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伟  胡彦予  何伶俐 《吉林医学》2008,29(13):1068-1069
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了解其在ACS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及21例健康对照组同时进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TNI)及BNP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ACS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浆BNP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浆BNP水平(74.2±10.3)ng/L显著高于对照组(43.7±8.7)ng/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浆BNP水平(103.2±8.6)ng/L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浆BNP水平(53.4±6.8)n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浆BNP水平有助于ACS的诊断,并且血浆BNP水平是提示ACS患者发生远期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ACS患者200例血中NT-proBNP及hs-CRP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对照组为非冠心病患者200例,均已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结果ACS患者血中NT-proBNP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心功能对照组(P〈0.05)。患病组心功能Ⅲ、Ⅳ级组血NT-proBNP及hs-CRP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随着心功能级数递增,二者水平增高。结论ACS后脑钠肽变化与心功能损伤程度有关,同样大多数ACS患者hs-CRP显著升高,且hs-CRP水平显著升高的ACS患者预后较差。因此,NT-proBNP、hsCRP的测定可为临床诊断及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晶  钟诚  欣明花 《广东医学》2021,42(3):298-302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因子4(PF4)、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ACS的患者214例。测定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PF4、CXCL12水平,出院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依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ACS患者分为MACE组(53例)、非MACE组(161例)。比较两组ACS患者PF4、CXCL12水平,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PF4、CXCL12与实验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F4、CXCL12水平对ACS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P<0.05),血清hs-CRP、PF4、CXCL12水平较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ACE组ACS患者PF4、CXCL12与LVEF均呈负相关(P<0.05);与hs-CRP均呈正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s-CRP、PF4、CXCL12升高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LVEF下降是ACS患者预后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PF4、CXCL12、LVEF、hs-CRP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0.817、0.649、0.621,其中血清PF4、CXCL12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效能明显高于LVEF、hs-CRP(P<0.05)。结论血清PF4、CXCL12水平高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可为ACS患者预后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尿酸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的近期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33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左心力衰竭)(n=119)与非心力衰竭组(n=211),根据Killip分级将心力衰竭组患者分为Ⅱ级(n=99)、Ⅲ级(n=10)、Ⅳ级(n=10),检测两组入院时尿酸、D-dime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利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左心房内径(LA)、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心室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水平,并比较心力衰竭组不同Killip分级尿酸、D-dimer、LVEF、BNP、LV、LA、E/A水平,分析尿酸、D-dimer水平与Killip分级及LVEF的相关性,评估联合尿酸、D-dimer检测对AMI后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随访两组室壁瘤、室速、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心力衰竭组尿酸、D-dimer、BNP、LV、LA高于非心力衰竭组,LVEF、E/A低于非心力衰竭组(均P<0.05);不同Killip分级尿酸、D-dimer、BNP水平Ⅳ级患者显著高于Ⅱ级、Ⅲ级,LVEF低于Ⅱ级、Ⅲ级(均P<0.05);尿酸、D-dimer水平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5);联合检测尿酸、D-dimer对AMI后心力衰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4%、89.4%;心力衰竭组室壁瘤、死亡发生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均P<0.05)。结论:尿酸、D-dimer水平联合检测能够预测AMI后心力衰竭风险,预测患者预后,敏感性、特异性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与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竞争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入院即刻及发病第七天BNP和cTnI水平,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分析BNP和cTnI水平与发生MACE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入院即刻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时间>10 h入院的AMI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发病时间≤10 h者(P<0.01);入院一周内死亡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一周存活者(P<0.05)。发生MACE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者(P<0.01);AMI患者发病第七天BNP水平(432.79±383.82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七天BNP≥432.79 pg/mL的AMI患者总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BNP<432.79 pg/mL者(P<0.01)。入院即刻cTnI≥52.5 ng/mL者总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cTnI<52.5 ng/mL者(P<0.01)。联合入院即刻及发病第七天BNP和cTnI检测,两者均阳性者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①入院即刻及发病第七天BNP水平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②BNP水平越高,发生MACE危险性越高;③联合BNP、cTnI检测可进一步提高BNP对AMI患者的预测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35例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以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的浓度。结果ACS组血浆BNP水平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ACS组血浆BNP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387,P<0.01)。结论血浆BNP和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中显著升高,检测血浆BNP和hs-CRP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65-96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早期检测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的意义分析。方法:将9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分为3组:轻度损伤组(GCS13~15分)32例、中度损伤组(GCS9~12分)35例、重度损伤组(GCS3~8分)28例,检测患者入院后不同时刻的血浆BNP水平,探讨其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组在入院即刻、入院24h、48h、72h时间点血浆BNP水平以及BNP平均值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24h、48h、72h时间点血浆BNP水平及BNP平均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BNP平均值预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834(95%CI=0.586~0.932,P<0.05),最佳的诊断截点值为212.7pg/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9%和85.1%;以血浆BNP平均值的诊断最佳截点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BNP≥212.7pg/ml组患者中含有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比例、预后不良患者的比例高于BNP<212.7pg/ml组(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BNP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检测BNP对于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以ACS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将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6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测定其血清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以45例健康者作对照;将ACS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疏血通组(63例)和常规组(63例),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CS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有泵功能衰竭的患者血浆BNP、hs-CRP水平明显高于泵功能正常患者(P〈0.05),常规治疗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BNP、hs-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疏血通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浆BNP、hs-CRP水平,对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58例ACS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与血清BNP浓度。结果ACS各组hs-CRP、BNP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心肌梗组hs-CRP、BNP值又显著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hs-CRP、BNP血清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临床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范围、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76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入院后24h内检测血浆BNP,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血浆BNP浓度与AMI的范围、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浆BNP水平与AMI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血浆BNP水平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反映AMI的严重程度;AMI范围越大,左室功能越差,BNP水平越高;BNP水平可作为心血管事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脑钠尿肽(brain natrium peptide,BNP)和D-二聚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在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ACS的患者10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62例。选取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5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含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BNP含量和D-二聚体含量。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ACS患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其中AMI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UAP患者(P〈0.01或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脏肌钙蛋白I(cTnI)、脑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5例及4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1)AMI组与UAP组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SA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hs—CRP和cTnI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18例患者发生MACE,MACE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NB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发生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CI手术治疗的113例ACS患者,按照PCI手术是否发生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分为血流正常组78例与无复流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NBP、hs-CRP水平,分析血浆NBP、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血流正常组患者的BNP、hs-CRP水平分别为(91.82±30.21)pg/mL、(2.57±0.75)mg/L,术后分别为(91.31±28.05)pg/mL、(2.76±0.56)mg/L;无复流组患者术前分别为(122.36±30.83)pg/mL、(3.08±0.72)mg/L,术后分别为(155.72±47.64)pg/mL、(3.83±1.26)mg/L,手术前和手术后,血流正常组患者的BNP和hs-CRP水平均低于无复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复流组患者手术后的BNP水平和hs-CRP水平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BNP及hs-CRP水平与PCI术后无复流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752、0.805,P<0.05).结论 较高水平BNP、hs-CR能够诱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手术发生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对于高水平的BNP、hs-CR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早期干预,以降低BNP、hs-CR水平,减少PCI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及评价短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60例(分为不稳定心绞痛组(UA)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 I)25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hs-CRP及PAPP-A、MMP-9的水平,并对ACS患者进行30 d的随访。结果对照组、不稳定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间hs-CRP、PAPP-A和MMP-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s-CRP任意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APP-A和MMP-9任意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清hs-CRP与PAPP-A、MMP-9水平有相关性。单变量分析显示随访30 d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患者hs-CRP及PAPP-A、MMP-9水平高于未发生者(P<0.01),Logistic回归显示PAPP-A、MMP-9与ACS短期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hs-CRP及PAPP-A、MMP-9的水平可以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是ACS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加重了斑块的不稳定性,从而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PAPP-A、MMP-9可以作为AC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ACS的短期预后的评估,PAPP-A和MMP-9较hs-CRP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血清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尿酸(UA)在心力衰竭(HF)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心内科住院HF患者70例。检测血清BNP、hs—CRP、cTnI及UA水平,并观察随访HF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以及死亡率。结果Ⅱ级、Ⅲ级、Ⅳ级HF患者血清BNP分别为(192.4±89.8)、(387.4±172.7)、(764.8±286.1)pg/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cTnI及U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BNP、hs—CRP、cTnI及UA水平随着NYHA分级上升,水平越高。不同分组HF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患者血清BNP、hs—CRP、cTnI及UA水平随着NYHA分级上升,水平越高,对全面评估HF患者危险程度、疗效预后及转归,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儿外周血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及其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3例住院心力衰竭患儿,采用改良Ross评分分为轻度组24例,中度组41例,重度组38例,于入院时即刻、治疗5 d后抽取外周血分别检测BNP、hs-CRP、cTnI水平,以改良Ross评分作为参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103例患儿中存活92例,死亡11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NP、hs-CRP、cTnI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儿入院即刻BNP、hs-CRP、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时重度组患儿的BNP、hs-CRP、cTnI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患儿BNP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组和中度组患儿治疗5 d时的hs-CRP、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儿的存活率为100.00%,中度组存活率为90.24%,重度组存活率为81.58%,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时中、重度组死亡患儿BNP、hs-CRP、cTnI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死亡患儿BNP,hs-CRP、cTn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患儿BNP、hs-CRP、cTnI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47,0.562,0.381),与预后呈负相关(r=-0.817,0.741,0.776).结论 外周血BNP、hs-CRP、cTnI水平与心力衰竭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性相关,可作为诊断及治疗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患者不同心肌标志物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多种心肌志记物对ACS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ACS患者100例,对照组89例,分别检测血清中血脂常规生化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肌钙蛋白T(troponin T, TnT)、肌红蛋白(myoglobin, Myo)、超敏肌钙蛋白T(hypersensitive troponin, hs-TnT)、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炎症因子包括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中BNP、CK-MB、TnT、Myo、hs-CRP、hs-TnT、以及HMG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s-CRP、HMGB1联合Myo构建模型对ACS测试集数据进行诊断预测,阴性预测率为81.82%,阳性预测率为95.24%,AUC为0.9063;hs-CRP、HMGB1与CK-MB为ACS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95(95%CI: 1.32~2.55)、7.44(95%CI: 6.51~8.14)与3.51(95%CI: 2.33~4.59);Myo为ACS发生的保护因素,OR为0.17(95%CI: 0.10~0.35)。结论 血清hs-CRP、HMGB1与Myo构建预测模型有助于对ACS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