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药方剂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从系统分析三元论设计思想到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组学,分子中药组学理论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认识中医理论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模式。通过拆方、药对和化学物质研究来对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单方及复方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肠内菌代谢过程,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这对中药新药研制、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提出目前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杨丽敏  陆阳 《医学教育探索》2004,(8):956-956,U001,U002,U003
RT-PCR是近10年内在中药及其活性部位、活性成分药用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它对于研究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阐明中药药性理论及其可能的物质基础、建立分子水平上的中药活性检测系统,或以受体和基因为靶点寻找新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RT-PCR技术在中草药复方、单味药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和临床药用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传统中药的开发和寻找新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复方药效的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规律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促进中药的剂型改革和新药研制 ,对中药的现代化及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 ,研究报道较多 ,本文对目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一展望。1 生物效应法中药复方 (包括单味中药 )由于成分繁多或有效成分不明或缺乏定量检测手段 ,且干扰因素多 ,曾一度认为中药复方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难以进行。但由于药效的变化取决于体内药量的变化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药效的经时过程来反映体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索金银花-黄芪药对治疗骨髓炎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TCMSP平台内检索金银花、黄芪的生物活性成分并进行筛选,同时在蛋白质数据库和相关基因数据库中检索骨髓炎的潜在靶点,构建Venny图寻找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复杂网络关系图,通过Bisogenet软件、CytoNCA软件和Metascape数据库等进行蛋白互作关系分析、靶点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并使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将核心靶点与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使用绘图软件Pymol将结果可视化。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金银花的有效成分236种,黄芪有效成分87种,预测出可能的共同靶点21种。通过富集分析,显示金银花-黄芪药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影响多种蛋白质的表达,这些蛋白质又与骨髓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金银花-黄芪药对的有效成分和靶点蛋白能够自发结合。结论 金银花-黄芪药对可从抗氧化应激、提高免疫力、减少细胞凋亡、抗炎抗菌4个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为治疗骨髓炎和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贾敏  董志  朱毅  关勇彪 《医学教育探索》2006,(12):1908-1911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中医药治疗中风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实验也证实了其疗效。然而由于中药常常需要多味药物联合使用,其有效成分很难明确,对其有效性评价具有挑战性,因此很难将中药制剂推向世界。综述中药治疗中风的分子靶点作用,列举了一些可能起效的天然化学物质,调查结果表明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理论具有科学性。现代分子医学和传统中医理论的结合能促进医学界的广泛交流,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十一五”、“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为主线,回顾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的历程,通过剖析美国FDA第一个植物药Veregen TM对中药研发的启示,以及对创新药物研究中的重大成果学习、感悟,试图提出创新中药研发策略并指出实践的路径。以中药复方创制新药为中药创新的主要途径,创新可以从新物质,包括新化合物和新有效部位/群或组分配伍,一个已知化合物或已知提取物等的新药用及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3方面实现;并借鉴国际经验以近代临床应用为基础的靶点依赖性先导物的筛选、评价与优化和在分子及基因水平对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分子靶点进行诠释,来支撑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治疗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 TCMSP、Drugbank、Uniprot等数据库及参考文献获取中药柴胡-丹参的有效成分及靶标。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平台检索有关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相关的靶标,并借助Venny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平台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运用R语言对其核心靶点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预测“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潜在关键成分与作用靶标,进一步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其有效成分与慢性乙型肝炎HBcAg、HBeAg、HBsAg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其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可行性。结果 获得“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挥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73个,疾病潜在靶点985个。对其“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共有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可知,有槲皮素、木樨草素、山柰酚、丹参酮等67个有效活性成分,PTGS2、ADRB2、HSP90AA1、ESR1等88个共有靶点。通过GO和KEGG分析可知,参与了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过程及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发挥其治疗作用。运用核心成分与靶蛋白对接可知,槲皮素、木樨草素与HBcAg、HBeAg、HBsAg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充分体现了“柴胡-丹参”药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复杂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寒凉”中药黄连、黄芩、黄柏(三黄)治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数据挖掘《宣明论方》,筛选出符合“寒凉”属性并且是治疗“痴呆症”的常见中药黄芩、黄连、黄柏。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数据库检索“三黄”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rugBank等数据库检索痴呆症(dementia)靶点。利用Cytoscape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用VENNY2.1获得“三黄”和痴呆症的交集靶点后,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PPI),利用Metascape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三黄”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最后利用分子对接,以反向验证“三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筛选出“三黄”治疗痴呆症的重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β-谷甾醇、小檗碱、黄连...  相似文献   

9.
依据“中医药研究所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巨系统”与“中药复方是天然组合化学库”两种学说,指出中药药效物质化学组成多元化,而又具有多靶点作用机制,是一个具有大量非线性、多变量、变量相关数据特征的复杂体系。提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组合筛选”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把组合化学“以分子最大的多样性模拟生物多样性”原理及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到中药复方复杂体系研究领域。以中药复方组方药味的重组合分组及多种分离技术代替组合化学合成路线,以多种工业化分离技术的产物为“基本构造单元”,创造“化学多样性”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组合库,并通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寻找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化学组成与作用机制的内在关联;探索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复杂体系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新技术,为建立“最优分离”概念,以及开展相关精制技术应用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预测中药复方归芪白术方潜在的分子靶点,并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进行富集分析,探讨归芪白术方辅助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归芪白术方中的7味药物按照君、臣、佐、使依次输入BATMAN-TCM,检索筛选归芪白术方活性成分及对应的潜在靶点。结果君、臣、佐、使共有10个目标基因;君、臣、佐、使配伍均富集的生物学通路共47条,其中有多条与胃癌相关的信号通路;君、臣、佐、使配伍均富集的疾病共49种,其中与胃癌相关的疾病有非特异性癌症、肿瘤、炎症、疼痛等。结论在归芪白术方中发现了多个与胃癌相关的作用靶点、KEGG通路及作用疾病,为临床治疗胃癌及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归芪白术方辅助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Antiviral drugs     
W R Barclay 《JAMA》1977,238(23):2531-2532
  相似文献   

12.
13.
14.
As a sizeable population is affected by epilepsy, so its effective management is a matter of concern. Newer anti-epileptic drugs are now in use, aimed at controls of seizure with fewer side-effects over and above the conventional anti-epileptic drugs. The anti-epileptic drugs can be divided in two groups--conventional anti-epileptic drugs and newer anti-epileptic drugs. The drugs which fall in the first group are--phenytoin, phenobaibitone, valproic acid, carbamazepine, ethosuximide and clonazepam. The second group of drugs are--lamotrigine, clobazam, oxcarbazepine, topiramate and gabapentin. The pharmacology of the drugs are described in a nutshell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5.
降压西药与中药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