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们常问,古代本草没有药理试验,没有毒理学研究,更没有药物成分分析,他们是怎样发现、发明那么多有效药物的呢?这确实是个难题,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无法还原上古时期人的生活环境与思维.这让我想起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序中的一句话[1];“盖欲读经者,读于无字处也”.简言之,读懂《本经》不仅仅在字面上,而是要读懂古圣的思维方式,才有可能真正认知每一味药.为此,本讲拟从本草与五行的某些侧面,浅析《本经》中的类比思维,也许能为学习《本经》提供一些帮助,甚至,能从中萌发更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言"情志"多,论"神志"少.后者不仅包含七情,还涉及神、魂、魄、意、志等.本讲从神与五志入手,对《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为《本经》)中与神志相关的药物进行归类分析,以了解古圣如何认知及应用本草,改善或健全脑功能,校正失衡的心理与情志,达到维持神志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胡随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兼任国务院学位办第五届终审委员(中西医结合学科组),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主要从事中医肝脏象传统理论的现代研究;抑郁症中医证治规律研究;中药新药药效学、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5.
6.
男科病证“男子五劳七伤”主要包括阴痿不起、无子、囊下湿(痒)、泄精等,本文基于《神农本草经》对男性病相关用药进行归类,并举例说明肉苁蓉、淫羊藿等药物在男性疾病中的使用方法,以期为临床男科医师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数量、分类、性味、功效等特点,并分析其现代临床研究应用情况。方法 查阅《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的药物记载,分析治疗疟疾药物的分类、性味、功效等特点;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讨《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现代研究应用情况。结果 《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数量总计为23味,在全书占比为6.30%。23味药中,以植物药最多共计18味,动物药5味,无矿物药;在品次上:上品药5味,中品药5味,下品药13味。药物性味以辛温、辛平为主,其中苦味药7味,甘味药1味,辛味药11味,咸味药4味,无酸味药物;性温热药9味、性寒凉5味、平性药9味。功效主治以温疟类药物最多共计16味;治疗痎疟、截疟药物各2味;治疗疟疾、主疟、鬼疟药物各1味。结论 《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疟疾药物的数量总计23味、在全书占比相对较高,药物以植物药为主;多为下品药物;主治以温疟为主。  相似文献   

8.
半夏是《伤寒杂病论》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其中《伤寒论》所载方剂中使用18次,《金匮要略》方剂中应用36次。以《神农本草经》中半夏之功效为纲,分别探讨不同经方中半夏的功效与配伍,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经方的运用。如半夏主伤寒寒热、止汗,多配伍柴胡、黄芩,以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为代表方;主心下坚、肠鸣,多配伍黄连、干姜,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为代表方;主下气,多配伍旋覆花、赭石、人参,以旋覆代赭汤、大半夏汤为代表方;主喉咽肿痛,多配伍苦酒、麦冬、人参,以苦酒汤、麦门冬汤为代表方;主胸张、咳逆,多配伍干姜、瓜蒌、黄连等,以小青龙汤、小陷胸汤为代表方;主头眩,多配伍生姜、茯苓,以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为代表方。《神农本草经》的中药理论阐述是张仲景遣方用药的指导思想,而张仲景亦结合临床对《神农本草经》中半夏的功效应用加以拓展和发挥,并集中体现在《伤寒杂病论》之中,《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互参探讨半夏的性味与功用,以期拓展半夏其他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菖蒲 原文:菖蒲,味甘,温.主风寒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一名昌阳. 译文:菖蒲,味甘,性温.主治风寒湿之痹证,咳逆气急.能使心窍开通,以使得以助益.能使九窍通利,耳能听到的声音清楚,眼睛能视物清晰,能使声音发出来.久服使身体轻巧,使人无虚妄,而且不迷糊,使寿...  相似文献   

10.
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出自《金匮要略》,指当无形病邪与有形实邪相合时,应根据其所相合情况的不同,施以恰当的攻逐方法以祛除有形实邪,从而使无形病邪无所依附而祛除。张仲景所谓无形之邪包括热邪、暑邪、寒邪、风邪、疟邪等;有形实邪包括水湿痰饮、宿食、瘀血等。无形之邪与有形实邪相合的类型共有热邪与水湿相合、寒邪与水湿相合、风邪与水湿相合、暑邪与水湿相合、热邪与痰饮相合、寒邪与痰饮相合、疟邪与痰饮相合、热邪与宿食相合、寒邪与宿食相合及热邪与瘀血相合10种。临床中,可根据两邪相合类型的不同,通过发汗、利小便、泻下、涌吐、下血、排脓等方法攻除有形实邪,使无形病邪无所依附,从而达到共同祛除两邪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徐景藩教授从医60载,尤擅脾胃病诊治。徐老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外感六淫、忧思过度、脾胃虚弱等,病机总属胃失和降、气机失调,病位在食管,与胃、脾、肝关系密切。治疗上强调应着重调理胃、脾、肝三脏,以降、和、消为治疗大法,降法如和胃降逆、升脾降胃,和法如疏肝和胃、清肝和胃、调和身心,消法如消食化积、消痰化气、活血消瘀。并独创了糊剂卧位服药法以顾护食管黏膜。  相似文献   

12.
论脾胃的气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与临床两方面探讨与反证了脾胃间存在着阴阳相助,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的气化结构,揭示脾胃生理的内在机制,说明脾与胃密切的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万事万物可以看成由五行按照比例轻重相杂相和而成,并且都充斥着气的升降出入。将五行生克和脏腑气机两大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阐明五脏的生克关系,从而加深对脏腑生理功能、病因病机的理解,指导治法、方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汪剑  江南 《中医学报》2016,(12):1922-1924
彭子益医学圆运动学说是对历代中医气机升降学说的高度发挥,核心思想是"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其来源于《黄帝内经》,取法仲景,旁参易水东垣,承袭黄元御之论,是对中医升降学说的发展。厘清彭子益圆运动学说的学术思想源流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彭氏医学思想,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脑为髓海、精明之府,主宰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及感觉运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产生的水谷精微通过脾的升清作用充养脑髓。脾藏营舍意主思是脏腑情志理论的重要体现,说明脾胃与脑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脾胃的气机升降功能是脾脑相关的桥梁。脾与脑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脾藏营舍意主思与脾胃为枢的功能上,为防治脑部病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论“脾主运化”的机制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脾主运化为脾脏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脾主运化的内在动力是气机的升降运动,实质是通过升清降浊主导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气化过程.脾主运化的是全身组织器官物质和能量新陈代谢活动的调控机制,也是五脏功能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临床应根据脾主升、喜燥恶湿的特性,对于脾失健运之证,宜健脾配合升脾、醒脾之法;对于临诊应用祛邪药物及机体营养及疾病耗损时,亦同时需考虑固护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并总结国医大师王琦院士治疗精液不液化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精液不液化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收集并规范王院士门诊收治精液不液化患者病例数据,通过频次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病例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明确核心组方并挖掘潜在新处方.结果 共纳入有效医案28份,处方51首,涉及中药77味,得出高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