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Ⅳ)感染孕产妇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预防HIV母婴传播知信行量表(KAPS-PMTCT)、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Berger HIV感知歧视量表(BH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名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社会支持、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两两之间的总得分均存在相关性;社会支持总分与负性情绪总分(P<0.05)、消极应对得分(P<0.01)均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P<0.01);负性情绪总分与积极应对得分呈较弱的负相关(P=0.07),与消极应对得分呈较强的正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负性情绪主要是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HIV感染孕产妇的应对方式(x2/d f=1.835,拟合优度指数为0.975,调整拟合优度指数为0.961,范式拟合指数为0.950,增值拟合指数为0.938,比较拟合指数为0.981,简约调整比较拟合指数为0.452,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64),对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总的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273、0.522.结论 社会支持是HW感染孕产妇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和就业等应激事件时所采用的应对方式,进一步研究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医学院部分学生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积极应对得分为:1.88±0.48;消极应对得分为:1.08±0.48;不同性别医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9),同性别医学生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8);不同年级医学生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不同专业医学生消极应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30).结论 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倾向于采用高积极应对方式,生相对于女生更倾向于采用低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③结果 男生在自责、幻想、合理化、退避4个方面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P<0.001),男生在解决问题、求助2个方面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P<0.01;P<0.05);独生与非独生在退避、自责、合理化上存在差异(P<0.01;P<0.01;P<0.05);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④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越积极,学生更容易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医学生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琴  王玉臣  李琳 《农垦医学》2008,30(3):222-224
目的:了解我校医学生这个群体中应对方式的现状,为我校管理部门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肖计划等编制的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对我校医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女生求助因子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合理化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少数民族学生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得分高于汉族学生.独生子女学生求助因子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自责、幻想因子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结论:提示高校教育与学生工作者对医学生进行应对指导,教给学生解决压力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医科大学新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新生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对医科大学新生进行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医学新生对待压力最多采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其次是求助与幻想,很少使用自责。应对方式因子得分,解决问题、求助得分专业间有显著性差异;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得分男生大于女生,求助因子得分女生大于男生。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解决问题与SCL-90各因子呈高度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9个因子呈高度正相关,求助与SCL-90的8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应对方式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军校医学生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群  李茹 《九江医学》2003,18(4):203-205
目的:探讨军校医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测试某军校医学生181名。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责、幻想和退避3个分量表因子分小于护理专业学生(P<0.01或P<0.05);男生自责、幻想和退避3个分量表因子分小于女生(P<0.01或P<0.05);年龄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几个分量表因子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42、-0.34、-0.29(p<0.01)。结论:女生和年龄较小的学生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医学生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医学生共 2 36人 ,进行了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SCL 90 )和应对方式问卷 (SCQ)测试。结果 :( 1)医学生中女生在解决问题 (t =- 2 75 ,P <0 0 1)、求助 (t=- 3 0 3,P <0 0 1) 2个因子分上显著高于男生 ,而合理化 (t=4 5 0 ,P <0 0 1)因子分显著低于男生 ;独生子女在求助、自责和幻想 3个因子上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 (P <0 0 1)。 ( 2 )不成熟型应对方式 (自责、幻想和退避 )与SCL 90的 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 ;成熟型应对方式与SCL 90的 3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 ( 3)SCQ各因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表明 ,自责和幼想 2个因子进入了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方程 ,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 :应对方式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关怀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牛津幸福量表修订版(ROHS)对2695名在校医学院大学生进行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法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为(43.08±11.16)分,家庭关怀度总分为(6.48±2.39)分,医学生家庭关怀度和主观幸福感指数较高.(2)女生在家庭关怀度(t =3.462,P<0.01)及其适应度(t=2.718,P<0.01)、合作度(t=4.178,P<0.01)、成长度(t=4.484,P<0.01)因子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自城镇学生在家庭关怀度(t=3.939,P<0.01)及其适应度(t=4.683,P<0.01)、合作度(t=3.306,P<0.01)、成长度(t=2.796,P<0.01)因子和主观幸福感( t=3.508,P<0.01)上的得分都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家庭关怀度及各因子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r=0.197 ~0.357,均P<0.05),合作度、亲密度、成长度和情感度联合起来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13.2%的变异量.结论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家庭关怀度较好,增强家庭关怀度有助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唐山市截瘫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现状,探讨截瘫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量表(CSQ)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唐山市130名截瘫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唐山地震截瘫患者倾向于使用成熟型应对方式,男性更多地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t=2.144,P=0.034),而女性更多地使用退避的应对方式(t=2.061,P=0.042);②不同婚姻状况的截瘫患者在幻想(F=2.851,P=0.041)和合理化因子(F=4.284,P=0.007)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自责、求助和合理化因子与社会支持总分显著相关。结论社会支持越高的唐山地震截瘫患者越少使用自责和合理化等不成熟应对方式,而越多地使用求助等成熟型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302名医学生创造力及个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创造力,探讨应用两种人格问卷研究人格特征的方法.方法 采用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310名医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 男女学生相比,内向-外向、懦弱-果断2个二级因素有显著差异性(P<0.01),创新能力男女无差异.卡特尔4个二级因素均与创新力相关(P<0.01).此外,男生没有高分点的计数和没有低分点的计数均多于女生.艾森克内外向分量表得分非典型组与典型组,其卡特尔非正常范围得分点的计数具显著性差异.结论 医学生创造力不高,医学教育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女生较男生更具有外向的个性特征,她们在16种基本人格因素上的得分容易超出正常范围,因此女生应作为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两种人格问卷的结合应用提示卡特尔人格问卷中有5个及以上非正常分数点的学生可考虑具有典型的内外向人格,对其可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评定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测试某高校医学生157名.结果: 男性幻想和退避2个分量表因子分小于女性(P《0.05);成熟型应付方式与scl-90因子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不成熟型应付方式与scl-90中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刘芳娥  王安辉  刘利兵  杨业兵 《医学争鸣》2006,27(13):1196-1198
目的:探讨军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人格的关系.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某军校入学1 mo的新生236人进行测试,并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心理问题组新生占总人数22.9%,与健康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子有: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掩饰性. 心理健康与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求助、内外向和掩饰性具有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情绪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 结论: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和EPQ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学生干部的焦虑情绪、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状况,为学校的学生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本校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共308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测评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应对方式量表(CSS)。结果:学生干部组在自我效能和解决问题水平上显著高于普通学生组(P<0.05),在自责和退避水平上显著低于普通学生组(P<0.01);男干部在求助和幻想水平上显著低于女干部(P<0.05);男干部在自责、退避和合理化水平上显著低于普通男生(P<0.05);女干部在自我效能和解决问题水平上显著高于普通女生(P<0.05)。结论:与普通学生相比,学生干部的自我效能水平较高,有相对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面对及缓解压力时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更有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对某校1301名在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别就大学生性别、年级、生源地的不同进行应对方式评分比较.结果:该校在校大学生在面对及缓解压力时,更趋于合理积极的方式.在性别方面,男女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在面对及缓解压力时,更趋于采取不理性化应对方式,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方面的应对方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户口的学生处理方式更理想,在解决问题、求助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农村户口的学生(P<0.01).结论:不同群体压力应对方式不同,应根据其应对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工科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559名工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自我概念的各正向因子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现出显著负相关(-0.445~-0.136,P<0.01),与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0.119~0.432,P<0.01);负向因子自我批评则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0.134~0.215.P<0.01).(2)高、低自我概念组在各种应对方式上差异显著(P<0.01).(3)自我概念各因子对各种应对方式有直接的预测作用.结论 工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应对方式及其与人格特点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医学生应对方式及其与人格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20名大学生进行TCSQ和EPQ -RSC测试。结果 :医学生主要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男女学生在积极应对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在消极应对方面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医学生应对方式与常模相比在积极应对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医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点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医学生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 ,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点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心理及社会因素对技校生心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探讨他们的应对方式、个性特点、社会支持及生活事件对其心身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社会支持量表(SSR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杭州市轻工技工学校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35份(男123,女112),将结果输入SPSS软件进行多元相关、u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技校生的心身反应除F3(人际敏感)、F4(忧郁)以外,其余7个因子分数均高于常模水平(P<0.01),其心身反应与青少年生活事件和N(神经质)有较大正相关(P<0.01),除F5(焦虑)、F7(恐惧)以外的其他因子与P(精神质)呈正相关(P<0.05或P<0.01),SCL-90总分及因子F1(躯体化)、F5(焦虑)、F7(恐惧)和F9(精神病性)与客观社会支持分数有正相关(P<0.05或P<0.01),SCL-90总分及因子F6(敌对)、F7(恐惧)、F9(精神病性)与积极应对方式(PC)呈正相关(P<0.05或P<0.01);心身反应与消极应对方式(NC)呈显著负相关(P<0.01),除F7(恐惧)以外的因子与L(掩饰)呈显著负相关(P<0.01),F4(忧郁)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及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技校生有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技校生的应对方式、个性特点、社会支持及生活事件对他们的心身反应有综合作用,提示综合手段的心理辅导和素质教育对改善技校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部队医院住院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应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508名部队医院住院官兵进行调查。结果:①部队医院住院官兵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军人常模比较存在显著差异(t=2.154~12.782,P<0.05或0.01),提示其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②部队医院住院官兵的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而积极应对仅同焦虑、躯体化和人际敏感因子有相关性;社会支持各因子及总分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③自责、幻想、退避、主观支持、疾病合并症、婚恋和家庭结构是影响部队医院住院官兵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P<0.05或0.01)。结论:部队医院住院官兵存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问题,并且影响到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史琼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3):1613-1617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并探讨其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7年4月在南京市某所高校抽取一、二、三3个年级的学生共3 000例进行实测,采用大五人格“尽职性”分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量,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 研究得到有效问卷2 814份,有效率93.80%。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9,P=0.005)。男生、贫困生、父母共同抚养者的社会责任感分别高于女生、非贫困生、非父母共同抚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呈线性正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1、-0.265,P<0.00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呈线性正相关(r值为0.243,P<0.01),与父亲的惩罚与严厉、父亲的过分干涉、父亲的拒绝与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7、-0.152、-0.121、-0.092,P<0.00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呈线性正相关(r值为0.154,P<0.01),与母亲的惩罚与严厉、母亲的拒绝与否认、母亲的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133、-0.183、-0.199,P<0.001)。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人格问卷得分、积极应对得分、消极应对得分、专制型母亲和理解关爱型父母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处于良好状态;性别、经济情况、抚养方式对责任感有影响;责任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父母的理解和关爱有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特别是专制型母亲不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主要心理应激源、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tudent-life stress inventory,SLSI)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对沈阳医学院和辽宁何氏医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在应激源与应对方式中,男、女生各项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在应激反应的行为反应项和认知反应项得分中,男、女生差异均有显著性(P分别〈0.01,〈0.05);不同院校大学生在应激源和应对方式的得分中差异均无显著性,在应激反应的生理反应项和行为反应项得分中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不同来源地的大学生在应激源挫折项得分中,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应激反应的行为反应项得分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应对方式得分中,不同来源地的大学生差异无显著性;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与各应激反应均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之呈正相关,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两所医学院校部分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是由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应对方式的不同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