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膜环状细胞在诊断干眼病有一定的重要位置,而杯状细胞的密度与上皮细胞形态有着密切关系,为此我们观察了10例正常人穹窿部结膜的细胞表面结构,为探讨干眼病提供了正常的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结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最佳方法,研究其生长特性,为毒理实验及体外结膜上皮移植提供基础。方法分别用3种培养方法:(1)组织块培养法;(2)混合肖化法;(3)组织块消化后贴壁法来培养人、兔的结膜上皮细胞,观察细胞状态、不同部位的长生特性等,并尝试在羊膜、饲细胞层上培养建系。结果3种培养方法中,组织块培养法能获得较纯的结膜上皮细胞但生长缓慢,消化法能获得大量细胞,生长较快,但常常混有其它杂细胞,组织块消化后贴壁法获得细胞量较少。观察到来自兔、睑结膜及穹隆部结膜上皮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细胞量多,来自球结膜的细胞生长较慢。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人结膜上皮细胞K13染色阳性。结论组织块培养法及混合消化法皆能培养结膜上皮细胞,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3.
保存人羊膜用于兔眼表面重建的印痕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术在角膜缘缺陷兔眼表层重建中的作用,并探讨印痕细胞学检查法随访的价值。 方法:建立兔全角膜缘缺陷的动物模型,实验眼早期应用保存的人羊膜移植于受损区域,对照眼常规保守治疗,观察其角膜新生血管及上皮层愈合情况。上皮层愈合后,采用印痕细胞学检查,定期对角膜区上皮进行表层细胞学检查。 结果:对照眼角膜上皮层愈合较慢,新生血管粗大丰富,上皮细胞层不稳定,含有杯状细胞。羊膜移植的眼表面上皮层愈合快,新生血管细小,上皮层光滑、稳定,周边部在上皮愈合1 个月后仍含有丰富的杯状细胞。 结论:羊膜移植能促进上皮细胞移行,抑制上皮细胞凋亡,获得稳定的眼表层。羊膜移植后,上皮仍表现为结膜型上皮。印痕细胞学检查简便、无创,可满意地用于随访眼球表面情况  相似文献   

4.
新型长期泪道塞治疗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洁  龙潭  杨华  刘先宁  朱秀萍 《医学争鸣》2008,29(23):2189-2192
目的:探讨使用Smart PLUG 500泪道塞进行泪道栓塞治疗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病的效果.方法: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病患者共53例(106只眼)在表面麻醉下行泪道栓塞治疗,并于术前及术后对干眼症状、共焦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密度、上皮细胞下神经纤维形态、泪膜破裂时间、Shirmer Ⅰ试验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进行对比.以了解该手术的疗效.结果:术后所有干眼病患者的干眼症状明显减轻,上皮细胞密度增加,上皮细胞及上皮下神经纤维形态有所恢复,泪膜破裂时间延长,Shirmer Ⅰ试验结果增加,结膜印迹细胞学分级降低,并且未见有文献所报的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术后仍需人工泪液等辅助治疗.结论:通过使用Smart PLUG 500泪道塞进行泪道栓寒治疗可以非常明显的缓解水样液缺乏性十眼病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但是有部分严重干眼病患者术后仍需其他辅助治疗,可能是这部分患者的跟表结构由于长期而严重的损伤导致无法恢复正常,因此对于干眼病患者在眼表发生不可逆性损害之前即应早期行泪道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体外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的效率,确定体外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的最佳方法,建立兔结膜上皮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结膜上皮干细胞的鉴别、定位及其增殖分化提供基础。方法分别采用DispaseⅡ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胰酶/EDTA混合消化法获得兔结膜上皮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在不同时间观察细胞的形态,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组织块培养法细胞生长较慢,胰酶/EDTA混合消化法容易有成纤维细胞等污染,DispaseⅡ化法能够获得大量的较纯净的结膜上皮细胞,细胞生长增殖快,免疫荧光pan-cytoeratin染色阳性.部分细胞MUC5AC染色阳性。结论DispaseⅡ消化法是进行体外结膜上皮细胞培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对结膜杯状细胞及结膜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角膜中央直径8 mm上皮刮除),建模后使用盐酸林可霉素滴眼,用法为3次/日,1滴/次,观察时间为7d.在模型建立后第l、4、7天共3个时间点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膜组织透射电镜检查,对结膜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造模前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平均值为66.367±2.466(个/每200 pan×150 μm面积),Nelson 0级;造模后第1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平均值为2.933±0.242(个/每200 μm×150 μm面积),Nelson 3级;造模后第4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开始恢复,平均值为17.350±0.991(个/每200μm×150 μm面积),Nelson 2级;造模后第7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已明显恢复,平均值为32.467±2.244.(个/每200 μm×150μm面积),Nelson 1级.结膜组织透射电镜检查可见到造模后结膜杯状细胞大量减少,分泌颗粒排空,细胞凋亡,结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胞核固缩,胞质中可见溶酶体,上皮下及上皮细胞间炎症细胞浸润;随时间推移,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逐渐恢复,初期细胞形态欠规则,结膜上皮细胞胞间隙大,连接松散;后期杯状细胞数量明显恢复,形态饱满,分泌功能开始恢复.结膜上皮细胞分化好,细胞连接较为紧密.结论 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可造成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下降及分泌增加,同时可造成结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炎症细胞浸润.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功能以及结膜上皮细胞正常结构可在一定时间内自行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结膜上皮细胞的方法。方法 兔眼结膜上皮组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别种植于培养皿及处理过的羊膜上,培养2周,观察结膜上皮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 接种在培养皿的结膜上皮8天左右组织块之间可融合成膜状,细胞为单层上皮细胞。接种在羊膜上的结膜组织,生长较快,6天左右组织块之间可互相连接,融合成膜状,细胞为复层上皮细胞。免疫组化鉴定,结膜上皮细胞CK13染色阳性。结论 组织块培养法是结膜上皮细胞培养的较好方法,种植在羊膜上可获得复层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IC)在结膜松弛症(CCH)发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组15人30眼,结膜松弛组15人30眼,除采用泪液分泌实验I(Schirmer I)、泪膜破裂时间(BUT)、虎红染色(RBS)及荧光素染色(FLS)计分等常用眼表泪液功能检查,重点采用CIC,通过观察结膜上皮细胞情况及杯状细胞数来了解正常眼、结膜松弛眼的泪膜黏液层的情况。结果:Schirmer I试验结膜松弛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膜松弛症组BUT、虎红染色、荧光素活体染色异常较对照组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印迹细胞学分级及杯状细胞数组间均有显著的差异,正常组分级主要集中于0级,CCH的分级主要集中于1级和2级,杯状细胞与RBS、FLS计分呈负相关,与BUT计分呈正相关。结论: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通过分级、观察杯状细胞数变化,了解正常人与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黏液层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兔眼结膜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最佳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结膜的生物学特性和结膜重建提供基础。 方法 分别用组织块法培养结膜上皮细胞和混合消化法培养结膜基质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方式和形态特征;收集第2代细胞,-80℃冻存。结果 兔眼结膜上皮细胞和上皮下成纤维细胞可以在体外成功培养,结膜上皮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成纤维细胞呈长梭形;冻存细胞1个月后复苏成功率达80%。结论 组织块法和混合消化法培养可成功获得结膜上皮细胞和上皮下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结膜上皮细胞不仅在体内具有较高的再生能力,而且在体外培养同样表现出较高的繁殖活性。细胞接种后4 ̄5d即长成单层,紧密连接,细胞形态多为多边形,部分细胞显示类啤酒株外观。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可见丰富的微绒毛,显示出旺盛的代谢及分泌功能,为体外药物毒理及药物筛选提供了一个良好模型的组织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