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芝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205-20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病125例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结果:经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125例给予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病手术入路以及髂骨植骨融合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3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路手术髂骨植骨融合治疗,部分患者术后复查颈椎CT,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症状体征及颈髓影像学,计算术后改善率,了解颈髓减压情况及椎管扩大程度.结果颈椎病经前路手术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100%,影像学显示减压彻底,椎管明显扩大.单纯髂骨植骨融合出现植骨块滑脱1例,术后取髂骨处血肿3例.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单纯髂骨植骨融合仍存在植骨块滑脱、取骨处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局部浸润麻醉加静脉给麻醉性镇痛药和镇静药用于颈椎前后入路手术的效果观察。方法 全组 60例 ,男 40例 ,女 2 0例 ,最大 69岁 ,最小 18岁 ,所有病例经CT、MRI检查确诊为颈椎病 ,或颈椎脱位或椎间盘脱出骨折 ,前入路 2 1例、后入路 3 9例 ,术中根据手术情况取髂骨植骨 18例。常见术前准备 ,不给术前药。采用芬太尼、氟哌利多用一产 12 3 5型微量输注泵静脉给药 ,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能与术者交流 ,效果满意。最大用药芬太尼 2 68ug、氟哌利多 8.9mg ,Raymay评级 2~ 5级。结论 静脉给麻醉性镇痛药和镇静药用于颈椎前后入路手术安全有效 ,无并发症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A组JO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对提高CSM患者的JOA评分及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两种前路术式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两种不同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37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其中22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加钛板内固定术,15例行前路减压加PEEK-cage内植骨融合术。随访8—27个月,平均11个月。SPSS11.5统计软件对两术式疗效及融合率进行Chi-squaretest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且无供骨区并发症和椎间盘退变及椎间高度丢失。两术式疗效及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前路手术提高疗效的关键操作是彻底减压,两种不同方式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各有其优点,但是PEEK-cage内植骨融合术手术并发症少,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可获得即刻稳定,显著提高融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郑州仁济医院收治的58例行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内固定改良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82.8%高于对照组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7,P<0.05);两组患者术前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 a,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颈椎前路手术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颈椎病、颈椎骨折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1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并指导康复训练。结果术后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复杂,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通过对45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手术治疗方案和评价术后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9年10月对45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手术前常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标准的正侧住、卧位左右侧屈曲位片和卧位过伸过屈位片)以及三维CT重建和MRI检查、手术前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0~10)(VAS)和cobb角的改变进行主客观评价,手术方法采用椎管减压或者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早期并发症12例,经对症和内科处理后好转.晚期并发症9例,主要包括手术区域近远段退变、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螺钉松动.经过2年随访,患者ODI和VAS评分及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按照腰椎的退变侧弯程度选择性行椎管减压或者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有效手段,但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前入路显微手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通过颈前入路显微手术对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并采用自体髂骨、钛网或Cage融合后使用钉板系统固定,在术中运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监护。以JOA"17"评分法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情况予以评价,对数据行均值配对t检验。结果:99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各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前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病手术创伤小,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教果。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方式治疗的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3~70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2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发育合并颈椎间盘突出4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6个月。16例患者术后3、6、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7.2%、68.3%、76.6%。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形术治疗钳央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骨融合率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脊柱外科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C 三组,其中 A 组31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B 组29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C 组30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三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差异。结果对90例患者进行8~15(平均12)个月随访,无失访者。三组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时,颈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组较 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与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植骨融合率高,12个月时,三组融合率分别为 A 组96.5%,B 组94.6%,C 组95.7%,A 组与 B 组、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术后 JOA 评分、Odom's 临床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 三组术后 JOA 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5.2%、85.3%、8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评定(Odom's 标准),A 组:优者17例,良者6例,中者8例,优良率为74.2%;B 组:优者17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2.7%;C 组:优者18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3.3%。B、C 组优良率较 A 组高, B、C 之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植骨效果及临床疗效都较好,其中,A组手术耗时长,供体区疼痛发生频繁,但 A 组短期植骨融合率高于其余两组;B、C 组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靠,12个月时植骨融合率相对 A 组无差异,无供体区疼痛,术后恢复好,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颈推不稳症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了2004年5月~2007年9月我科42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45~68)岁,平均56.5岁,占同期手术治疗颈椎病例的25.7%。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为肩臂部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部麻木、抖方肌、提肩肿肌压痛等,影像学检查表现为颈椎椎间隙狭窄、骨赞形成、生理弯曲消失、椎体间位移大于等于3.5mm或椎体间位移1mm~3mm呈阶梯样改变。全部病例随访(10~35)个月,平均随访20.5个月,术后疗效为优良33例,可例5例,差4例,优良率78.6%。结论:退行性下颈椎不稳定症,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术稳定,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下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原因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6月~2008年6月行下颈椎前路手术的4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89例,发生率为20.14%,其中低钠血症19例,喉上、喉返神经损伤12例,脊髓损伤加重6例,食道瘘1例,椎动脉损伤2例,脑脊液漏4例,气道阻塞1例,髂骨供区并发症37例,植骨块移位4例,钢板螺钉松动3例。结论:熟悉颈部解剖结构、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和详尽的术前准备可降低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自行设计一种带外螺纹环钻,与撑开器联合应用,以获得简单、安全快捷的颈椎前路减压效果,分析单纯用环钻或撑开器的利弊。方法:用撑开器辅助螺纹环钻进行颈椎前路减压426例,其中颈椎间盘突出344例,后纵韧带骨化1 3例,下颈椎骨折56例,下颈椎肿瘤1 3例。术中显露病变节段,在撑开状态下用外螺纹环钻切除突出的间盘、骨化灶,突入椎管的骨块、肿瘤。颈问盘突出与创伤病例,减压后植骨钛板固定。颈椎肿瘤病例减压后用克氏针骨水泥重建椎体、钛板固定。结果:单节段颈问盘突出平均减压时间为4分钟,颈椎OPLL为1 8分钟。颈椎骨折为6分钟,颈椎肿瘤为14分钟。4例颈椎骨折合并截瘫病例术后无改善,其余422例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撑开器与带外螺纹环钻联合座用是简单安全的减压技术,恰好克服二者各自缺点,利用其优点:1.可扩大椎间孔。2.恢复颈椎生理前凸曲度。3.切除骨质较少,仅切除椎体上、下终板后1/3少许骨质及突入椎管骨刺。4.植入骨块或cage时容易,无需重力击入,对脊髓震荡轻。5.取下撑开器时对植入物有加压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8月,采用颈前路手术方法治疗颈椎疾病253例,分别采用颈前路减压钢板加钛网或融合器植骨融合术,颈前路减压加自稳型颈椎融合器融合术,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颈前路减压钢板加大块骼骨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253例随访312个月,中位数7个月。早期手术相关并发症24例,发生率9.49%。其中喉上神经损伤4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取骨区顽固性疼痛5例,吞咽困难4例,颈部血肿2例,植入髂骨块移位1例,钢板螺钉松动5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掌握各种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械的最佳适应证和选择最佳手术方法、牢固掌握相关解剖知识和手术技巧是减少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术式选择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下颈椎减压或重建,其中前路手术组40例,后路手术组26例,前后联合手术组7例。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固定节段、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椎体复位情况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植骨于术后3~4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术中均无脊髓、大血管、气管、食道等损伤;前路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固定节段上少于后路手术;所有患者的术前JOA评分和颈椎复位参数较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根据颈椎损伤机制、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死亡2例,其中术后4个月死于突发肺部感染1例,1年后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D级12例,E级9例。3~6个月X线片显示无骨质破坏复发,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宜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尽早外科干预;在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下,颈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并四肢瘫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颈椎前路融合术植骨相关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比较3种不同颈椎前路融合术植骨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92例的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型颈椎病而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的患者的植骨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6例单纯植骨术患者2例发生植骨块脱出,1例发生融合节段假关节形成,1例发生髂骨供区疼痛;21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患者6例发生椎间高度丢失,3例发生髂骨供区疼痛;65例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11例发生内植物下沉,椎间高度丢失,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结论 单纯植骨术因外固定时间长、并发症多目前较少使用,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存在植骨吸收和供区并发症的缺点;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解决了供区并发症的问题,但仍存在钛网下沉、椎间高度丢失的缺点,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和规范的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型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医院骨科自2003年8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0例颈脊髓受压型病人及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35例颈脊髓受压型患者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颈前路减压30例,颈后路减压30例,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5例。按JOA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5例患者均得到9个月至5年门诊或电话随访,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者、退变性椎管狭窄者,选择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1~2个椎间盘突出者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或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较大脊髓前后受压者,可选择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并应用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46例经过2~18个月、平均8.2月的随访,所有病例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2~16周,平均12.6周,融合率100%;MRI检查无脊髓变形、受压表现,脊髓功能检查,除3例不理想外。所有病例植骨疗效满意。结论:适应症选择正确,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植骨、钢板系统操作简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外伤的治疗。颈椎前路手术适用于2个颈椎间盘,3个椎体。动力性和限制性颈椎前路内固定材料在临床治疗疗效上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