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灶周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后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强制性运动(CIMT)组、电针组和电针联合CIMT组,每组以7、14、21、28和35d为时间点再随机平均分为5个亚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分别行相应治疗,以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GAP-43、GFAP阳性细胞数,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GAP-43、GFAP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潜伏期和穿台次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比较,CIMT组和电针组潜伏期和穿台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联合CIMT组潜伏期和穿台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也显著低于CIMT组和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电针组与CIM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在14、21、28d时电针联合CIMT组GAP-43表达显著上调,而GFAP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联合CIMT组GAP-43阳性细胞数多于CIMT组和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联合CIMT组GFAP阳性细胞数少于CIMT组和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5d缺血区周围GAP-43表达增加、GFAP表达减少,但与CIMT组和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CIMT可促进脑梗死灶周围GAP-43的表达,抑制GFAP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及梗死灶周围皮质ROCK1和ROCK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大脑缺血组织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穴位组,每组10只。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大鼠麻醉苏醒后90 min对电针穴位组大鼠进行电针刺激,每天1次,连续14 d。分别在术后1、3、7、14 d时对各组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术后14 d时,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中ROCK1、ROCK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术后7、14 d,电针穴位组mNSS评分较模型组下降(P<0.05)。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ROCK1和ROCK2蛋白表达上调,电针穴位组ROCK1和ROCK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5)。结论 电针刺激促进局灶性脑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其下调ROCK1和ROCK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GAP-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莉  李玲  饶志仁  邱建勇  袁华  王建 《医学争鸣》2001,22(16):1469-1472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的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采用光化学法制成脑梗死模型后,随机分康复组,制动组,自由组及正常组,每组大鼠在1,3,7,14,21,28d取脑组织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脑梗死大鼠各组不同时期脑的GAP-43表达。结果:1,3,7,14d脑梗死周边区可见GAP-43阳性细胞,21,28d时梗死周边GAP-43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康复组较制动组在7,14d明显增加,尤以胼胝体为。结论:康复训练可引起损伤周边区GAP-43表达的变化。提示该区有促进神经新生枝芽的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电针法对脑梗死模型大鼠GAP-43表达的影响,探索其对神经功能再塑的影响机制,为临床运用通督调神电针法治疗脑梗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PF级雄性大鼠64只,体质量250~280g,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4个大组,每组16只大鼠。每个大组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选取7d和14d两个时间点,每组8只。用电凝法制备脑梗死模型。电针组针刺主穴为百会、水沟、大椎、神庭,每天针刺1次,留针30min。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予以同一时间捆绑固定不予针刺处理。最后免疫组化法观察每组大鼠7d、14d两个时间点梗死灶周围GAP-43阳性细胞的表达,采用JD801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中无GAP-43阳性细胞,模型组在7d和14d两个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极显著意义(P<0.01);模型组与电针治疗组比较,在7d和14d两个时间点电针组的GAP-43的阳性细胞均较模型组多,且两组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通督调神电针法可促进各时间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内GAP-43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皮质轴突导向因子Slit2、硫酸肝素蛋白多糖(HSPGs)的表达和电针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脑梗死后神经可塑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非经穴电针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用线栓法栓塞模型组、非经穴电针组、电针组大鼠大脑中动脉1.5 h后恢复血流。电针组大鼠针刺“足三里”“曲池”, 非经穴电针组则针刺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以外的非14经穴的左侧的其它穴位,1次/d,共14 d,模型组、正常组大鼠在自制容器中固定30 min。在14 d时用神经功能评分(mNS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用尼氏染色观察大脑梗死灶周围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检测大脑梗死灶组织Slit2和HSPGs的表达。结果 mNSS评分显示,正常组评分为0,低于电针组,电针组低于非经穴电针组,模型组最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尼氏染色显示,电针组可见尼氏体数量增多、排列整齐;非经穴电针组可见尼氏体数量增多,但排列紊乱;模型组尼氏体数量变少、排列紊乱且大脑水肿。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显示,电针组Slit2、HSPGs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高于非经穴电针组(P<0.05),非经穴电针组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 P<0.05),模型组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尼氏染色、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电针可以促进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皮质HSPGs及Slit2表达,从而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这可能是电针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脑组织GAP-43、SYN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电针干预的神经可塑性机制。方法: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Spraguer-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电针刺激在造模成功3 h内开始,电针组针刺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及百会穴,留针30 min,每天针刺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7、14 d两个时间点取10只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GAP-43、SYN的表达。结果:运动功能评分: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模型组和电针组比较,7 d时,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14 d时,电针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切片中没有GAP-43阳性细胞表达。大鼠脑梗死后7 d,模型组脑缺血组织周围出现GAP-43阳性细胞,14 d时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电针组GAP-43阳性细胞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假手术组可见SYN表达,大鼠脑梗死后7 d,模型组脑缺血区SYN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模型组SYN表达14 d开始上升,但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针组SYN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可促进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的表达,增强神经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巢蛋白(nestin)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其中60只经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探索学习组(n=30)和手术对照组(n=30),探索学习组居于探索笼,手术对照组5只一组群居于标准笼;假手术组(n=10)仅开颅不电凝大脑中动脉,居于标准笼。探索学习组和手术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7、14、28天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第7、28天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即进行巢蛋白及突触素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其在脑梗死灶周围皮质的表达情况。结果探索学习组大鼠巢蛋白阳性神经元数在第7、14天明显多于手术对照组(P〈0.01),探索学习组突触素的表达在第14、28天明显多于手术对照组(P〈0.01)。结论探索学习能促进梗死灶周围皮质巢蛋白及突触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局灶性缺血大鼠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局灶性脑缺血会引起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死亡通过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完成。凋亡已经成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形式。细胞凋亡受相关基因的调控,目前参与凋亡调控的基因分为两大类:抗凋亡基因和促凋亡基因;Fas即为促凋亡基因。本文通过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Fas蛋白的表达及电针对其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抗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模型组),脑缺血加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术后通过Longa评分及肌力变化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在术后第14、28天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和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周围皮质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治疗组Longa评分及肌力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治疗组缺血周围区GAP-43阳性神经元数目、mRNA表达量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上调大鼠脑缺血周围皮质区GAP-43蛋白和mRNA水平,促进轴突再生,加速神经功能恢复,对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大鼠神经损伤后脊髓GAP-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 1 5m W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后脊髓中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 3 )表达的影响 .方法  96只雄性 SD大鼠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1 5m W半导体激光照射神经损伤部位 ,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内 GAP-4 3表达的变化 .结果  1 wk内激光照射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第 2周和第 4周时激光照射组脊髓内 GAP-4 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第 8周时激光照射组较对照组脊髓内 GAP-4 3表达稍低 .结论  1 5m W半导体激光照射可引起损伤神经后大鼠脊髓中 GAP-4 3表达的变化 ,有促进完成神经再生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百会”(DU20)模拟振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脑缺血早期结构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成MCAO模型,研究缺血后1、7、14 d缺血区GAP-43的表达及振法对其影响.结果 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段GAP-43表达的比较:1)在造模后第1天,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与其他3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与电针组、振法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2)第7天,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电针组、振法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与电针组、振法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14天,模型组与其他3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与电针组、振法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各个时段,电针组与振法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会”模拟振法可以提高MCAO模型大鼠GAP-43在缺血区的表达,对加快脑缺血早期结构可塑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右-苯丙胺对脑缺血大鼠细胞凋亡和生长相关蛋白43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右-苯丙胺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Koizumi线栓法建立单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术后1、3、6周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并计数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RT-PCR检测缺血周围区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变化.结果 右-苯丙胺治疗组较自然恢复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免疫组化光密度定量测定及RT-PCR显示GAP-43的表达水平在第1周末明显增高,且治疗组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 右-苯丙胺能减少脑梗死边缘区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GAP-4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兴奋阈值、动作电位(AP)幅度和传导速度,以及损伤脊髓GAP-43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s重物坠落致大鼠脊髓损伤实验模型、电生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SCI后1、3、7d时,坐骨神经兴奋阈值升高,AP幅度和传导速度降低,呈时间依赖性改变;SCI后14d,AP产生阈值、幅度和传导速度较SCI第7d有所恢复。正常大鼠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浆和轴突中有少量GAP-43蛋白表达;SCI后第1、3、5、7d时损伤脊髓周围区灰质GAP-43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SCI后第14d其阳性表达开始减弱。结论:大鼠SCI后能够导致坐骨神经电生理学兴奋性和传导性的降低,以及神经结构重构蛋白GAP-43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急性期局部血流量变化及电针干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脑梗死发生后双侧脑皮质血流量变化规律以及电针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Longa的腔内线栓法复制大鼠脑梗死模型,以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动态监测双侧脑皮质血流量,连续记录6 h,比较脑梗死后30 min和1、2、3、4、5、6 h各时相脑皮质血流量的变化规律及电针的干预效应。[结果]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即刻,梗死半球局部脑血流量显著下降,模型对照组局部血流量下降至(25.18±1.87)%,在MCAO后30 min~6 h,血流量比值维持在这一水平,有上升趋势但本组各时相之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干预组在MCAO即刻局部脑血流量急剧下降至(23.46±1.24)%,电针干预后,平均上升至(46.96±1.61)%,平均升高幅度为20%。在MCAO后各时相,电针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血流量比值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电针干预组局部血流量显著升高,但仍然低于梗死前水平(P<0.01)。MCAO即刻,梗死灶对侧半球局部脑血流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模型对照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至(86.55±1.46)%,在MCAO后30 min~6 h内,随时间延续,血流量维持梗死即刻水平,有小幅波动,但本组各时相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干预组在MCAO即刻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至(86.70±2.21)%,电针干预后,血流量上升至(97.46±3.28)%,维持这一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干预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在MCAO后30 min和1 h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MCAO后2、3、4、5、6 h局部血流量比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电针干预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平均高于相应模型对照组。[结论]电针干预可显著提高MCAO模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并且电针干预可同步提高梗死灶对侧半球局部脑血流量,由此可增加梗死区周围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in cerebral cortex of senile rats with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and to explore its mechanism. Methods: The cerebral IR injury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referring to Pulsinelli 4-vessel occlusion method. Thirty-six SD rats were randomly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IR group and the IR plus EA (IR-EA) group. The animal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electrocauterization of vertebral arteries in bilateral flank orifice alone with the general carotid arteries unoccluded. To rats in the IR-EA group, immediately and 24h, 48h, 72h after cerebral IR, EA treatment on bilateral acupoint "Zusanli" (ST36) was applied once a day, lasting for 60 minutes. After the final treatment, all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nd their brains were taken to examine p53 protein expression by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Cells with positive p53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cerebral cortex of  相似文献   

16.
陈志斌  杨天德  陶军 《重庆医学》2006,35(7):579-581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7d龄SD幼鼠海马神经元细胞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对7d龄SD幼鼠注射氯胺酮25mg/kg(k1组)、50mg/kg(k2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k0组),24h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D幼鼠海马GAP-43蛋白的表达,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注射氯胺酮后24h,免疫组化染色GAP-43蛋白阳性细胞计数:k0组为(85.4±15.2)个/mm2,k1组为(67.6±11.5)个/mm2,k2组为(36.6±9.7)个/mm2。Western blot GAP-43蛋白电泳条带灰度值k0组为186.375±7.45,k1组为165.754±7.012,k2组为158.852±8.721。k1组和k2组GAP-43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注射氯胺酮后24h,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GAP-43蛋白的表达下调,可能和氯胺酮神经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脑中风后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内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GDNF/NSCs)移植对大鼠脑中风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脑组织分离培养NSCs,收集第6代前的NSCs备用。用重组腺病毒GDNF转染神经干细胞,制备GDNF/NSCs。暂时性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脑中风模型,3天后,用脑立体定位仪向中风侧侧脑室分别给予NSCs、GDNF/NSCs和生理盐水。再灌注时间1w、2w、3w、5w、7w后处死大鼠(n=3)。裂解中风侧脑组织,离心后得到脑组织蛋白样品,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GAP-43表达。结果 GDNF/NSCs、NSCs、NS各组GAP-43的表达在1w、2w、3w、5w、7w各时间点均逐渐降低。NSCs组、GDNF/NSCs组显著高于NS组(P<0.05);GDNF/NSCs组高于NSCs组(P<0.05)。结论 GDNF/NSCs移植治疗脑中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GAP-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产前束缚应激子代大鼠脑内海马中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探讨该应激降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原因。方法:选用SD大鼠20只,正常饲养7d,使其怀孕,并完全随机分为应激组(n=10)和对照组(n=10),在母鼠怀孕的13~19d,白天使母鼠钻入一直径7cm,长19cm的圆柱形容器中,实施束缚应激。对照组则正常饲养。待母鼠生产后,于仔鼠出生后1、7和30d时将其处死.取脑组织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海马中GAP-43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另外30d两组在处死前先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应激组与对照组相比,寻找站台的潜伏期有明显的延长(P〈0.05)。策略方面,应激组多选择随机式,对照组多选择直线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仔鼠应激组脑海马GAP-43的表达在1和7d高于对照组,在30d时低于对照组(P〈0.叭)。结论:产前束缚应激刺激早期可使GAP-43反应性升高,但长期看,会下调子代大鼠脑海马GAP-43的表达,使神经元轴突发育异常.最终导致子代大鼠认知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GAP-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高表达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研究GAP-43对神经发生及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构建pCEP4-PDGF-GAP-43转基因构件,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将线性化、纯化后的外源质粒pCEP4-PDGF-GAP-43注射入C57小鼠受精卵中,胚胎移植至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母鼠输卵管内,获得子代小鼠。用PCR方法检测子代鼠尾基因组DNA,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AP-43基因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对GAP-43表达位置进行定位。结果经PCR方法检测得到转基因阳性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AP-43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同胞对照组的小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GAP-43阳性反应物弥散分布于大脑皮质和海马中,且特异性存在于神经元中。结论外源基因GAP-43在小鼠基因组中得到整合并稳定遗传,为神经损伤修复及神经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