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叶华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1):24-25
考试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考试方法,严重制约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导致学生毕业后高分低能。因此,探索以“能力测试”为本的考试方法,构建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中高校考试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现有考试制度与考试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较难为新时期创新型社会的发展输送适应性人才,改革高校考试方式与考试制度势在必行.根据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就基础医学学科课程中实施的考核目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及激励教师从事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考核制度,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较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创新教育下的考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考试制度以及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应创造良好的考试改革环境,创新考试改革管理机制,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命题手段、考核方式等措施,使考试在高校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新理念下的药理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创新理念下的药理学教学改革。从药理学课程体系创新、药理学课程教学形式与手段创新、改革药理学理论考试的方法、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早期培养、注重药理学实验基本技能操作的训练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创新教育是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作者针对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特点,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多个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的言传身教、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训练活动,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影响并统治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它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灌输对象,教材是学生知识的惟一来源。对于在校的大学生,学会学习是最基本的任务。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束缚下,大学生的学习还有很多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之处。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领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化。但相对来说,在大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态度方面还缺乏深入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改革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考试改革是启动和深化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导航器。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是考试制度的改革相对滞后,现行学校考试模式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制约素质教育的“瓶颈”之一,使得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难以达到应有的目标。为此,我们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深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考试形式改革的途径和策略,研究适合高等医学院校的考试方法、考试形式,综合、全面、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推进我国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根本任务。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把考试看成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忽视了考试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87级医学系学生基础医用化学考试的命题,从理论和实践上作一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创新素质的直接体现,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面向21世纪,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医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培养医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成立课外科研活动小组,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校,教师是学生科研的领路人和启蒙者。长期以来,在学生临床基础课和实验实习课上,我们有意识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教材和实验实习实践中。还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经验进行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探索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对大学生进行图文并貌,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使大学生对新的医学与社会知识萌生科学的认识、探索精神以及对新生事物的讨论精神,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和培养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但是,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训练,远不能满足培养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需要。2003年以来,我们每年组织1~2个课外科研活动小组。有些课题是学生自己设计,我们给予指导,有些是我们课题中的一部分。例如,2003年,我们指导2001级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对高等护理人才的需求,紧跟高等护理教育前沿及发展趋势,近年来,第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围绕培养护理专家、健康专家、心理专家、管理专家、教育专家、研究专家等“六家”高级护士的目标,创建和实践了“三早一贯通”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即早期接触护理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人文素质培养全程贯通.同时,设计和实施了“护理学专业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工程”、“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培养工程”、“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人文素养系统培养工程”和“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管理评价机制创新工程”等,以4项工程建设策略推进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建立适合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成为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依据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特点,实施以创业实践引领创新能力培养的系列教学改革,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本科生导师制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我校通过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论文质量,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一系列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国家实施医教协同、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以黑龙江省J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探究综合性大学医学类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自评体系构建的必要性、路径、内容以及相关要点,有助于提升二级学院管理水平和医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加强基础医学实践教学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我院从积极构建创新教育平台,加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转变教育观念和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医学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结合本校在此领域实践与探索,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对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创新性教育的视野,探讨了研究型教学在《分子肿瘤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总结了研究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三方面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今后工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教学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工科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工科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我们开展的大学物理实验"人体生理参数的测量原理与应用",讨论了怎样成功的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对医学院校工科实验教学改革做出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已成为实验教学的关键任务。牡丹江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指导思想,根据不同专业,通过引入动物器官、开展科研活动等措施,设置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法,构建了以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解剖学实践教学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解剖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将表现性评价创新性的应用于成人教育考试管理,不仅考核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表现的分析,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将简单成绩评定转变为综合能力评价,实现成人教育从单纯的学历教育转变为综合提升学员能力素质的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