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受体(ADMR)在糖尿病(DM)肾脏病变时的变化及缬沙坦对ADM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缬沙坦干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动物模型,缬沙坦10mg/(kg·d)灌胃。通过RT鄄PCR方法检测肾皮质中ADMRmRNA的表达。结果:①缬沙坦干预组大鼠体重较DM组明显增加(P﹤0.01),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糖(Glu)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缬沙坦干预组大鼠肾皮质中ADMR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DM组。结论:缬沙坦可上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ADMRmRNA的表达,ADMR可能参与了缬沙坦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纱坦)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大血管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1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和DM造模组,造模组给予STZ 60 mg/(kg·次)腹腔注射,再随机分为DM组和DM 缬沙坦干预组(DV组),DV组给予缬沙坦20 mg/(kg·d)灌胃.于12周时乌拉坦麻醉,取胸主动脉,用RT-PCR方法检测STZ诱导的DM大鼠大血管组织中TLR2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血管中TLR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和DV组大鼠的血糖明显升高(P<0.01).而DM和DV组间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DM大鼠大血管组织中TL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均P<0.01),而DV组大血管组织中TL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DM组(P<0.0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DM大鼠大血管组织中存在TLR2表达的增加,缬纱坦可能通过降低血管组织TLR2表达而对糖尿病大血管炎性改变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管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 缬沙坦干预组(DV组).观察各组大鼠的血糖、体重、Hb1Ac,于8周时用RT-PCR和Westem blot的方法检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管组织中MCP-1的表达的变化.结果:DM和DV组大鼠体重较NC组明显降低(均P<0.01),DM和DV组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DM和DV组大鼠血管组织中MCP-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均P<0.01),而DV组明显低于DM组(P<0.01);DM和DV组大鼠血管组织中MCP-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均P<0.01),而DV组明显低于DM组(P<0.01).结论:糖尿病SD大鼠血管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明显增加,缬沙坦通过降低血管组织炎症因子MCP-1表达,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黄芪菟箭合剂对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其对肾足细胞保护及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成模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黄芪菟箭合剂治疗组(CM组)、缬沙坦组(V组);另设正常对照组(CON组)。CM组以10g/(kg·d)灌胃黄芪菟箭合剂、V组以40mg/(kg·d)灌胃缬沙坦。干预12周后,分别检测大鼠的肾/体重比、尿白蛋白肌酐比(ACR)、肌酐清除率(CCR),并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ZO-1、nephrin、caspase-3及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 DM组的肾/体重比、ACR、CCR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CM组和V组的肾/体重比、ACR、CCR较DM组均明显下降(P<0.05),CM组和V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DM组的肾皮质ZO-1、nephrin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caspase-3和NF-κB蛋白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与DM组比较,CM组及V组的肾皮质ZO-1和nephrin表达量升高,caspase-3及NF-κB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菟箭合剂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高滤过状态、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其肾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保护足细胞、抑制足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缬沙坦联合霉酚酸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RAIL及NF-κ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核因子-κB(NF-κB)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其联合应用缬沙坦(valsartan)和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RAIL及其NF-κB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侧肾切除腹腔注射STZ(5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缬沙坦治疗组(DM+V)、霉酚酸酯治疗组(DM+M)、联合治疗组(DM+V+M).取材,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Q-PCR方法检测肾皮质TRAIL及其NF-κB的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肾组织TRAIL及其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DM组24 h尿蛋白和肾重/体重比均高于NC组(均P<0.05),并随糖尿病时程延长逐渐增高,于DM12周时达到最大值;血白蛋白在DM8周组开始下降(P<0.01),并逐渐降低;血肌酐、尿素氮于DM16周组开始下降(P<0.01).各治疗组与DM8周组相比较,肾重/体重比变小(P<0.05),24 h尿蛋白总量降低(均P<0.05),血白蛋白回升(P<0.05).以联合组最为明显.②荧光定量PCR显示TRAIL在12周前表达降低(均P<0.01),16周时其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与DM8周组比较表达增加(P<0.05),以霉酚酸酯组和联合组最为明显(P<0.01).DM组NF-κB的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强(P<0.01),各治疗组与DM8周组比较表达均降低(均P<0.05),以联合组最为明显.③免疫组化显示TRAIL主要在肾曲小管表达,肾小球和脉管系统没有表达.DM各组在12周前表达均降低(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周后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各治疗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均P<0.05).NF-κB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表达,DM各组NF-κB表达量随时间逐渐增高,各治疗组可显著降低NF-κB表达.结论 TRAIL作为自身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监控因子,其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说明其密切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可能由NF-κB调节.早期缬沙坦和霉酚酸酯联合干预治疗可通过来增强TRAIL的表达,对肾脏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缬沙坦和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异常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糖尿病肾病缬沙坦干预组(VAL组)和雷公藤多甙干预组(TG组).DN组、VAL组和TG组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于实验2、4、8、12周后分别处死大鼠,测定大鼠体质量、血糖、肾功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RT-PCR检测肾脏CTGF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N组大鼠血糖、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UAER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肾脏CTGFmRNA表达增加(P<0.01).VAL组和TG组除血糖外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较DN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VAL组与TG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甙对DN模型的干预效果相似,两者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肾脏CTGF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肾张素 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 5 mg/kg,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将 3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糖尿病非干预治疗组 (B组 )及缬沙坦干预治疗组 (C组 )。1 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糖、2 4 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肾组织中的纤维粘连蛋白、IV型胶原的沉积 ,以逆转录—巢式 PCR(RT- nested- 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1 )的表达。结果 :C组血肌酐、尿蛋白明显低于 B组 (P <0 .0 5 ) ,病理改变轻于 B组且未见有肾小球硬化。免疫组化示 C组肾组织中纤维粘连蛋白、IV型胶原的沉积明显少于 B组。 RT- nested- PCR法检测 C组 TGF-β1 m RNA的表达明显少于 B组。结论 :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尿蛋白 ,抑制 TGF- β1在肾脏的表达而减少纤维粘连蛋白在肾脏的沉积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盐酸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足糖萼蛋白(PCX)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DM)组和盐酸贝那普利干预(DT)组,每周检测各组大鼠血糖.4周后,检测大鼠尿白蛋白(U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尿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CX(UPCX)、尿肌酐(UCR)、肾脏肥大指数(KI)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PCX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DM组大鼠血糖、UALB、URBP、UPCX、KI、HbA1C均高于NC组(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较重,肾组织PCX蛋白及mRNA的 表达显著降低(P<0.01);DT组除血糖及HbA1C外,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DM组(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亦减轻,肾组织PCX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 PCX表达减少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之一,盐酸贝那普利可通过减轻尿液PCX排泄,上调肾组织PCX蛋白及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糖尿病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实验2、4、8、12周后分别处死大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肾脏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大鼠的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显著增高(P值分别<0.01、0.05),肾脏CTGF mRNA和CTG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值分别<0.01、0.05).缬沙坦治疗组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较糖尿病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P值分别<0.01、0.05),肾脏CTGF mRNA和CTG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 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的作用可能与减少肾脏CTGF mRNA和CTGF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一氧化氮水平及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任取其中16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糖尿病模型组(DM)及缬沙坦组(Val)各8只。12周末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血肌酐、尿素氮、血糖、24h尿蛋白定量。测定血和肾组织一氧化氮(NO),免疫组化检测肾内TGFβ1表达水平及对肾脏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Val组血肌酐、尿蛋白明显低于DM组(P<0.05);血清和肾组织NO水平较降低,下降幅度达79.2%。病理改变轻于DM组,未见有肾小球硬化。结论:缏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肾组织局部NO水平和抑制TGFβ1在肾脏的表达,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害,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浅谈影响放疗摆位精度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以经验交流的方式,阐述影响放疗摆位精度的各种相关因素,以最大努力去消除或减少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放疗摆位的精度,同时达到与放疗界其他同行的共勉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