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心率及重建时相对MS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心律及重建相位窗对MS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经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三维容积成像(VR)及血管分析软件等多种方法处理。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随心率、心律的改变有明显的变化,当心率小于70次/min时图像质量好,但扫描时心律变化较明显时成像质量下降。左冠前降支在70%~75%时相显示好,回旋支在60%~70%时相显示较好,右冠状动脉在40%~45%时相显示较好。结论:心率、心律及重建相位窗变化对MS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5 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 ,其中 2 8例 1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5 2例患者共显示 5 11个血管节段 ,其中 82 %的血管节段具有影像诊断价值。MSCT诊断≥ 5 0 %冠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为 70 .97% ,特异度为 98.75 % ,阴性预测值为 96 .34%。 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项有潜力的、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适用于心率较慢患者冠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86例拟诊或确诊的冠心病病人行MSCT检查,并在特定工作站完成图像重建。结果:1220个冠状动脉节段中,960(78.6%)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良好,100(8.2%)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一般,160(13.1%)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差。结论:16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方法:244例受检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结果:心率≤70次/min,三支冠状动脉显示较好,图像质量基本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心率≤70次/min且心律平稳,使用合适的扫描参数及重建相位窗,MSCT可满意显示冠状动脉及分支。  相似文献   

5.
陈盛亮  林卓茂  黄文清  丁小明 《右江医学》2012,40(3):317-319,455
目的探讨心率及其变化对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接受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疑似冠心病患者192例,按心率不同分成小于60次/min组、61~70次/min组及大于70次/min组三个组,并将右冠状动脉(RCA)图像质量作为参考,根据冠状动脉伪影多少及血管连续性分为3个等级,评价不同心率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心率在小于60次/min、61~70次/min所得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但在扫描过程中心率变化幅度大者成像质量有所下降,以右冠状动脉明显,特别是中段最为显著,其次是回旋支,前降支影响最小。结论 128层螺旋CT能够很好显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心率及其变化可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选择合适的心率及维持心率的稳定是保证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从心动周期的R-R相位0~95%每间隔5%进行重建?使用西门子Syngo MMWP VE23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处理?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分组,获得最佳重建时相,进而评价不同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中的图像质量?结果:心率 < 65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0%~75%R-R间期;心率65~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5%~70%R-R间期;心率 > 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30%~40%R-R间期?图像质量随心率的增加及心率波动幅度的变大而下降?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P < 0.05)?结论: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受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影响?控制心率?减小心率波动以及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86例拟诊或确诊的冠心病病人行MSCT检查,并在特定工作站完成图像重建。结果:1220个冠状动脉节段中,960(78.6%)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良好,100(8.2%)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一般,160(13.1%)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差。结论:16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心率较快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技术应用。【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冠心病而行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7例。平均心率低于80 min-1的患者55例,作为正常心率对照组。平均心率超过80 min-1(80 ~ 98 min-1)的患者52例。扫描后对已采集数据进行个性化重建,利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分析。 【结果】 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成像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和心率正常组相比,心率80 ~ 90 min-1和平均心率超过90 min-1者CTA图像质量评价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较快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图像重建时相,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配合个性化重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方法 、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意义。方法 临床可疑冠心病的12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后处理,其中33例经X线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证实。将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三级予以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26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图像质量优良率达87.3%;心率〈60次/min、61~70次/min和〉71次/min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占91.4%、83.3%和55.6%,三种不同心率对图像质量显示有显著性差异(χ^2=12.836,P〈0.01);重建相位在70%时,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优良图像率分别为99.2%、96.8%、91.3%和87.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463,P〉0.05);33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489个可比节段),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有意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5.5%、95.8%、80.7%、97.0%和94.1%。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查方法 ,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但图像质量受心率等因素影响较大,需加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因素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436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将图像行后处理重建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结果 心率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理想心率在55次/分~75次/分,MSCT对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率为80.3%达到诊断要求;选择重建相位窗为75%可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注射速率为3.5ml/s,显示冠状动脉清晰且受腔静脉伪影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对冠状动脉的显影能力。方法 对 65例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MSCT扫描 ,并采用ECG门控方式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 MSCT共显示的狭窄为 3 0处 ,显示率为 94% ( 3 0 /3 2 ) ,有 4处狭窄未能诊断 ,定性诊断率为 87.5 % ( 2 8/3 2 ) ,假阳性率为 6% ( 2 /2 8) ,假阴性率 2 % ( 2 /2 8)。结论 采用ECG门控回顾性后处理的方法并辅以控制心率、扩张冠脉等措施可获得较满意的MSCT冠状动脉图像 ,是较理想的无创性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最佳重建时相窗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讨论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相位窗的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MSCT冠脉成像.利用回顾性ECG门控技术,重建出20%~80%R-R间期轴位图像,分别进行三维VRT重建.比较图像质量并进行评分.结果 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CX)、右冠状动脉(RCA)在心动周期时相的60%~70%成像效果较好.左主干(LM)除40%R-R间期外,其余时相成像效果均较好.结论 当扫描时患者平均心率小于60次/min时,60%、70%R-R间期是最佳重建相位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MD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最佳重建相位。方法对61例病例行64MD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原始数据分别按R—R间期30%,35%,40%,45%,50%,60%,70%,75%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记录扫描期间平均心率,心率〈70次/min为Ⅰ组,≥70次/分为Ⅱ组,分析不同心率组不同R-R时相对各支冠状动脉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Ⅰ组的所有的冠状动脉节段可以在单一的75%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Ⅱ组的所有冠状动脉可以在单一的45%或加%的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结论随着64MDCT的时间分辨率的充分发展,所有有关冠状动脉节段能在一个重建间隔得到有诊断价值的图像。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对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按照心率不同分为Agt(≤65次/min)14例、B组(66-70次/min)12例和C组(71~75次/min)10例3组,前一组采用单扇区重建,后两组采用双扇区重建,重建时相预设为75%R-R间期,扫描完成后分别重建45%、55%、65%和 85%R-R间期图像.重建数据传至AW4.1工作站后处理成像.后处理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m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等模式,分别获取冠状动脉的各种重组图像并分析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显示率.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和左旋支的显示率均为100%;B组其显示率分别为91.67%、100%、100%和91.67%;C组其显示率分别为80%、100%、90%和7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前降支在75%R-R间期显示最佳,左旋支在55%显示最佳,右冠状动脉在65%R-R间期显示最佳.各重建相位间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16层螺旋CT能充分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正常解剖以及病变特征.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增多,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其中全部患者有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5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535节段冠状动脉(直径≥2mm)图像中,64MSCT提供优良图像可供分析为515节段,可评估率为93.3%。与SCA对照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1%、95.34%、75.31%和98.09%。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准确率为83.75%。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的冠心病诊断工具,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SS  Zhou Y  Chen J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7-142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58例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春红  梁立华  吴菊芳  梁涛 《海南医学》2012,23(12):120-123
多层螺旋CT(MSCT)是C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的问世极大地拓宽了CT的应用范围和诊断价值,开创了心血管疾病无创诊断的新纪元。目前多层螺旋CT已成为评价心脏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左心室功能的评估能提供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收缩的信息,对心脏疾病患者的病情分析、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及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时所获得数据进行冠状动脉重建的同时也能用于评价心脏功能。本文主要就多层螺旋CT在左心室功能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月梅 《当代医学》2021,27(8):84-86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1年均行64排螺旋冠脉CTA和CAG检查,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预后6个月的MSCT冠脉成像图像和CAG冠脉造影图像,观察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支架腔内狭窄程度的显示情况,比较多平面重组(MPR)、CT仿真内窥镜(CTVE)、曲面重建(CPR)3种不同后处理技术在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狭窄范围的显示能力以及MSCT后处理技术在患者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与CAG金诊断标准比较,MSCT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预后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为80.56%,特异度为94.21%,准确率为89.53%,阴性预测值为90.28%;MPR对狭窄处斑块形态的检出率为91.43%,显著高于CTVE的6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对狭窄近、远心端正常血管的检出率为97.14%,高于MPR的65.71%和CTVE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与CAG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预后再狭窄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PR后处理技术适合术后支架狭窄形态研究,CPR后处理技术适合血管范围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