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与全肝血流阻断对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1~2014-01间我院收治的78例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半肝阻断组和全肝阻断组,每组各39例。半肝阻断组在进行肝切除手术时采取半肝血流阻断,全肝阻断组在进行肝切除手术时给予全肝血流阻断。比较半肝阻断组及全肝阻断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及术中出血量。结果手术治疗后,半肝阻断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56.33±37.14)m L,谷氨酸转氨酶为(45.26±11.32)IU/L,总胆红素为(18.21±4.59)μmol/L,均低于全肝阻断组水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肝切除手术时,半肝血流阻断更利于肝癌患者的术后肝功能恢复,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半肝血流阻断与全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80例需行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半肝血流阻断组(HLO)与全肝血流阻断组(TLO),其中HLO组35例,TLO组45例,比较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肝功能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围手术期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优于传统全肝血流阻断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改良半肝血流阻断在大肝癌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半肝血流阻断在大肝癌切除中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应用改良的半肝血流阻断法(MHVC)与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对63例大肝癌病人进行非规则性肝切除,其中MHVC 33例,Pringle法30例。观察不同的肝血流阻断方法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切除肝癌,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VC术后肝功能恢复快,腹腔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半肝血流阻断法同样可以达到传统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减少术中失血的目的,其操作更为简单、易行,对肝脏功能损害的程度较轻,适合于大肝癌合并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欠佳患者的肝切除。  相似文献   

4.
李林鹏  王凯 《中原医刊》2011,(13):45-47
目的比较两种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在因肝脏恶性肿瘤行右半肝切除术中的作用,评价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右半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9例肝癌行右半肝切除的患者分为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n=22)和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组(n=27)。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患者比例、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肝功能的恢复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输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有1例患者术后死于肝脏功能衰竭。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组术后并发症数量明显减少、无患者死亡,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5),且术后第7天的肝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5)。结论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可以提高因肝脏肿瘤而行右半肝切除的成功率和患者对手术耐受性,为右半肝切除手术提供了一个安全、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手术切除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60例肝癌患者行半肝血流阻断(A组),30例肝癌患者行全肝血流阻断(B组),分析两种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阻断时间及出血量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发生肝衰2例,A组术后未发生肝衰者。结论:半肝血流阻断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健侧肝脏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再灌注损伤,防止术后肝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5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5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原发性肝癌的肿瘤部位及大小、人肝血流阻断、切除方式、出血量、引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癌部分手术切除率77.3%(116/150),肝癌不规则性切除率74.7%(112/150),全肝血流阻断手术125例,占83.3%。术出血多在200~1000mL,占82.7%,手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占6.7%,死亡率2.0%(3/150),临床治愈率58.7%(88/150)。结论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都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治疗,掌握好手术要点,把握好手术的各个环节,手术的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就会少,死亡率下降,临床治愈率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右半肝切除手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更佳选择。方法对67例原发性肝右叶癌行右半肝根治性切除术,行右半肝切除58例,扩大右半肝切除9例,按肝血流阻断方法不同分为3组,第一肝门血流阻断(Pringle组)27例,半肝血流阻断(SHVE组)26例,全肝血流阻断(THVE组)14例,分析应用不同肝血流控制方法对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8%,病死率4.5%;3组并发症发生率(51.9%、23.1%、57.1%)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5)。SHVE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肝癌患者右半肝切除选择不同肝血流阻断的方法与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密切;合理选择入肝血流阻断方法是有效控制失血、保证右半肝切除手术成功、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下切肝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半肝血流完全阻断下无血切肝术的手术方法 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切除患者血流阻断时间12~45 min,术中出血量100~800 ml,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 半肝血流完全阻断下无血切肝术在肝切除术中有省时、安全、出血少、解剖清晰、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该方法 对于肝脏外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回输血技术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治疗常规手术方法不能切除的肝巨大血管瘤。方法采用国产自体血液回输机,对8例贴近多个肝门的肝巨大血管瘤常规在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第一肝门放置阻断带,根据术中需要行不同时间的全肝血流阻断修补损伤血管。结果全组8例全部痊愈出院,除1例游离肝脏时瘤体破裂未能及时行全肝血流阻断致大出血术中输血6000毫升外,其余7例术中均未输血。结论采用自体回输血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技术切除常规手术方法不能切除的肝巨大血管瘤,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自体回输血配合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治疗紧贴重要血管的肝巨大血管瘤包膜外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从2001年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全自动自体血液回输机,32例紧贴重要血管的肝巨大血管瘤,瘤体大小12 cm×15cm~18 cm×40 cm.常规在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第一肝门放置阻断带,根据术中需要行不同时间的全肝血流阻断使手术顺利完成.结果 全组32例均完整切除瘤体并痊愈出院,其中1例游离肝脏时瘤体破裂未能及时行全肝血流阻断致大出血,术中输血6000 ml;4例术中输外源性同型血400~800 ml;其余27例术中未输外源性同型血.术中有8例仅采用Pringle法切肝,其余24例用全肝血流阻断法,阻断时间5~30 min,平均16 min.结论 采用自体回输血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技术对紧贴重要血管的肝巨大血管瘤包膜外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肝切除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脏疾病的价值及其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92~2003年用肝切除术治疗272例肝脏疾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中控制出血及围手术期处理等问题.结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手术死亡率为2.00%,其中原发性肝癌185例,术后1、3和5 a生存率分别为83.32%、45.87%和18.43%.结论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中控制出血及肝切除量,减少手术时间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术中应用全肝血流阻断扣自体血回输可提高困难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肝血管瘤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凯  张梦瑜  冯春红  李波 《四川医学》2010,31(7):898-900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手术方式。方法本组70例,其中45例行包膜外剥脱术,25例行肝叶切除或不规则肝部分切除。切肝时采用入肝血流阻断。结果 70例中48例出血量在400~500ml以下,其中25例出血量非常少而未输血,15例出血量400~500ml,7例出血量〉500ml;45例行包膜外剥脱术者出血量均在400~500ml以下,且术后肝功恢复较肝叶切除或不规则肝部分切除者为好。所有病理检查均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肝损伤轻,出血少,患者恢复快,近、远期疗效好;如肝血管瘤存在包膜则包膜外剥脱术可考虑为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首选术式。切肝时采用入肝血流阻断,肝内解剖清晰,出血量少,可施行一系列高难度肝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右半肝切除术5例,左半肝切除术10例,肝右后叶切除术4例,肝左外叶切除术3例,肝局部切除术37例。结果 59例患者均治愈;术后出血2例,胆漏3例,胸腔积液4例,膈下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切口裂开2例,出现腹水11例。第一肝门阻断47例,阻断时间10~45 min,半肝血流阻断12例。术中出血200~1800 ml。结论术前正确把握手术指征,肝可切除范围和剩余肝量的评估,认真做好术前准备,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术中控制出血量,正确处理肝创面,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闫威  张嘉越 《医学综述》2014,(22):4131-4133
目前肝切除术仍是治疗肝肿瘤的主要方法,肝脏中血管分布复杂,血供丰富,在手术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出血是影响手术结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和避免手术风险,目前仍在不断研究各种肝切除术的血流阻断方法。Pringle法是最早应用于肝切除术中,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是时间不宜过长;全肝血流阻断可以很好地控制失血量,但易引发缺血/再灌注损伤;半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减轻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只能应用于半肝患者;实施肝门血流阻断是肝脏手术中一项重要技术。合理、正确地选用一种既有较好止血效果又能减少因阻断引发的肝脏损伤的肝血流阻断方法,仍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准肝脏切除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肝脏切除病例,23例行精准肝切除,31例采用传统Pringle法肝门阻断的肝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多方面做对比。结果:精准肝切除组与Pringle法肝切除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325.3±41.8)vs(264±31.1)]min,P<0.05;术中出血量减少[(357±91.4)vs(577±75.2)]mL,P<0.05;术后肝脏功能恢复加快,ALT:[(343.5±114.4)vs(704.3±142.8)]U/L、AST:[(430.7±140.0)vs(704.3±142.8)]U/L、TBIL:[(35.5±12.1)vs(62.8±18.1)]μmol/L,P均<0.05;住院时间缩短[(17.6±3.2)vs(25.8±2.1)]d,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相比传统肝脏切除术,术中出血少,肝脏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典型性肝切除术的发展趋向。由于现代肝外科定位诊断的进展(B超、核索扫描、CT、选择性动脉造影),使得小肝癌得以早期诊断,手术可以缩小到作局部切除;由于中期肝癌在切除术后复发率仍高,手术似应扩大到全肝切除、肝移植。典型性肝切除技术也有新的改进,如低温全肝灌洗切肝法、常温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法、全肝隔离灌洗法等。本文还讨论了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胆管结石、外伤性肝破裂的具体应用范围,并对如何控制、避免典型性肝切除手术中出血问题的具体技术操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脏疾病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治疗56例肝脏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肝癌切除2例成功,存活20月。肝血管瘤切除2例成功,存活。不能切除的晚期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微波固化5例,顺利恢复,存活6-16月;行腹腔镜门静脉插管5例,肝动脉结扎+腹腔镜门静脉插管34例。肝动脉插管+腹腔镜门静脉插管4例,术后无并发症,早期经门静脉、肝动脉插管化疗,存活3-12月。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2例,无并发症,痊愈。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2例,无并发症,痊愈。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难度高,需探索。腹腔镜肝癌微波固化、肝动脉结扎木或肝动脉插管(化疗)术/或门静脉插管(化疗)术,可作为晚期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姑息治疗。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是取代剖腹肝脓肿引流术的有效方法。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应作为肝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肝切除术4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在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治疗中的价值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1月至2000年8月行肝切除术治疗的47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血管瘤26例,肝囊肿7例,肝炎性假瘤3例,右肝错构瘤、肝脏平滑肌瘤、肝结核瘤和炎性肉芽肿各2例,肝细胞腺瘤、右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和肝右后叶结节性坏死各l例。结果:共行肝左外叶切除术18例,肝左或右叶瘤体局部切除术14例,右后叶切除或部分切除术8例,右半肝切除术3例,右前叶部分切除术2例,左半肝切除术和胰头异位肝囊肿切除术各l例。9例术中预置全肝血流阻断带,2例应用自体血回输。5例术后发生右侧胸腔积液、切口感染、膈下感染、胆漏等并发症。47例全部治愈。结论:对于多数有症状、体积较大或怀疑恶变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且安全有效;借助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术中应用全肝血流阻断和自体血回输可提高困难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肝癌肝切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34%(280/497),出血12.07%(60/497)、感染18.71%(93/497)、胆漏2.01%(10/497)、胸腔积液6.64%(33/497)、腹腔积液42.45%(211/497)、肝衰3.42%(17/497)、死亡4.23%(21/497)。从全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可见肝脏血流阻断时间(X10)、手术时间(X11)、失血量(X12)在a=0.05水平上显著,肝癌肝切除并发症的的主要危险因素按其影响的大小顺次为X10、X11、X12,它们所对应的相对危险度在1.273~1.578之间,且X12为影响肝切除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肯定了上述结果,且右半肝切除(X3)影响突出,P=0.0012,标准系数=0.204301,相对危险度OR=2.489。而半肝血流阻断(X7)能减少肝切除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选用肝血流阻断方法有效控制失血量,尽量缩短肝血流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在保证肝癌根治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肝组织是减少肝切除并发症和降低肝切除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央区肝癌肝切除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中央区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经验,以提高中央区肝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我院行手术切除的中央区肝癌和非中央区(周边区)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生化指标和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及肝切除手术中Pringle s法、半肝阻断法和改良Pringle s法3种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效果。结果中央区肝癌和周边区肝癌两组病变大小、Child-Pugh评分、吲哚青绿15 min潴留率、术后1周内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血流阻断时间、输血量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中央区组肝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周边区组(P<0.05)。保留半肝动脉血流的改良Pringle s法入肝血流阻断操作简单,且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对中央区肝癌,只要术前做好充分评估和准备,熟悉解剖,选择合适的血流阻断方法,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