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cation,MLPA)技术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检测1例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方法:应用MLPA技术对外周血G显带诊断的1例智力低下患儿携带小标记染色体(染色体核型为47,XY,+Mar)进行分析,确定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并进一步通过aCGH技术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确定小标记染色体的大小及具体来源区域?结果:MLPA分析结果显示患儿18号染色体p11.21和p11.32两个区域探针信号高于正常值范围,提示这两个区域存在拷贝数的增加;aCGH分析结果显示拷贝数增加的区域为p11.21~p11.32,范围约为15 Mb?两项技术分析结果均证实额外小标记染色体来源于18号短臂,即该患儿为18p三体?结论:应用MLPA技术和aCGH技术可确定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并能明确其来源染色体的具体区域范围,从而为判断标记染色体的遗传学效应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AffymetriSNP Array和FISH技术鉴定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方法 2013年7月1例38岁高龄孕妇来我院就诊,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检测羊水和脐血胎儿染色体核型,应用AffymetrixCytoScan 750K Array基因芯片技术鉴定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片段与来源,然后运用WSH/D4Z1探针的FISH进行确认.结果 胎儿羊水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6,XX[15]/47,XX,+mar[15],脐血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6,XX[14]/47,XX,+mar[16];AffymetrixCytoScan 750KArray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为arr 4p13q13.3(41,593,201-72,130,692)X2-3,显示胎儿有4号染色体4p13-着丝粒-q13.3区段30.537 Mb的嵌合性重复;胎儿脐血细胞FISH检测显示28%间期细胞有4号染色体着丝粒的三体性.结论 综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FISH技术和AffymetrixCytoScan 750K Array芯片技术能准确确认额外微小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及其片段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重庆地区浆细胞病患者遗传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合探针(D13S319/RB1、CCND1/Ig H、p53、CKS1B/CDKN2C)对50例浆细胞病患者骨髓进行FISH检测,分析其分子遗传学异常,同时行常规染色体检查,并比较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采用FISH检测,有34例(68%)检测出分子遗传学异常,24例(48%)检出1种异常,10例(20%)同时检测出2种及以上异常。其异常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Ig H基因异位(36%),13号染色体缺失(24%)和p53基因丢失(20%);常规染色体检查只有6例患者(12%)发现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学异常检出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类型及分期无关。结论:FISH较常规染色体检查更易发现异常;Ig H基因异位、13q14缺失及p53基因丢失在重庆地区浆细胞病中发生率较高,p53基因丢失及13q14缺失与近期预后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常见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状况及对预后评价.方法 应用探针D13S25(13q14.3)、RBI(13q14)、p53(17p13)、ATM(11q22.3)、CSP12(12号染色体着丝粒)对14例CLL患者进行检测,并与其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4例中,0例(71.4%)检出遗传学异常,其中del(13q14.3)异常7例,el(13q14)2例,12 4例,el(17p13)2例,el(11q22.3)1例.两种及以上复杂遗传学异常5例(35.5%).根据Binet分期,例del(13q14.3)患者,A期3例,期2例,期2例,期2例患者均伴有del(17p13).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el(13q14.3)在不同性别、年龄分组以及Binet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期FISH技术大大提高了CLL患者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具有敏感、特异、直观的优点,其在CLL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核型为45, X, der (Y) t (Y; 13)(q11.1; q12), -13伴无精子症、双侧乳腺轻微发育和多发性皮下结节男性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点. 方法: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一步确定患者核型.用PCR-STSs以确定Yq上的断裂点.用DNA多态性方法检测位于13q12 上的BRCA 2基因拷贝数.对患者的睾丸和皮下结节进行活检. 结果:细胞遗传学和FISH证实患者SRY基因和Y染色体着丝粒位于13号染色体上.因此,患者核型为45,X,der(Y)t(Y;13)(q11.1;q12),-13.ish der(Y)(SRY , DYZ3 , wcp13 ).Y染色体长臂上的AZFa,b,和C区域全部丢失,断裂点位于sY82以下.BRCA 2基因的多态性检测无拷贝数的丢失.睾丸活检结果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皮下结节病理检查为血管脂肪瘤. 结论:患者的男性表型是由于基因组中存在SRY基因.无精子症、睾丸体积小与病理结果一致,是由于Y染色体Yq11.1 → Yqter 片段丢失所致.但血管脂肪瘤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loma,MM)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及其与各项血清学指标和疗效的关系,旨在筛选有效预测疾病预后的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31例MM患者进行del(13q)、14q32易位、del(17p13)、1q21扩增等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其中del(13q)的检测采用了D13S319、RB1两种探针,14q32易位的检测采用IgH探针,del(17p13)的检测采用P53探针,1q21扩增的检测采用1q21探针.分析细胞遗传学异常与患者临床特征、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13号染色体缺失、14q32易位、1q21异常、17p13缺失的检出率分别为45%、68%、50%、35%;35%的患者同时检出13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和14q32易位,79% del(13q)者伴有14q32易位,其中D13S319探针检测阳性者100%伴有14q32易位.31例MM患者诱导治疗后有21例患者达到了轻微反应(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疗效标准)以上的疗效,总反应率为67.7%,未发现del(13q)、14q32易位、del(17p13)和1q21扩增阳性患者与细胞遗传学异常阴性患者在总反应率上存在差异.结论:国人MM患者的常见染色体异常是del(13q)、14q32相关的易位、1q21异常、del(17p13),其中del(13q)与14q32相关的易位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一例染色体复杂易位致多发畸形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和诊断。方法: 对一例多发畸形胎儿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胎儿父母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结果: 胎儿的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6,XN,t(12;13)(q22;q32)。SNP array显示胎儿存在1q42.13q44重复(20 192 kb)及15q26.1q26.3缺失(13 293 kb),核型分析与基因芯片结果不一致。FISH验证了SNP array的结果。母亲外周血FISH结果确认为隐匿性46,XX,t(1;15)(q42.1;q26.1)携带者,而胎儿遗传了其中一条衍生的15号染色体der(15)t(1;15)(q42.1;q26.1)。即胎儿遗传了父亲的t(12;13)(q22;q32)平衡易位及母亲的隐匿性平衡易位形成的衍生15号染色体。结论: 1q42.13q44重复和15q26.1q26.3缺失是导致本例胎儿畸形的遗传学病因,产前诊断时多种遗传学技术联合应用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 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FISH 技术, 采用5 种特异性DNA 探针检测20 例多发性骨髓瘤(MM) 患者染色体异常, 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比较。结果: FISH 显示20 例MM 患者中18 例出现染色体异常, 总异常检出率为90%, 其中14q32 易位65%(13/20), del(13q14) 阳性率为55% (11/20), 1q21 异常25% (5/20), p53 阳性率15% (3/20)。常规染色体分析异常检出率仅为15% (3/20)。结论:del(13q14) 和14q32 易位是MM 患者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 FISH 比传统的染色体检查更敏感可靠, 并可作为MM 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遗传学异常,以探讨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3例PXA标本,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分析方法,研究PXA的染色体失衡.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通过CGH分析,在3例PXA中都发现有遗传学异常.其中1例有多条染色体的失衡:2p14-pter、4p15-pter、7p21-qter、11q24-qter、12和15q14-qter的获得,以及8p11.2-pter、9p11-p23、10p12-pter和13q14-qter的丢失.该患者于术后1年死于肿瘤复发.3例肿瘤患者中的2例检测到7号染色体的获得和8号染色体短臂的丢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GFR在3例PXA中均呈阴性表达.结论研究PXA的遗传学改变对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病程差异较大,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染色体异常,以与14q32相关的易位和13q缺失最常见[1].由于MM细胞比例低、体外有丝分裂指数低及中期分裂相少等因素,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低[1].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不需要中期分裂相,利用位点特异性探针可检测到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不能发现的间期细胞的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特纳氏综合征(Turner's syndrom)患者微小标记染色体(Small marker chromosome,smr)的来源。方法用 X和Y染色体着丝粒特异的DNA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bybridization,FISH),检测3例核型为 45, X/46, X+smr的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的smr。结果 2例患者smr染色体来源于Y染色体, 1例来源于X染色体。结论 FISH技术可快速准确鉴别微小标记染色体,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G显带提示有染色体易位的病例进行分析,阐明易位本质。方法:以定位于待研究染色体区段的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chromosome,YAC)作为DNA来源,结果:两组经G显带未能明确显示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经FISH证实,一例为发生于11号染色体与13号染色体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 GH)是一种将消减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相结合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可在全部染色体区带上检测基因组间DNA拷贝数的变化并定位。本文对CGH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建立应用13/21染色体特异性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种植前人类胚胎13/21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方法。方法:应用FITC标记的13/21染色体着丝粒部位杂交的α卫星重复序列探针对27个未受精卵母细胞和36个多精受精胚胎的卵裂球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单倍体卵母细胞核呈现2个杂交信号,固定率80%,杂交效率67%;多精受精胚胎的卵裂球核呈现6个杂交信号,固定率72%,杂交效率65%。结论: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卵母细胞和胚胎细胞可检测13/21染色体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15.
关于卵巢癌遗传学研究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黎静  钟梅 《医学综述》2006,12(23):1440-1442
人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常与染色体异常有关,这种非随机性的异常主要包括了染色体的丢失、获得、扩增和重排等。随着遗传学研究技术不断地深入,人们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上建立了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并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学、肿瘤生物学上,本文就卵巢癌遗传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性染色体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ang Y  Sun X  Li Q 《中华医学杂志》1999,(2):106-108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性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19例女性性腺发育不全及5例男性不育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或间期细胞进行杂交。结果发现的异常核型有:46,X,r(X),45,X/46,X,r(X)、45,X/46,X,dici(Yq)、45,X/46,XY、45,X/47,XXX、45,X/46,XX/47,XXX、45,X及47,XXY等类型。结论应用FISH技术  相似文献   

17.
同步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同步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外周血、羊水及单个胚胎细胞及骨髓细胞等样本中的实验方法,探索其在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胚胎种植前诊断以及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方法: 取外周血淋巴细胞、羊水细胞和不适于胚胎移植及冷藏的受精胚胎细胞、骨髓细胞分别制片,用相应的荧光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荧光显微镜取图分析. 结果:建立获得稳定可行的各类标本的实验方法. 结论:应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对染色体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并可应用于产前诊断和胚胎种植前诊断及血液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前病毒DNA对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染色体整合的可行性与效率。方法:收集3例HIV-1感染者,常规制备其PBL染色体,采用FISH方法,以生物素标记的HIV-1gag及HIV-1pol的cDNA作为探针,检测HIV前病毒在其中的整合。结果:观察了172套来源于3位感染者PBL的染色体,6套有阳性荧光信号。结论:FISH可用于检测HIV前病毒DNA对患者PBL染色体整合,且是一种灵敏、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钱小虎  叶庆华  乔福元 《上海医学》2003,26(10):708-709,T001
目的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明确是否存在ltBV整合。方法选择我院分娩者中136例ltBV携带孕妇及28名健康对照者,制备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以地高辛标记的}tBV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136例中,有4例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期染色体上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占2.94%,均为双阳组孕妇,HBV呈低频率整合(1.00%~1.67%),整合位点呈随机分布。84例单阳组[HBsAg( )]孕妇及28名健康对照标本中均未检出阳性信号。结论 应用FISH技术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上整合型HBV。HBV携带孕妇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上存在整合型HBV,使妊娠期HBV感染的危害不仅为母婴问的垂直传播,而且可能发生基因遗传,成为一种遗传性传染性疾病和肝癌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