为基础,综合中医炭药的研究,并进行分析、比较、整理和归纳.结果 与结论 中医炭药在血症、外科、妇科、消减药物毒性、利于药物炮制等多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方剂由二味或以上的药味所组成,是中药运用的高级形式.由多味药所组成的方剂虽以单味药的性能为基础,但又不是所组成药味功效的简单集合,中医方与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离合关系.试从方药离合的含义、方药离合现象、方药离合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认为方药离合是药与方在效用方面所表现出的某种趋同与分离的特性,方药离合普遍存在于方药配伍与运用的实践之中,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中药多种性能、药物不同配伍及所主病证的复杂病机等有关,其科学原理正逐渐为现代研究所揭示.方药离合蕴涵着中医学中"药-方-证-效"之间密切关联的科学问题,全面深入认识方与药效用的关系对于揭示中医辨证论治原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中有"脾藏意"及"香入脾"理论.以"呆"为关键词,对历代相关的医案进行统计后发现,中医治疗痴呆以调理脾胃的方剂使用最多(29.72%),其次是开窍醒神方剂(21.62%);在使用的192味药物中,频次最高的前10位依序为半夏、甘草、石菖蒲、茯苓、郁金、茯神、远志、当归、栀子、生地黄,其中石菖蒲、郁金、当归也属于古代本草记载的芳香药范畴.临床治疗痴呆一病,调理脾胃及善用芳香药或许是提升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也是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相互结合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角度探讨中风先兆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角度,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探讨古今医家对中风先兆防治的研究.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医学界能不断继承、发掘、完善中医预防医学理论,并将其充分运用到中风先兆的防治中,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癫痫临证方剂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治疗癫痫的处方遣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治疗癫痫的古籍文献534条,收录有效方剂532条,对方剂中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中药数据表,利用数据表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统计核心药物34味,将其按功效分为12类.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前10味药依次为朱砂、甘草、人参、牛黄、麝香、胆南星、远志、黄芩、半夏、大黄;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化痰药、开窍药.结论 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以镇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的朱砂是癫痫临证用药中最常用的药物;补虚类药是治疗癫痫最常用的药类;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化痰药、开窍药是中医治疗癫痫的重要增效配伍药类.此规律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基本与临床实际用药一致,故可作为临床医师治疗癫痫选方用药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多产伤肾",那么此处的"产"是否涵盖人流、药流等?中医对流产引起的经孕胎产诸疾早有认识.肾在女性生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1],肾虚对女性生殖生理功能影响巨大.本次研究拟通过调查来挖掘流行病学数据信息,探索育龄期妇女出现肾虚的主要原因,并揭示孕产次数与肾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药药对对中医临床处方的指导,以及对中医"方证相应"理论的研究具有的重要意义,追本溯源,并结合30年的妇科临床经验,对妇科经典药对灵活应用和扩展应用进行剖析和阐述,希望对临床治疗有益,对药对的继承和发展做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癫痫俗称"羊癫风",属中医痫证,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中药单药及复方制剂是中医临床治疗儿科癫痫的主要手段.为进一步增强对中药治疗癫痫的理论认识,促进中药在癫痫治疗中更合理和更有效应用.本文就抗癫痫中药单药提取物及复方制剂的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历代医家有关人体肝、脾的解剖和功能相关论述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现代医学对肝、脾等内脏器官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对中医"脏腑肝"、"脏腑脾"和西医"解剖肝"、"解剖脾"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认为:中医"脏腑肝"所对应的实体是西医"解剖脾"及其以"解剖脾"为代表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而中医"脏腑脾"所对应的实体则是西医"解剖肝"及其以"解剖肝"为代表的大小消化腺.并且认为,在中西医交流中,将中医"脏腑脾"翻译为"Liver",而将中医"脏腑肝"翻译为"Spleen"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王庆其 《中医学报》2020,35(3):464-468
从3个方面讨论中医经典"活"在当下:①从文化演绎经典。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技术,由生存方式衍生了中华文化,由生存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医学。前者属于"道",后者属于"术"。《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医疗实践经验相互融合的结晶,文化是"根"与"魂",医学是大厦。②用经典激活临床。倡导"读经典,做临床"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用中医经典激活临床的思维,旨在提高临床疗效;二是通过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经过提炼升华,旨在拓展经典理论创新,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③从科研拓展经典。《黄帝内经》理论指导科学研究有两种思路,一是用临床及实验研究验证经典理论的科学价值;二是借鉴经典理念,进行理论创新,设计治疗方案,进而结合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创制新药,取得疗效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阐释中医文化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为中医学的科学继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案。方法:理论研究。结果:(1)提出"生态范式"假说,基本内容:其一,提出了阐明中医文化基础及其科学内涵的一种方案;其二,提出了阐明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的一种方案(2)假说的特色:其一,简单性,主要基于四个理论(生物学、生态学、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拓学);其二,系统性,针对中医理论及其文化基础这一整体系统;其三,协调性,主要反映在文化与医学、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其四,实用性,可用于教学、临床和实验研究。结论:提出"生态范式"假说,初步阐明了中医文化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为中医学的科学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开启中医奥秘之门的“生态范式”假说(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和阐释中医文化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为中医学的科学继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案。方法:理论研究。结果:(1)提出"生态范式"假说,基本内容:其一,提出了阐明中医文化基础及其科学内涵的一种方案;其二,提出了阐明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的一种方案(2)假说的特色:其一,简单性,主要基于四个理论(生物学、生态学、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拓学);其二,系统性,针对中医理论及其文化基础这一整体系统;其三,协调性,主要反映在文化与医学、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其四,实用性,可用于教学、临床和实验研究。结论:提出"生态范式"假说,初步阐明了中医文化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为中医学的科学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是中风病证候计量诊断标准,为中风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了依据。对该标准的应用现状做一简要阐述,分析了该标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按照量表学的方法,建立更加科学的,信度、效度较高的新一代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中医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临床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其核心是脏腑辨证,但“证”的客观化诊断依据较少,不利于临床和科研工作,严重制约了中医理论的发展,是造成当前中医理论和临床迟滞不前的主要症结,建议遵循“继承与发展”的原则进行证候规范化工作,首先是“继续”,即在梳理古典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症状和证候诊断标准,不必求全但求实,借鉴循证医学,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重新评价中医临床工作,重新评价中药和中成药疗效,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病,证,药结合,先确定西医疾病,然后辨证分型,再选择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以“络病证治”为总纲,以“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为两翼的中医络病理论体系就是传承了历代医家关于络病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临证经验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系统构建的创新理论,开辟了临床重大疾病防治的新途径。以络病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为基石,将临床有效组方转化为系列中药创新药物,在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微血管病变、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防治及抗衰老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与创新是中药学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创新药物的开发是中药企业发展竞争的关键,也是中药企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新药的研发需要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本文主要阐述了以科研项目为创新特征的培养方式,建立了中药学“阶梯式”创新与实践的培养模式对本学科教学的培养体系,并对大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进行培育,以及就目前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异病同治"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试以张介眉教授研制的"华夏小葱制剂"为例,探讨这一理论在中药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在肺癌治疗中十分重视证候。证是证据,候是外观,是病人的临床表现。从四诊获取信息、证据后,进行辨证治疗。中医学还十分重视肿瘤医学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也注重名著、医案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中医学在这些方面和循证医学强调从文献所获取的系统信息指导临床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肿瘤学与循证医学关系源远流长。中医中药治疗肺癌已有许多取得较好疗效的临床报道,其成绩是可喜的,但或多或少存在方法学方面的问题。例如随机方法过于随便,两组基线缺少可比性;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双盲随机化对照的临床试验;在对照物的选择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阳性对照物本身的临床疗效就是个问题;还存在着对病例近期疗效判定不太严格的问题,所统计的近期疗效(CR PR)存在样本误差。当然中医中药治疗肺癌有它的优势和特色,其主要特点是能控制病灶生长或使病灶生长缓慢,与此同时,患者的体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生存期有明显的延长。“生存率作为金标准”,这对中医中药来说有其特定的价值。只有按照循证医学的规律,选择多个中心(中医医院、西医医院共同参与),采用公认的西医治疗方案以及按照盲法、严格随机化对照原则,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中西合璧,治疗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生长和转移,防止早中期NSCLC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新的治疗策略,这样的科研结论才具有更高的科学性,中医中药才能进一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浅谈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指出把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引入到中医药研究中 ,不仅为阐释中医药理论、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探讨中药的作用机理和研制新药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工具和手段 ,而且还将启迪新的思想和发展新的诊疗技术 ,并将对中医药学的变革和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