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生物芯片与新药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芯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平行、快速地检测基因突变及基因表达的技术方法,是药物筛选的有力工具,在药物靶标筛选、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毒理学、改变药物作用方式以及中药物种的鉴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分别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国内外近年来生物芯片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生物芯片在新药筛选中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孙浩  王芳 《当代医学》2008,(9):23-24
生物芯片技术针对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蛋白质及其它生物分子,在芯片上完成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检测分析,使大量与生命有关的信息集中在一块芯片上,达到对生物分子、细胞、组织的高通量检测分析[1].本文简要介绍生物芯片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芯片技术针对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蛋白质及其它生物分子,在芯片上完成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检测分析,使大量与生命有关的信息集中在一块芯片上,达到对生物分子、细胞、组织的高通量检测分析[1].本文简要介绍生物芯片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信息 :中科院上海生命研究所所长陈凯先院士日前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国际药物化学、新药开发学术研讨会上说 ,近年来国际上创新药物研究发展迅速 ,其发展状况和趋势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如基因组、蛋白质组、生物芯片、转基因动物、生物信息学等等 ,与药物研究紧密结合 ,以发现和确证药物作用新靶点作用重要目标 ,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二是一些新兴学科越来越多地渗入到新药的发现和前期研究中。化学、物理学、理论和结构生物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等学科与药物研究的交叉、渗透与结合日益加强 ,使得新药研究的面貌发…  相似文献   

5.
纳米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 2 1世纪最前沿科学即纳米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资料 ,从传感器、生物芯片、药物载体及细胞分离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 纳米技术在疾病诊断中已初步显示了其巨大优势。结论 纳米技术必将在疾病诊断中引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但广泛应用于临床尚需努力  相似文献   

6.
高通量筛选在抗病毒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药物作用靶点研究提供了新的领域,大量分子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不断出现,并应用到药物筛选和研究中。多学科交叉使细胞分子水平筛选方法能实现自动化技术而形成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HTS是以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  相似文献   

7.
尤其  许礼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277-4279
生物芯片技术是一项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本文阐述了生物芯片的基本概念。其在医学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遗传病研究方面,生物芯片技术现在已开始被应用于在遗传病致病基因定位、遗传病诊断、遗传病基因表达谱研究方面。在不久的将来,生物芯片技术必将成为遗传病诊断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8.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基因序列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建立新型杂交和测序方法以对大量的遗传信息进行高效、快速的检测、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生物芯片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常用的生物芯片分为三大类:即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和组织芯片。生物芯片技术有四大要点:芯片方阵的构建、样品的制备、生物分子反应和信号的检测。生物芯片作为一种高通量的技术,是肿瘤研究的一个有力工具。目前其应用范围大致可以归纳成如下几点:肿瘤基因谱的确定、肿瘤的基因分类、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临床判断预后。本文概述了生物芯片这一新兴技术在肿瘤研究的状况及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顾琳娜  顾昊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4):附1-附4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发现许多天然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和肿瘤药理学研究的发展,针对细胞和分子靶点的天然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研究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外药物毒理学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药物毒理学发展迅速,在研究思路和观念、技术和手段、策略和方法上发生了巨大转变,其主要表现为研究过程和实验操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逐步采用体外筛选评价模型代替整体动物实验;在药物开发、申报、临床监测的各个环节发挥药物毒理学的主动指导作用;研究对象从患者群体转向个体;基因技术全面进入药物毒理学各个研究领域;利用毒代动力学和其他分子细胞生物学新的概念和方法研究药物毒性作用机制或进行药物毒性的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