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在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中,基因缺陷分别占发病的50%和35%,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肌小节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收缩力产生缺陷,细胞骨架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收缩力传递缺陷等。心肌肌钙蛋白T将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I连接到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上,在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中发现了多种心肌肌钙蛋白T的基因突变,围绕心肌肌钙蛋白T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本文总结了心肌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在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的亚单位之一,与心肌肌钙蛋白T和C相互作用,与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结合从而抑制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收缩作用。在肥厚型、扩张型和限制型心肌病中发现30多种cTnI基因的突变,cTnI基因突变转基因小鼠也反映了心肌病的特征。本文总结了cTnI基因突变在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
肥厚型心肌病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 FS  Zhang Y  Li DQ  Yang XS  Li L  Zhang C  Yan ML  Wang Y  An GP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40-1343
目的调查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对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对71例HCM先证者及100名正常对照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于肌钙蛋白T(TNNT2)基因第8、9、10、11、16外显子范围内寻找突变位点,并了解基因型明确的HCM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在1例患者TNNT2基因的第9外显子上发现了一个新的错义突变位点124A>C(K124N)。由于在100名正常对照中未见该错义突变,故我们认为此突变位点为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位点。该患者38岁起出现临床症状,超声表现为室间隔中度肥厚,家族中无心源性猝死发作史。结论肌钙蛋白T的尾端对于其连接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区域的基因突变可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证实了该病具有异质性遗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MYH7基因突变及相应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相关基因,寻求新突变位点,并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对3个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家系先证者的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直接测序,克隆测序法确证,并分析各突变患者相应临床表型特点。结果在一家系中发现MYH7基因nt2013c缺失、nt2025C插入,为一国内罕见移码突变,其为该家系患者间遗传相关的致病相关基因突变。结论MYH7基因突变是我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病因之一,其某些突变可在同一家系内遗传并致病,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外显率较低、临床症状出现较晚、进展较慢。同一突变携带者的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提示多因素参与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NT2)在中国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对95例无血缘关系的HCM先证者(其中22例为家族性HCM先证者)进行肌钙蛋白T基因(TNNT2)突变筛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8、9、10、11、14、15、16号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家系资料调查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结果 16例FHCM患者及79例SHCM患者均未发现TNNT2基因的错义突变、移码突变、剪接突变。仅在9号外显子检出一同义突变,为ATC→ATT,均编码异亮氨酸(Ile)。结论 TNNT2不是我国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6.
Pan GZ  Liu WL  Hu DY  Xie WL  Zhu TG  Li L  Li CL  Bian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2):2998-3001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及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异同。方法 对10个家系中36例HCM患者及50例散发的HCM患者进行B肌球蛋白重链(MYH7)、肌钙蛋白T(TNNT2)及肌球结合蛋白C(MYBPC3)扫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家族性HCM患者中,3个家系的13例HCM患者发现MYH7错义突变,分别为18号外显子发生G12601A突变(Arg663His)、23号外显子发生G15373A突变(Glu924Lys)、20号外显子发生T13659C突变(Ile736Thr),散发的50例HCM患者中,有1例发现MYH7的20号外显子上T13659C突变。所有HCM患者均未发现TNNT2基因突变。家族性HCM患者中有2个家系共4例发现MYBPC3基因突变:2例为18号外显子上的Arg502Trp、2例为13号外显子碱基插入突变,即在7425~7426间插入CGGCA,导致Arg346fs移码突变;50例散发性HCM患者中未发现此基因突变。结论 MYH7和MYBPC3可能为我国家族性HCM的主要致病基因之一,而我国散发性HCM患者MYH7和MYBPC3基因突变率低;TNNT2可能不是我国HCM患者的主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7.
杨忠伟  冯秀丽 《农垦医学》2011,33(3):197-200
目的:研究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主要致病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MYH7)突变位点。方法:对3个HCM家系成员的MYH7基因3~23外显子及附近上下游序列采用DHPLC及直接测序分析。结果:P、L、Y三个家系的先证者具有MYH7基因错义突变,测序结果显示:发现三个家系患者MYH7基因均有一定的突变。P家系21号患者MYH7基因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外显子3存在密码子Thr63第三位密码子c〉t转换及19号内含子第90位的a〉g的转换。L家系发现外显子3存在Thr63第三位密码子c〉t转换,并且,第14外显子有单碱基突变,造成Thr 441M et,在中国人中是首次发现。Y家系其他成员测序结果发现携带有第8外显子最后一位碱基存在t〉c突变。结论:MYH7基因在HCM家系中具有较高的突变率,不同突变基因型以及基因突变携带个体在临床表型上有所差异。采取基因突变检测和分析,有利于对HCM家族成员的诊断、患病风险预测及疾病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首次发现肥厚型心肌病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Arg856fs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对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对76例HCM先证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第15 16,18,26,28,34号外显子,产物做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出现异常条带者将其目的片段和正常对照组该片段送检测序。结果: 在1例52岁男性患者的MYBPC3基因第26号外显子上发现了一个新的移码突变位点Arg856fs。由于在100名正常对照组中未见异常,故我们认为此突变位点为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位点。结论: MYBPC3基因是我国HCM的致病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ATP7B基因常见突变种类和形式,以期建立WD的ATP7B基因突变热点的检测平台。方法:提取30名WD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P7B基因第5、8、12号外显子,并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30例WD患者共检测到6种ATP7B基因突变,均为点突变,8号外显子检测到5种突变,突变频率40.00%;12号外显子检测到1种突变,突变频率23.33%;5号外显子未检测到突变。结论:ATP7B基因第8和12号外显子可能是WD基因突变热区,以Arg778Leu和Arg952Lys为高频突变位点,WD患者的基因突变检测应首选第8和12号外显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 在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基因(TNNT2)、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的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以120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在该家系接受调查的12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携带MYH7基因G823E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H7基因的22号外显子并使823位的甘氨酸(G)转换为谷氨酸(E),该突变在西方人中未见报道,其导致的临床表型在家系内部呈现较明显的异质性,携带该突变的家族成员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差异较大.该家系成员TNNT2及MYBPC3基因未发现突变且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结论 MYH7基因为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之一,G823E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呈现明显的个体异质性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