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南省2004~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NT)近年发病特点,分析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为制订全省消除NT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NT监测方案开展监测,纳入AFP监测系统运行。NT个案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利用Excel2003进行分析处理。结果2004—2005年度全省共监测到NT病例147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83‰和0.64‰,病死率11.6%,病例中流动儿童占23.2%。多数市县都有NT病例发生,两年发病率都大于1‰的有东方、白沙、乐东、陵水、琼中5市县,东方的bit发病率最高,为2.51‰。病例中93.9%在家中分娩,94.2%的病例为不洁接生,患儿母亲接受过产前检查的仅占14.3%。病例报告以县级以上报告为主。占84%。结论在家分娩和旧法接生仍是全省NT发病的高危因素。提高孕妇住院分娩,普及新法接生,是控制NT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1999~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原因和病例的流行学特征,为调整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与急性弛缓性麻病例监测系统运行同时开展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按国标GB诊断病例,所有监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所有资料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EPLlinfor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3年,海南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报告病例共403例,其中发病主要集中在历年发病率≥1‰的陵水、东方、保亭、三亚、琼中、五指山、屯昌等少数民族地区。本地居民产妇在家不洁分娩,经未接受培训的人员接生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占89.8%,流动人口发病占18.36%。所有母亲几乎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TT)。结论海南省经过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有效降低了发病率,但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任务仍十分艰巨。因此,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妇对生育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制定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方法,并与之同时运行。结果全市两年共监测病例3例。监测结果表明:在家分娩、旧法接生及病儿母亲均无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等是发病主因。结论消除旧法接生及提高育龄妇女TT接种率,是实现消除NT最经济简便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谢超  陈长  李放军 《当代医学》2007,(19):103-104
目的 了解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1996~2006 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1999年以来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省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湘西、湘南地区.目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较低,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病例男女性别比差异较大,分别为2.32:1和2.57:1.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中,在家不洁分娩和无TT免疫史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湖南省经过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工作,有效降低了发病率,但实现消除的目标还有距离.  相似文献   

5.
谢超  陈长  李放军 《当代医学》2007,(10):103-104
目的 了解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1996~2006 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1999年以来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省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湘西、湘南地区.目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较低,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病例男女性别比差异较大,分别为2.32:1和2.57:1.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中,在家不洁分娩和无TT免疫史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湖南省经过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工作,有效降低了发病率,但实现消除的目标还有距离.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在海南省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研究,为我国制订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和PPS调查方法调查NT死亡率、育龄妇女TT接种率、抗体水平;开展NT病例监测,对育龄妇女进行TT突击接种并与儿童常规免疫系统同时运行,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结果 三亚、琼中NT发病率逐年下降,2001年三亚已降到1.07%,琼中县达到0.92‰,育龄妇女TT3针累计接种率达到95.1%、97.8%,育龄妇女TAT水平血清学监测结果与接种率调查结果一致,育龄妇女TT 1针接种后可产生保护水平TAT,并且有51%的人可维持13个月左右,在符合最短间隔条件下,不同免疫间隔TAT差异没有显统计学意义。建议 将育龄妇女TT接种与计划生育工作密切挂钩,在育龄妇女领取计划生育指标时,必须出示TT接种证,使育龄妇女TT接种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郑雁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43-1843,1888
目的了解陵水县新生儿破伤风(NT)发生原因。方法对陵水县1999-2004年NT的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NT发病率波动在1.64‰-4.62‰,发病率≥3700的乡镇有5.8个,病死率为33.3%.80.0%。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男性为多,发病平均在出生后7d内。NT病例中在家分娩的占88.9%.100.0%,其中接生员未接受过培训的占50.0%-100%,所有NT母亲仅有2例未全程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NT病例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结论实现消除NT的防治工作,应把贫困、边远、交通不便的地区作为重点,还要提高产妇的住院分娩率,普及新法接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凭祥市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特征,探讨今后控制对策。方法 对2000~2005年凭祥市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统计资料及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凭祥(县级)市是一个10万人口的边境小城,NT发病呈上升趋势,6年共NTl9例,其中本地人口病例18例,流动人口1例;2000~2005年凭祥市(本市人口)NT发病率在1.15‰~5.57‰之间,发病率〉1‰,病死率为25.0‰~100.00‰;全市4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以上石镇病例最多;全市除2、11、12月无病例外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病例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病例的68.42%;发病日期最早为3d。最长为10d。患儿母亲均无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患儿均在家中出生且均为农民,以男性为多,占68.42%,所有接生员均未接受过正规培训。结论 今后应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普及新法接生;加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妇幼保健工作,宣传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知识.有计划地开展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工作;提高医务人员NT报告意识和流行病监测人员的责任心,是提高监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情况,确定高危人群,为消除NT策略与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4-2010年NT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4-2010年共报告NT病例365例,发病率为0.96‰,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57∶1;死亡40例,病死率为10.96%,发病时间越短,病死率越高;病例主要为流动人口,特别是外省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全年均有病例发生,6-8月发病较多;发病时间集中在2~10d之间,4~8d为发病高峰;病例以在家由未经培训人员或家人接生为主,大部分为计划外生育,母亲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只有少数做过产前检查。结论广州市消除NT的重点在于流动人口,要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倡导住院分娩、提倡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完善NT监测系统等综合防控措施,并将计划生育和消除NT的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三亚市农村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效果。方法 采用PPS法随机抽取的30个调查点,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方法检到了436名(15-35岁)育龄期妇女的破伤风抗体及其一般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66.97%的育龄期妇女县破伤风保护水平抗体(HAU≥0.01IU/ml),保护水平随接种针次剂的增加而增高。2001年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率1.07‰比1997年NT发病率8.30‰下降87.11‰。结论 TT接种对消除NT效果显,应加强对15-25岁低年龄组育龄期妇女的TT接种。  相似文献   

11.
破伤风194例中,新生儿破伤风94例,占48.5%。误诊5例,占2.6%。收住院124例,病死率12.1%,新生儿为18.2%。在综合治疗中,应用大剂量TAT、安定和静脉滴注普鲁卡因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的新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破伤风护理的新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儿病死率。方法 对26例患儿采用止痉镇静药控制痉挛,早期胃管鼻饲喂养,提供营养支持,脐部彻底清创后暴露,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26例患儿中,1例放弃治疗,4例因呼吸衰竭死亡,21例治愈出院,治愈率80.8%。结论 有效、合理地控制痉挛及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脐部彻底清创后暴露、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等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破伤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谭丽君 《基层医学论坛》2005,9(12):1133-1134
目的总结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2例新生儿破伤风患者安置在专护病房、保持呼吸道通畅、窒息及脐部处理、输液、给氧、低温发热护理、皮肤护理、营养供给,预防并发症等。结果治愈48例,好转13例,死亡8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死亡率高,周密细致的护理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种佐剂对破伤风抗毒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佐剂的改变对制备破伤风抗毒素质量的影响;方法:用两种新型佐剂免疫马后,制备精制破伤风抗毒素,并对其结果进行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的要求;结论:新佐剂的应用对破伤风抗毒素的各项质量指标无不良影响,比活性及F(ab)2含量比过去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晋城市健康人群破伤风免疫水平,制订相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市辖区内5个乡镇,分4个年龄组共监测217人,用间接血凝试验法测定破伤风抗毒素.结果:健康人群血清217份,破伤风抗毒素阳性198人,阳性率91.24%;平均浓度0.1766 IU/mL.结论:晋城地区人群破伤风免疫水平处相对较高水平,但25岁~29岁人群达保护水平者为80.4%,提示今后应继续做好破伤风抗毒素的接种,同时还可考虑开展成人特别是育龄期妇女的破伤风类毒素的免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海南省三家、琼中开展破类疫苗(TT)接种的经济效益,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通过个案调查统计患的住院、门诊、防护、丧葬等费用,以及有关人员对家庭、社会应创造的收入和价值,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工作中投入的经费计算成本-效益。结果 在高危地区实施破类突击接种和常规免疫后,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数大幅度下降,年平均下降了81.7%,两市县减少费用和创造价值合计为每年350974.4元,成本效益比值为1:12.38,经济效益十分显。结论 在育龄妇女中开展TT接种,是老少边穷地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最快速、经济、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2000~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宁波市新生儿破伤风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00—2003年新生儿玻伤风监测资料采用Excel 20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35‰—0.65‰。在家中出生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95.2%。由未经培训的接生人员及孕妇自己接生的病例占总病例的96.5%。结论应重点监测流动人群,尽可能动员孕妇住院接生或采用科学的消毒接生方法,及时发现育龄期妇女并给予破伤风类毒素接种以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安定为主治疗新生儿破伤风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大剂量安定为主的治疗方案对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方法:1998年至2003年收治的57例新生儿予以大量安定为主的治疗,安定的用法为:每次0.5 mg/kg-1 mg/kg静脉注射,每(1 h~2 h)/次,每次注射时间不少于3 min。抽搐好转后予以每次0.5 mg/kg-1 mg/kg的安定鼻饲,每(2 h~4 h)/次,然后根据患儿抽搐控制情况逐渐减少鼻饲安定量及延长鼻饲时间直至停药。结果:57例患儿中安定最大用量为每天15 mg/kg,最小用量为每天8mg/kg,单次最大剂量为1.5 mg/kg。治愈31例(54.4%);好转12例(21.1%);无效5例,其中3例应用肌松剂联合机械通气后治愈,2例需加用鲁米那或亚冬眠;放弃9例。治疗期间仅1例因呼吸抑制需行气管插管。结论:大剂量安定治疗破伤风经济,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静脉吸毒所致破伤风与常见的外伤引起的破伤风在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上的不同点.方法 15例静脉吸毒所致破伤风与24例外伤引起的破伤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静脉吸毒所致破伤风与常见的外伤引起的破伤风相比,没有明确的外伤史,临床症状复杂,常合并其他血源性传染病.结论静脉吸毒所致破伤风有特殊的症状,在诊断和治疗上应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