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加强心理咨询,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326例产妇采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专人随访,并对其分娩,家庭状况,社会环境,本人健康状况等30项因素增加问卷方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EDPS≥13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以百分率,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3.8%,以吸引器助产,身体状况差,夫妻关系存在危机,分娩期间医务人员态度恶劣及分娩后独立生活,无人帮助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最高(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主要病因是社会因素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8):959+1046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312例产妇分为干预组91例、对照组221例。干预组对抑郁症高危因素实施干预。将产后抑郁量表制成问卷评分,对312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干预组为8.79%,对照组为21.27%,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91,P<0.01)。对照组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夫妻关系一般、医务人员态度一般、生育观念强烈。结论:创造良好环境、规范医务人员言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家人的关怀及树立产妇信心是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产后抑郁症通常是产妇在产后6周内发生的心理疾患,主要表现为食欲不佳、消瘦、失眠、容易疲倦、精神不能集中、情绪低落、对日常生活不感兴趣、缺乏信心、自责、社会交往关系受损,甚至有自杀、伤害婴儿的企图。常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痛、恶心、胃痛等,可持续至整个产褥期或更长时间,一般为产后6个月[1]。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发病率国内外报道有差异,国外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4.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素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英  许良智  乔林  张波 《西部医学》2007,19(2):301-303
产后抑郁症发病在我国有逐年上升趋势,是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儿发育的疾患,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有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心理+药物的综合治疗。产后抑郁症应得到足够重视,并在孕早、中、晚及产后等时期,从心理、社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62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分娩方式、夫妻关系、新生儿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评价产妇抑郁症发生情况,并根据产后是否发生抑郁症将所有产妇分为产后抑郁组和无产后抑郁组,其中产后抑郁组87例,无产后抑郁组53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筛选的可能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儿健康状况、夫妻关系和睡眠质量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78、5.009和3.117。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临床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6.
蓝常贡  劳山 《右江医学》2007,35(2):211-213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又称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55-64岁的人群发病率达40%。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OA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OA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以致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弄清OA的病因和病机,如何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便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OA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现将O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综述如下。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与骨关节炎的关系老化的关节软骨改变了软骨细胞功能和软…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偏头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但其发病的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2 0世纪 80年代 ,由于非侵入性脑影像学的出现 ,偏头痛的研究有了重大进步 ,基本否认了统治医学界近 5 0年的Wolff血管源性假说 ,普遍认为偏头痛的发病起源于大脑本身 ,与脑的兴奋性增加、离子通道异常、扩展性皮质抑制、中枢疼痛处理通路障碍及神经递质系统异常等有密切关系[1 5] 。为增进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的了解 ,本文对其主要进展综述如下。一、遗传因素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有家族发病倾向的疾病 ,约 6 0 %的患者有家族史 ,多数属多因子遗传 ,极少数特殊亚…  相似文献   

8.
370例产后抑郁症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产后抑郁症在产妇中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370例产妇在分娩后的1-2月内采用艾氏抑郁量表和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9.2%;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夫妻感情、社会环境因素等。结论:产后抑郁症应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及早预防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风超  陈翔  田新英 《医学综述》2014,(6):1068-1071
血管性痴呆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以缺血缺氧性或出血性脑损伤造成的病理组织学损伤和进行性智能减退为特征。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血管性痴呆的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目前公认脑缺血缺氧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因。海马是学习记忆的重要结构,并且对脑缺血缺氧极其敏感。因此,脑缺血缺氧极易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从而使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目前,血管性痴呆是唯一一种可以防治的痴呆。因此,对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产后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萍  张少觐 《医学综述》2014,(12):2171-2173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多集中在生物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产后抑郁症心理干预方法较多,干预的时间多集中在产后,干预模式单一,干预方法不规范,导致干预的疗效不一,以医学为中心的干预模式不利于产后抑郁预防干预工作的开展。所以筛查出高危孕妇,开展基于社区贯穿孕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全流程的综合性社区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年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抑郁症(LLD)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是老年人群中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LLD的发病与年龄、性别、疾病和营养、人格特质及社会因素等有关,其病理机制与血管损害、脑白质病变、情感中枢神经元丢失、情感神经递质变化、神经内分泌、炎性介质、神经元可塑性、神经生物化学、电生理学改变等有关。上述认识有益于LLD的早期预防、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2.
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婧 《河北医学》2011,17(12):1673-1676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202位,年龄19 -41岁,平均28.7岁,孕周(38±2.1)周.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以SDS总分≥40者纳入抑郁组,<40分者纳入非抑郁组;同时结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在提出的诊断标准综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初产妇共300例,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50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对照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χ2=12.0,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轻初产妇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和目标人群及家庭,开展社区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建互社区护理干预工作的职责和要求。经过社区护理干预,达到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或减轻伤害的程度。方法对社区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干预能力;选取试点建立研究模型;制定社区护理干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干预内容;研究科学可行的、形式多样的、个性化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症和高危人群及其家庭建立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结果通过研究制定了系统的社区护士入户访视工作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创建了社区护理干预指导的具体内容和标准要求。结论本研究显示,采用社区护士积极主动上门访视的形式及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专家到社区举办讲座及咨询等干预方法,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和高危人群及其家庭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对抑郁症状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和伤害程度,达到了母婴保健目的,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周琼  张飞忠 《医学综述》2014,20(18):3417-3418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关山院区妇保科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产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氏产后抑郁问卷(EPDS)对378例产妇予以评定,分为产后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睡眠状况(82.3%vs 26.2%)、婴儿健康情况(92.2%vs 79.8%)、夫妻关系(84.0%vs 63.1%)、家庭月收入(52.7%vs 31.0%)、母乳喂养(63.6%vs 41.7%)和产后工作压力(74.5%vs 54.8%)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夫妻关系、母乳喂养和产后工作压力均为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产后抑郁与夫妻关系、母乳喂养和产后工作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根据上述因素制订有效防治措施可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性治疗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产褥期抑制症患者18人为观察组,给予心理治疗加药物(百忧解)联合治疗,对照组19例单纯予药物(百忧解)治疗。治疗4周,评价两组治疗情况,停止治疗4周后,再次评价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两组用药治疗后焦虑,抑郁情况改善,治愈率高,但停药4周后,测SDS,观察组及对照组焦虑,抑郁患者均略有增加,介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加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方法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可以对产妇实施针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措施并对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00名符合条件的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产后行为健康教育,其内容包括产后抑郁危险因素或行为的识别以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和管理的强化。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在随机分组前、分娩后3周、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产妇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3次调查结果分别为:8.6%vs16.3%,8.2%vs15.7%,8.8%vs1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为健康教育能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性,产后3周、3个月和6个月的OR值分别为:0.35、0.44、0.52。结论:行为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社区产后访视,了解人们对产后抑郁症的知晓率,及有无迫切的治疗愿望。并对产后抑郁症进行早发现,早诊断,同时及时转诊。方法对437例产妇分别在产后第7天或第14天,以及第28天,采用自行设计的社会人口学调查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8.33%,产后抑郁症的知晓率90.48%,愿意就诊的产妇309例,占73.57%。产妇愿意求助的对象依次为朋友、医护人员、家人、心理医生。结论加强社区产后访视人员的相关培训,以便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改善产妇的心境,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钟夏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570-157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208例),对照组给予产妇分娩常规护理处理,观察组在医院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产前教育、解释性心理疏导及产后行为干预。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分,观察产前1周、产后1周和6周的抑郁状况,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31,P<0.05)观察组产后1周及6周EPDS评分明显低于产前1周,并且低于同期对照组评分(P=0.032,P<0.05);对照组产后1周和6周EPDS评分明显高于产前1周。结论:对孕产期产妇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产后恢复,提高母婴和家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