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卫生信息管理(HIM)专业研究生标准化课程体系初步框架,采用德尔菲法对初步框架进行专家咨询,得到优化的课程体系框架,有助于促进我国HIM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发展。该框架包括卫生信息管理模块、医院管理模块,以及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模块三大模块18门课程,并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课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分析某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现状并提出建议。方法:对即将本科毕业的临床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教师进行访谈。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满意度低。教师访谈反馈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脱节、课程内容交叉重叠、教学方法单一、考核片面等。结论:地方医学院校应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内容与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课程设置、课程管理规定和课程管理手段三个方面回顾总结了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历程,探讨了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几个方面,为学校今后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应急管理和科研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培养全能型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42名,运用单因素及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应急管理和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应急管理能力较低,但科研能力相对较高。是否开设应急管理相关课程、组织应急知识相关宣传活动、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及参加应急管理课外活动是研究生应急管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否热爱所学专业、是否获得奖学金、每月阅读文献数量、发表论文数量、是否参加课题研究及每学期参加学术会议次数是其科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应急管理和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需从增设应急管理相关课程、增加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突发事件应急意识、建立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等方面入手,对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一个以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等不同层次为基础的卫生事业管理学历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对于培养不同层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提高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培养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质量上也存在一定差距。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可分配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仅有几十人,与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极不相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高级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们自1997年举办了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教学工作,并在…  相似文献   

6.
“双万计划”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具体措施。基于锦州医科大学近年来学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经验,探索和分析高校一流课程建设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一系列想法和思路,以提升一流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陈红英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2):124-126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情况及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要求进行调查分析,笔者提出对中药专业教材进行改革和增加相关课程的建议,逐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将中药专业毕业生从原来单一的面向医院药房培养药学技术人才,变为面向药品生产、药品经营和药学服务等就业岗位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医学研究生对现行课程体系的看法、发现其中的不足并为完善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提供依据,对北京某医学院校2010年度的736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的研究生对课程体系的评价.结果发现,现行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如下不足: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和个性化方面作用欠佳;人文课程较为薄弱;课程内容实用性和交叉性不足;教学方法中讨论、考核中论文应用较少;不同培养类型和不同学制的研究生对课程体系的评价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学习并没有统一的模式,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更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我校根据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力改革,构建了分别针对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的相应课程体系,以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137-140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是培养研究生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载体和平台。目前,我国对于临床医学教育提出了创新改革课程体系的具体要求。2019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表示各大医学高校要“积极全面开展课程体系革新,使得医学知识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融合”。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创建学生为中心的专业教学模式,大力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强化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本文对基于核心能力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建设策略,以期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文章概述了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内涵、层次、形式与内容及其作用,并对在卫生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如何实施社会实践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临床综合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院承担了国家教育部“面向 2 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课题。在周密调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构建了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 )临床综合化课程体系 ,经过 2年的实践与摸索 ,取得了一些效果。一、新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原则(一 )基本思路。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出发 ,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卫生模式的转变 ,以强化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 ,以调整课程类型 ,整合课程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为手段 ,对临床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 ,建立新的临床课程体系。(二 )基本原则。1.体现目标。体现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原课程体系与基层医师岗位要求不能充分对接。针对其现状,学校以培养能胜任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结合“素质为先、能力为重、知识为本”原则,提出构建“融素质、能力、知识为一体”临床医学专业跨界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分析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拟采取的相应对策,以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与岗位能力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教学过程与临床工作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从健全导师责权机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我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具体举措,展示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初步成效,为地方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也是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的典型特征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探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建立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学位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研究生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比较僵化。为整体提升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课程管理等五个方面着手,对研究生课程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七年制中医学专业现代医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培养高层次中医学专门人才的途径 ,对七年制中医学专业现代医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根据课程总体目标 ,将全部现代医学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扩展课程。在教学方法上 ,倡导采取课堂教学、小组教学、小组讨论 ,临床见习和实习相结合方式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8.
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年制口腔医学教育是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高层次口腔医学人才而设置的长学制教育模式。它是经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而创立的我国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新模式。1988年,全国开始试办七年制口腔医学教育。  相似文献   

19.
由国内6所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对已毕业的部分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将449份毕业生和365份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毕业的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反应了要求拓宽知识面和增加实习及操作机会的意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均在92%以上;对毕业生知识、能力、态度的评价的调查结果为能力得分较低,态度得分较高;在知识中,口腔专业理论知识得分较高,社会人文学科知识最低;临床工作能力得分较高,而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外语使用能力均比较低。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卫生管理是医学院校中新发展的专业,随着医学社会化和社会医学的发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和专业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