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方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中医药研究,概括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和胃肠动力紊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瑶  王清 《医学综述》1997,3(1):9-10
<正>胃肠道症状如呕吐、便秘、腹泻、大便失禁,经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胃肠并发症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在许多患者中这些症状被认为是由于为胃肠动力的异常引起,也可能是糖尿性植物神  相似文献   

3.
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十分常见,其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目前对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促胃肠动力药物,但部分患者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另外,由于药物耗资的迅猛增加及药物相互作用,既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引起了人们对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的忧虑.故探索实用、经济、安全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采用胃肠起搏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日益受到关注.现收集近期文献,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从胃肠起搏的原理、方法、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在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诸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我国四大慢性疾病之一,现患病率为2.5%,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的来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胃肠道症状的发病率很高,约占患者的30~50%。目前有关糖尿病胃肠动力学研究在国内外普遍开展起来,多数研究集中在糖尿病胃轻瘫,少数有关小肠的动力学研究报告,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药结合在胃肠动力紊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动力紊乱,可见于慢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糖尿病胃轻瘫及胃神经宫能症等疾病过程中;中医辨证可分为肝郁气滞、脾胃虚寒、痰湿内阻、阴虚胃热等型,分属胃阻塞脘痛、胃痞等病证,针刺或中药治疗均有效;但针刺的远期疗效不十分理想,中药治疗的近期疗效较慢。本文报道将针刺与中药结合应用,优势互补,既有见效快,又有远期疗效较好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原低氧环境与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玉红 《中外医疗》2008,27(31):147-148
通过探讨高原环境对胃肠道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高原环境对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预防治疗,以提高人体对高原环境的习服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估胃动力功能障碍患者经体表胃肠起搏器治疗后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经检查诊断为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2例。应用泰士WCH胃肠起搏器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症状及症状积分的评估。结果:患者经体表胃肠起搏器治疗后症状积分为6.77±3.35较治疗前0.77±1.19明显改善(t=7.88,P<0.05),2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6.4%。结论:体表胃肠起搏器能有效改善胃动力紊乱性疾病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胃肠起搏器治疗胃动力紊乱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胃肠起搏器治疗30例胃动力紊乱性疾病患者(治疗组),并与胃肠起搏空白输出机治疗组及普瑞博思治疗组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检查胃电图,记录胃电频率、幅值,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空白组、普瑞博思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0.0%、46.6%、86.7%,治疗组和普瑞博思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电图空腹、餐后平均频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趋向正常频率;普瑞博思组仅治疗后餐后胃电平均频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空白组胃电频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起博器治疗胃动力紊乱性疾病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胃电生理的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接受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患者76例,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对照组应用西医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祖国医学疗法。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并评估两组的安全性。结果:肠鸣音排气时间中实验组在18h内恢复的有76.3%,对照组有39.5%;在肛门排气时间对比中实验组18h内排气的有50.0%,对照组有28.8%。上述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噩梦,1例出现戒断反应,2例手足麻木,1例男性患者服用吗丁啉后出现乳房发育、泌乳现象。实验组患者无上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动力紊乱较之单纯西药治疗,安全有效,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0.
胃肠功能性和动力紊乱性疾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鹏雁 《中国医刊》2003,38(10):2-3
上个世纪的后四分之一年代 ,人们对以腹痛、腹胀、早饱、吞咽困难、反酸、胃灼热、呃逆、嗳气、恶心、呕吐及排便异常等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症状的研究 ,无论从病理生理学、实验诊断学、乃至治疗学方面的研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评价胃肠道电活动和动力学各个方面的问题研究大大地扩展了人们对胃肠道活动机制的理解。对于动力学从分子到整体器官水平、从器官到整个消化系统的研究也使得临床在对付胃肠功能性疾病 (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 ,FGID)和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 (disordersofgastrointestinalmotility ,DGIM )有了…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医药胃肠动力基础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在胃肠动力动物基础实验研究,目前主要采用胃排空小肠推进率测定法、胃肠道腔外电桥式应力传感器记录法、胃肠激素测定(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离体体胃肠平滑肌肌条动力测定、胃肠内压描记法.采用最佳的实验研究方法,对中药的研究和认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管活性肠肽(VIP)是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器官系统中的一种舒血管因子和神经递质。目前的研究证明,VIP与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阐明其机制对疾病临床表现的把握和治疗用药的遴选有重要价值。本文将VIP的分布和作用尤其与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肝病、急性胰腺炎、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内在关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胃肠激素紊乱与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障碍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发病急、病情重、发病机制复杂的急腹症,死亡率高达20%~30%。SAP常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伴随胃肠动力障碍而致的并发症,包括麻痹性梗阻、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对胃肠动力异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动力异常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它系统疾病的消化道并发症密切相关。由胃肠动力异常引起的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之势。因此对胃肠动力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中医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尤其是中药对胃肠动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近几年中医药对胃肠动力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咀嚼口香糖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与剖宫产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口香糖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口香糖组的产妇术后立即给予木糖醇口香糖咀嚼3次,之后比较两组术后6~24 h恶心、腹胀等不适症状、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等差异。结果口香糖实验组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术后6~24 h恶心、腹胀等不适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咀嚼口香糖能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方法简单、方便、安全,可以作为一种剖宫产术后促进胃肠动力恢复的辅助治疗,对于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胃肠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随着纤维内镜、放射影像、核素显像、超声诊断、以及腔内测压、胃肠电图、呼气试验、动态PH监测等胃肠动力检查方法的开展,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研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和动向,对此组疾病的认识亦日趋深人。现着重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讨论如下。1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者本身无食管器质性损害,亦无影响食管运动的全身性疾病,包括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尖嘴销样食管、非特异性食管动力障碍:继发性者包括由系统性硬化症、糖…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术后镇痛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堡  范天仁  邵维忠 《医学综述》2007,13(10):791-792
本文从胸段和腰段硬膜外局麻药对胃肠动力影响的差异以及硬膜外局麻药或阿片类药物对胃肠动力的不同作用等方面综述硬膜外术后镇痛对胃肠动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胸段硬膜外镇痛有利于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硬膜外应用局麻药或局麻药复合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较单纯应用阿片类药物对胃肠动力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中药胃肠动力实验方法概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消化学界对胃肠动力方面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研究逐渐增多.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这方面的研究正在呈现出从整体水平到细胞水平乃至分子水平不断深入的趋势.在我国,由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高发病率,以及WTO的加入,也正迫切地要求我们深入开展胃肠动力研究,同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胃肠活性药物.中药胃肠动力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借助于实验方法学上的改进和创新,中药胃肠动力的研究步步深入,趋向于合理和全面.由此可见,实验方法学在中药胃肠动力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药胃肠动力研究在实验方法学上一般分为整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1].现就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胰腺炎相关腹水致胃肠电生理紊乱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相关腹水对在体胃肠平滑肌电生理和运动的影响及肠道nNOS神经变化。方法以5%牛磺胆酸钠溶液逆行注入胰胆管制作ANP模型.24小时后收集腹腔液低温离心取上清液作为胰腺炎相关腹水。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实验对照、腹水模型组和LNNA治疗组。用Maclab数据分析系统.对肠运动和电信号同时记录。记录后取实验对照组与腹水组距出门15厘米的空肠全层标本,常规制成石蜡切片,SP方法做nN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组与实验对照组之间空肠运动频率和平均振幅无明显差异;慢波峰值频率和平均振幅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水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运动频率和平均振幅均明显降低(P〈0.05);慢波峰值频率和平均振幅比正常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并伴有明显节律紊乱;LNNA治疗组慢波频率和运动频率均恢复。但反应空肠收缩的运动指标和慢波平均振幅指标虽然有一定的恢复,但用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肌闻神经丛和粘膜下层可见nNOS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腹水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神经元、神经纤维着色加深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腺炎相关腹水可引起胃肠动力抑制和胃肠电节律紊乱。胰腺炎相关腹水的这种抑制作用可能部分通过增加肠壁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层NANC神经中nNOS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胃肠动力研究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近20年来,国外对胃肠动力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已从宏观深入到微观,国内对胃肠动力的研究已逐渐起步。现就胃肠运动障碍的检测作一综述。 食管 食团及液体通过食管时受食管的蠕动和重力的影响,食管功能的改变会影响食团的通过。 1 X线检查 X线透视是筛查食管运动疾病的一项有价值的、敏感的技术。食管钡透可作为疑有食管疾病者的首选方法。X线电影记录对检查咽、食管上部的运动有重要意义,它可观察吞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