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继盆底肌功能X线解剖学分析之后,又详细分析了各排粪因素在粪便控制中的作用,邮盆底复层鞘状肛管自制原理;进而对正常排粪与异常排粪作了定义并依据新的理论对排粪困难进行了初步分类;对肛阗肠角等8种旧理论也进行了再评价。  相似文献   

2.
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排粪造影方法,报告160例造影结果。对照组52例中2例(385%)异常;排粪障碍组108例,仅18例(1667%)未见异常,提出了肛直角和肛上距正常测量值。报道主要异常X线表现。探讨了排粪造影检查对于肛管直肠部及盆底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90例临床诊断为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我们采用排粪造影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90例便秘患者中,排粪造影有异常87例,其中直肠前突43例;直肠黏膜脱垂85例;盆底失迟缓综合症9例;会阴下降57例;较多患者检查均有异常。结论: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应用排粪造影检查,能更简单了解直肠全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排粪造影在排便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进行了38例排粪造影检查,其中对照组13例,异常组25例,结果:对照组排粪造影均无异常。异常组发现22例功能性出口梗阻疾病,另外还发现3例先天性巨结肠为器质性梗阻。结论: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是对排便异常进行病因诊断的一种动静态结合的检查方法。目前国内应用尚不普及,我们从1991年开展了排粪造影检查,为便秘原因的诊断和治疗做了摸索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并分析其便秘的原因。方法对109例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109例便秘患者中23例表现正常,86例为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其中男19例,女67例。86例患者中直肠前突51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6例,会阴下降29例,内脏下垂26例,直肠黏膜脱垂24例,直肠内套叠5例,其中多种功能性出口梗阻异常并存46例。结论排粪造影对便秘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X线表现在分析便秘原因中的应用。方法对109例便秘患者先做结肠运输试验,再进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109例便秘患者,结肠运输试验异常者35例,排粪造影异常者86例,综合分析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诊断为结肠慢运输17例,功能性出口梗阻86例。结论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联舍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区分结肠慢运输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的便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仿真与钡液法排粪造影的效果,为诊断出口梗阻性便秘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方法:23例便秘者进行仿真与钡液法排粪造影,并对比两种造影方法。结果:仿真排粪造影比钡液法排粪造影更接近排粪的生理状态,在病变的检出及严重程度的判定等方面明显优于钡液法。结论:仿真排粪造影比钡液法的诊断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为开展仿真排粪造影的部门提供简便实用的方案。方法钡液法造影剂的配方用750g/L硫酸钡悬液。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配方为硫酸钡干混悬剂及医用超声耦合剂的混合物。对23例便秘患者进行钡液法排粪造影与仿真排粪造影检查并作自身对比。结果力排相排空时间仿真排粪造影显著大于钡液法排粪造影。使用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的直肠容积约为钡液的两倍。仿真排粪造影检查病变检出率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均高于钡液法排粪造影。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的性状与正常人粪便相似。结论简易仿真排粪造影剂调配简便,更接近排粪的生理状态,诊断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排粪造影座椅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初步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是在病人排粪时,对肛管直肠部及盆底进行动静态观察的一种新方法,它不仅能显示器质性病变,亦能显示功能性异常,与传统钡灌肠、内窥镜相比有独到之处。国外六十年代Philips首先报道,国内于1988年(上海卢任华)开始报道,迄今已有多家医院相继开展,且其应用逐渐被临床所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排粪造影检查,我们研制了一种排粪造影座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Fecal incontinence is often suffered in silence leading one to become a social recluse. This has led to the belief that the problem does not exist and therefore underdiagnosed. In the last decade, much has been learnt about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tinence and defecation. Quantification of appropriat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fecal incontinence have allowed the patients to be assessed using a logical algorithm. More importantly, parallel developments in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 fecal incontinence now allow the categorised patients to be managed logically. The assessment is thus translated into appropriate management plans which range from simple nonoperative medical and dietary manipulation to pelvic floor retraining, sphincter augmentation and finally sphincter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一种具有生物反馈功能并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原位人工肛门并观察其节制排便的效果。方法:通过新西兰兔结肠离体和在体实验,向肠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模拟大便的形成,观察人工肛门括约肌压力反馈系统和节制排便的效果。结果:反馈套囊的压力与肠内容物体积和肠管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人工肛门压力反馈系统能有效的反映肠内压的变化;L形人工肛门括约肌在单片机的调控下可以有效的节制排便。结论:结果表明该原位智能人工肛门括约肌能有效的节制排便并准确的反馈肠内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结肠肛管吻合术(3D腹腔镜改良Parks手术)保肛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36例采用3D腹腔镜改良Park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术后并发症以及肛门控粪、排尿和性功能状况.结果 全组患者随访6~24个月.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发生肝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病例.术后6个月、1年和2年对排粪情况满意者分别占63.9%(23/36)、85.7%(24/28)和85.0%(17/20).术后1个月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3.9%(5/36);男性患者术后1个月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8.5%(6/21),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3.3%(7/21).女性患者术后1个月对性生活满意者占66.6%(10/15).结论 3D腹腔镜在改良Parks手术中可以提高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且术后控便功能、排尿及性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减升阳除湿汤对直肠癌保肛术后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患者,通过加减升阳除湿汤干预,观察其治疗后对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延缓排便能力、大便失禁频次、总体健康受大便功能改变的影响、不能分辨排气与排便、不能完全排尽的感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排便次数、大便失禁频次、总体健康受大便功能改变的影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次数、延缓排便能力、大便失禁频次评分、不能分辨排气与排便、不能完全排净的感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加减升阳除湿汤可有效治疗前切除术后综合征便急、便频、大便失禁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前矢状入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ASAPR)的临床价值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SAPR治疗肛门直肠畸形48例,主要手术方法包括充分保留直肠末端的瘘管结构,保证直肠末端从由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的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拖下,会阴皮瓣的应用。结果随访4.1~12年,平均6.0±0.6年,高、中、低位畸形中肛门功能良好率分别是46%、80%、100%,肛门功能高位畸形优良率明显低于中、低位畸形(P<0.005)。结论本方法能直视下恢复耻骨直肠肌与肛门外括约肌的解剖关系,并能将直肠末端从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拖下,随访效果满意,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及隐性脊柱裂所致的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方法。方法4~14岁患儿71例均表现为排尿排便异常。病理改变为盆底肌肉瘫痪,肌层薄弱,盆底下垂,排尿反射消失,膀胱容积改变。全组患儿均采用改良的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直肠悬吊,回肠去粘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加强膀胱逼尿肌,膀胱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6月~3年。结果71例中,大便控制明显改善67例,小便控制明显改善63例,8例经术后训练有改善。结论此方法是治疗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的一种较好方法。术后患儿应进行排便、排尿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及隐性脊柱裂所致的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方法。方法 :4~ 14岁患儿 71例均表现为排尿排便异常。病理改变为盆底肌肉瘫痪 ,肌层薄弱 ,盆底下垂 ,排尿反射消失 ,膀胱容积改变。全组患儿均采用改良的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 ,直肠悬吊 ,回肠去粘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加强膀胱逼尿肌 ,膀胱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 6月~ 3年。结果 :71例中 ,大便控制明显改善 67例 ,小便控制明显改善 63例 ,8例经术后训练有改善。结论 :此方法是治疗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的一种较好方法。术后患儿应进行排便、排尿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麻仁软胶囊联合特制中洗药坐浴对肛肠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疾病患者100例,入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组治疗前均征求患者同意并签属知情同意书。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处置,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即给予麻仁软胶囊2粒/次,2次/ d,并联合特制中洗药坐浴,用药2周为1疗程。对比2组术后排便时间、次数、排便疼痛、出血程度及术后因粪便嵌塞而导致的排便困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平均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平均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术后排便疼痛积分、排便困难评分、出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麻仁软胶囊联合特制中洗药坐浴能有效促进肛肠疾病术后排便,减轻术后疼痛、出血、粪便嵌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高蓓  陈永田 《河北医学》2002,8(1):30-32
目的:探索先天性无肛前庭瘘的术式及远期排便功能。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4月至2000年12月手术的17例先天性无肛前庭瘘的病历。结果:直肠前庭瘘8例,其中3例外院做过手术,手术时做了腹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另5例做了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肛门前庭瘘9例,其中1例在外院做过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这9例均做了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1例术后2个月死于其它病。12例获得随访。直肠前庭瘘做腹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者排便功能优1例,差1例;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者排便功能优4例。肛门前庭瘘做肛门直肠成形术者排便功能优5例,良1例。结论:我们的经验直肠前庭瘘者选择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肛门前庭瘘者选择会阴肛门直肠成形术,这两种手术远期排便功能均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高压与痔形成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1年来我院就诊的40例普通外科患者(无腹泻、便秘及内痔等肛肠疾病史)作为对照组,4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便秘组,40例内痔患者作为内痔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肛门直肠压,记录数据并加以分析。结果便秘组患者的排便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觉阈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痔组患者的肛门静息压及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便秘组,排便阈值低于便秘组。三组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均存在,一般于注气量20~40mL时出现。结论痔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腹内压的异常增高导致静脉淤血,从而导致痔的产生。肛门直肠高压与痔的形成更是息息相关,正是因为直肠内高压的共同参与或促进,才导致肛垫下移或静脉曲张,最终产生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