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典型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CT诊断非典型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诊断46例非典型性肾血管平滑肌瘤CT资料。重点讨论:CT检查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方法和CT在非典型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CT捡查46例病人,均为二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发现单肾累及30例,双肾累及16例,6例合并肿瘤内出血或者肾包膜下出血,CT诊断非典型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较高的准确性(89.1%)。结论笔者认为采用找到肿块内脂肪征的合适的检查技术,多数非典型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双侧RAML的CT表现,包括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所见。结果 12例患者共有24个RAML,多脂肪RAML14个病灶,少脂肪RAML8个病灶,很少脂肪RAML2个病灶。多脂肪RAML在CT平扫时即可见肿块内有脂肪成分,密度与皮下或腹膜后脂肪相仿,CT值常为-40—120HU。少脂肪RAML平扫常与肾实质密度相仿,较易漏诊或误诊。采用局部薄层扫描可提高肿瘤内少量脂肪成分的检出概率。很少或无脂肪RAML的CT表现酷似肾细胞肾癌,平扫呈低密度肿块,动态增强扫描示肿块皮髓交界期强化不甚明显,实质期肿块中度均匀强化,延迟扫描肿块呈低密度,肿块边缘强化。结论 在合理使用病灶局部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技术的条件下,CT检查对双侧RAML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RAML)与肾细胞癌 (RCC)的 CT鉴别征象 ,以提高不典型 RAML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期增强 CT扫描的 RAML 36例 (5 7个病灶 ) ,RCC4 6例。运用 χ2检验确定有显著性差异的 CT观察指标进行判别分析 ,得到各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权重。结果 单发或多发、边缘、分叶征、病灶突出比、与实质的分界、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肿瘤内血管影、钙化等 9项 CT观察指标对 RAML与 RCC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 ,利用最大似然法判别分析对二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 :RAML组 93.0 % ,RCC组 89.1%。结论 病灶突出比、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及肿瘤内血管影特征对二者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刘江  夏鼎  任谦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75-2778
目的: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及CT影像学表现,探讨其CT表现的特征性征象,提高对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我院经手术病理及其他手段证实的RAML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1例,单发13例,多发8例,右肾10例,左肾6例,双肾5例,病灶直径<2.0cm者占多数,≥2.0cm者15个,最大者约48.7cm×41.2cm×52.3cm,2例合并结节硬化症,1例病灶破裂合并肾周血肿。结论:肾脏(无钙化)肿瘤中的脂肪成分是CT诊断RAML的特征性依据。  相似文献   

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脏常见的良性间叶瘤,临床症状及普通X 线检查不具特征性,故术前诊断较困难。我们就其B 超及CT 检查中的某些特征加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和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诊断正确,瘤体内可见脂肪及软组织成分;因瘤体内未见脂肪3例误诊为肾细胞癌.[结论]肿瘤内没有脂肪组织不能除外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需仔细分析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与肾细胞癌及其他肾脏良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脏常见的良生占位性病变,但双肾同时发生多发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少见.现报告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双肾多发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螺旋CT显示1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15例边界清楚,2例破裂出血呈边界不清。17例均含脂肪。全部或部分局限在肾实质。17例全为单侧。肿瘤最大者14cm×20cm×23cm,最小者0.8cm×0.6cm×1cm。CT诊断率100%(17/17)。结论CT能准确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清楚显示肿瘤的脂肪、血管和平滑肌成分以及其形态、大小、数目、扩展范围和邻近结构关系,为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9.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ML的临床及CT资辩,扫描设备为SOMATON SPIRIT双层螺旋CT扫描仪.结果:CT表现为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不均匀,有软组织及脂肪等多种成分或以某种成分为主.2例病灶可见斑片状钙化,2例巨大肿瘤病灶合并出血.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不同程度强化,脂肪成分不强化,部分病例可见条索状和斑点状强化影.结论:典型的RAML有其特征性的CT征象,病灶内是否含有脂肪组织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增强扫描肿块内可见条索状强化影,颇具特征性.巨大肿瘤病灶可合并出血.  相似文献   

10.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特征性CT表现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 lipoma,RAL)CT影像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RAL22例,均行CT常规扫描,其中14例行增强扫描,5例经薄层或薄层放大扫描,3例行像素CT值测定;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RAL,12例经半年以上随访证实RAL。结果: RALCT影像表现为脂肪密度影内伴点状、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脂肪密度影多呈偏心性分布为主和不规则蜂窝状分布。生长特点的CT影像改变有多中心生长,双侧发病;向外突出生长;向外突出沿包膜下匍匐性生长的表现。结论: 在肿瘤中测得脂肪密度影是诊断该病的关键。多发、双侧、外突性改变及肾实质边缘"轮齿状"缺损对诊断均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poma,EAML)的CT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O例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病灶,突出肾轮廓之外,CT平扫呈等或稍高于肾皮质。5例位于右肾,4例位于左肾,1例双肾多发。10例密度均不均匀,2例其内见大片囊变坏死,1例见点片状出血灶,3例含脂肪成分。6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不清,肾包膜受侵;4例直径大于6cm。增强扫描8例病灶实性部分均呈“快进快出”,2例富含脂肪成分病灶实质期见多发迂曲的血管。结论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对该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与小肾癌(SRCC)的CT鉴别诊断征象,以提高少脂肪RAML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少脂肪RAML及34例SRCC的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资料,对各项CT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的单发及多发、与肾皮质的交角、钙化以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等4项CT观察指标在少脂肪RAML与SRCC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的单发或多发、与肾皮质的交角、钙化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8例肾血管平滑肌肪瘤的CT表现,认为其CT表现具有特征性。典型CT表现是:平扫为含有脂肪及软组织成份的混杂密度块影,边界清楚;增强后软组织部份不同程度强化。同时讨论了CT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4.
乏脂肪肾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乏脂肪肾错构瘤(RAM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乏脂肪肾错构瘤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共18个病灶均表现为实质性肿块,7个病灶呈较均一软组织密度,11个病灶内显示少量脂肪密度,1例伴出血灶,增强扫描皮质期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但低于肾皮质强化,分泌期肿块呈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B超检查79例提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9/103),CT检查86例提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6/103),32例行MR检查者28例提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8/32)。75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肾肿瘤剜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其中8例直径小于4 cm者行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肾切除术18例,10例患者临床观察。随访3~36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临床观察患者肿瘤生长缓慢。结论 B超、CT及MRI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主要手段,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理想方法,应从严掌握肾切除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肾嗜酸细胞的CT表现,提高对其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肿瘤向皮质外生长为主3例,向肾盂方向生长为主2例,2例完全位于肾实质内.平扫;肿瘤4例表现为较均质密度.3例密度欠均匀,其中2例内示星芒状边缘锐利低密度,1例内部示多发类圆形低密度,2例出现钙化.增强皮质及髓质期呈较均质强化4例,不均质强化3例,强化均低于肾皮质.肾盂期密度较前下降,然不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晰,2例示完整假包膜.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除中心瘢痕外密度相对均匀,可有钙化,界清,可有完整包膜.增强后较均质明显强化,肾盂期不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具有完整假包膜及中心瘢痕时诊断较明确.其他表现不典型时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CT影像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提高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水平,找出其与肾癌的CT影像鉴别点。方法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例和肾癌24例,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1例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12例呈高密度,6例呈等密度,3例呈低密度,9例可见皮质掀起征。增强扫描示瘤体均匀强化。有7例可见延迟强化。24例肾癌CT平扫示瘤体16例呈低密度,3例呈高密度,5例呈混杂密度,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后,瘤体大多呈不均性强化,皮质期呈高密度,髓质期呈低密度,且造影剂有“快进快出”的表现,有8例可见假包膜,7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有瘤栓形成,10例可见腹膜后肿大淋巴结,3例可见肝内转移。结论CT扫描对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肾癌的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全部病例均作上腹部CT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扫描,其中3例加病灶薄层扫描,2例加延迟期扫描。结果CT平扫8个病灶均呈低密度,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门脉期5例病灶仍有持续强化;8例中5例病灶内有明显脂肪成分,3例含脂肪较少经薄层扫描显示脂肪成分。结论含脂肪较多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有典型的CT表现,诊断容易;含脂肪较少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经薄层扫描能提高脂肪的检出率,从而能提高病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16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6例中,12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5-10cm,4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肝内胆管扩张8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6例,局部肝轮廓凹陷6例,增强扫描见;6例病灶边缘轻度不规则细线状强化,3例明显不完整环状强化,1例早期无明显强化,病灶内轻度片状结节状强化2例,中度结节状强化3例;轻度线状强化1例,明显网格状及线状强化各2例,三期扫描内,大片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8例病灶在三期内强化情况无明显变化,1例呈“快进快出”,1例缓慢强化,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当有手术史或有明显胆道结石时,仍应仔细观察各种征象,否则会造成漏,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