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了解台风灾后疾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探索适合灾区的疾病监测方案。方法对超强台风"桑美"重灾区进行现场调查及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医务人员访谈。结果台风对灾区造成的公共影响较大,尤其是传染病流行风险大大增加,对腹泻病人和发热病人的监测能及时发现传染病人。结论台风灾后应采取灵敏性更高的症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2.
"云娜"台风对人群伤害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8月12日晚20时“云娜”(rananim)台风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登陆后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解本次台风造成伤害的流行特征,分析伤害原因,提供预防与控制对策,我们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麦文慧  陈海  朱雄  吴清艳  王日  陈柳红  陈学  郑霄  李伟 《海南医学》2016,(10):1695-1697
目的:分析威马逊台风过后集中发生的5例类鼻疽,探讨台风对类鼻疽发病的影响。方法2014年8月海南省遭遇18级超强台风“威马逊”,台风过后发病来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的类鼻疽5例,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对培养分离的菌株进行16SrDNA同源性测序比对、MLST多位点序列分型、TTSS1与BLF1毒力因子检测等分子生物学分析。4个月后家访了解患者预后情况,并采集患者居住地泥土和水培养做环境调查。结果威马逊台风是导致本次5例类鼻疽发病的重要因素。5例患者均来自台风中心经过海南东北部沿海一带,均在台风过后一个月内发病。5例均以肺部感染、脓毒血症为主要表现,死亡3例。5株分离菌株16SrDNA同源性比对均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MLST分型分别为不同的ST型,毒力因子检测均为阳性。环境样本培养没有检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结论威马逊台风是导致本次5例类鼻疽发病的重要因素,台风会加大类鼻疽水源性或吸入性感染的概率,导致散发、甚至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五四"学者是开放的,也是有趣的,他们把西方的"科学"与"民主"迎请进华夏九州,冲撞了五千年的庙堂文化,闲时还不忘给它们一一冠以中式雅号.  相似文献   

5.
"五禽戏"是中国古代导引养生功法,与传统文化哲学理念、中医学原理有着深厚的渊源和紧密的关系."五脏一体"、"神形一体"、"身心同治"的整体论是中医学辨证施治的基本观念,因此功法练习过程应该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心"的历程,印心理活动定向性地集中活跃过程,结合逾6年的练功及教学实践体会,本人拟以心理活动层面对"五禽法"功法练习的方法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世览情、国情、党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理论创造,是全党和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两课"是高等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两课"教学中也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推进"两课"教学改革.以下是我们这几年的经验、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我校创建于1958年,拥有两所附属医院,教职工共620人.9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在册职工259人,在校学生3000余名,其中"3+2"高职生423人.2000年共完成教学任务67 840学时.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给灾区带来许多公共卫生问题,灾害流行病学则能帮助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做好灾前准备及灾后应对工作.本文以2006年8号台风"桑美"过后受灾地区疾控部门的应急工作为例,讨论自然灾害流行病学工作,提出相关建议:灾前要做好流行病学技术及基础资料准备,灾后要根据灾情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流行病学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9.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4年设立"病员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对患者开展院前、院中、院后全过程一条龙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看病难"问题.此模式也更好地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是乡镇医院改进完善服务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五年多来"病员服务中心"的工作实践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5,11(5):F0003-F0003
2005年9月26日,海南30多年来破坏力最大的达维台风席卷海南,岛东万宁、琼海一线遭受巨创。台风刚过的27日下午,海医党委做出决定,从附属医院医务人员中选派30多名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学历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由海医附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肖劲逐教授率领,分赴台风重灾区送医送药.普及防疫疾病等医疗卫生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