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析不同频次针刺治疗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60例,分为A组(n=30)和B组(n=30).B组患者每周治疗3次,A组患者每周治疗5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ortland评分、Stennert评分以及总有效率.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ortland评分、Stennert评分以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每周3次与每周5次治疗效果相近,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针刺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针刺频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拔罐综合疗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患者选用针刺结合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28例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放血、拔罐疗法治疗面瘫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疗程缩短,是治...  相似文献   

3.
针刺温灸按摩治疗面瘫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温灸按摩综合疗法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36例面瘫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采用针刺温灸按摩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应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8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为73.68%,总有效率为97.36%.两组比较,治愈率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温灸按摩综合疗法治疗面瘫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样将观察病例分为小针刀治疗组30例,采用小针刀治疗,每周1次,电针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治疗,每周3次,2组均4周为1疗程.结果:小、针刀治疗组30例中,临床治愈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电针对照组30例中,临床治愈8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针刀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疗效优于电针疗法,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巨刺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观察巨刺法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巨刺组)、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0例.对照组取足三里、合谷、阳白、颧髎等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刺对侧相应穴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且治疗组中没有出现倒错现象.结论:巨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周围性面瘫病人与正常健康志愿者的针刺前、针刺中以及针刺后fMRI的对照研究,探讨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神经生理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分为2组,面瘫组35例,正常对照组24例.2组采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采集针刺前、中、后3个静息态和1个针刺任务态的功能数据.利用AFNI程序分析任务态的针刺脑激活区,以及静息态的PCC、SI(左侧和右侧)、MI(左侧和右侧)以及SⅡ(左侧和右侧)的功能联系区.对所有fMRI数据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并用Monte Carlo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校正.结果:任务态组内分析显示2组均可见多个脑区激活;静息态组内分析显示针刺前、中、后2组的PCC、SI、MI和SⅡ都与其他脑区存在着广泛的功能联系;组间分析显示面瘫组针刺前左侧SI和右侧MI与运动前区的功能联系增强;针刺中2组之间的功能联系没有显著性差异;面瘫组针刺后双侧的SⅡ与视觉及听觉皮层的功能联系减弱.结论:1)面瘫病人感觉运动皮层之间的功能联系增强;2)2组之间的针刺即时效应存在少许差别,针刺后的差别更加明显;3)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机制是针刺作用通过强化感觉运动皮层之间的相互功能联系,促进脑功能重组,实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重点施术,针刺加激素治疗面瘫与单纯行针刺治疗面瘫以及单纯行药物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针刺加激素组41例,单纯行针刺组40例,单纯行药物治疗组40例.三组患者随就诊年龄、性别、病程的不同,但接受治疗的疗程观察具有可比性.结果 三组治疗1个疗程后针刺结合激素疗法疗效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针刺结合激素疗法治疗面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调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早期轻调、中期中调、后期微调的三调针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评分、后遗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 7%,对照组有效率为70. 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采用三调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采用常规针刺配温针灸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针刺配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6.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药物联合针刺治疗面瘫与单纯药物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3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药物联合针刺)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有无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有效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药物联合针刺治疗面瘫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面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